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必須正視喉管播疫問題\龍眠山

談到「危樓」,大家會想起那些經不起風吹雨打、日曬雨淋的高齡樓宇,而新冠疫情告訴我們,大廈喉管接駁不好、密封不夠或管理不善,都足以成為致命的危樓。

近日不少樓宇的多個單位爆疫,除了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渠漏」被視為播疫的另一大源頭。本港大廈多屬單一的U型管設計,好處是U型管內保持一定的水量,阻隔垃圾、臭蟲、甴曱等進入室內,但如果U型管被垃圾堵塞或水源乾涸,或者密封得不好,就失去阻隔作用,患者排洩物中的病毒可經由空氣傳播,進入不同樓層的不同單位。舉例說,麗晶花園的多名確診者居於不同樓層的D室,病毒經過喉管傳播的可能性非常大;數月前,青衣長康邨的多個單位感染,屬於類似的情況。

U型管播毒早已不是新聞。03年淘大花園淪為沙士重災區,事後調查結論是U型管出事,當時引起很大的轟動,輿論強烈要求處理U型管問題。可惜,好了傷疤忘記痛是人類的劣根性之一,沙士之後,事過境遷,有關話題不再被提起。直至世紀疫情爆發,又是U型管出事,人們這才悔不當初:為什麼當年不畢其功於一役,徹底堵塞有關漏洞呢?

工程師協會列出渠務及通風問題的清單,呼籲市民自我檢查,排除隱患,這是及時的提醒。當然,U型管涉及重大公共衞生安全風險,居民固然要自救,特區政府更需要出面統籌謀劃。處理公屋問題本來就是政府分內事,而對於私人樓,也可以效法當年的樓宇更新大行動,通過資助維修等方式解決問題。

全港U型管大廈為數眾多,維修需要時間,遠水難救近火,但最起碼,有關部門應該立即列出U型管大廈的名單,敦促立案法團及業主關注,提供解決方案或建議。對於沒有立案法團、居民組織及管理公司的所謂「三無」大廈,政府更要負起責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