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香港需要大力借鑒內地抗疫經驗

由於油麻地及佐敦出現多宗確診個案,傳播風險高,特區政府昨日宣布將彌敦道、佐敦道、渡船街、甘肅街一帶納入強制檢測範圍;如果大廈出現一宗或以上確診個案,居民需要3日內接受檢測。這也是香港抗疫一年以來,首次實施大規模強制檢測,此舉有助截斷傳播鏈,儘管姍姍來遲,但仍然值得肯定。

新冠病毒傳播力極強,從科學抗疫的角度,只有對風險人群實施「應檢必檢」,才能切斷傳播鏈。輿論早就建議香港「應檢必檢」,但特區政府考慮到成本、複雜程度尤其是擔心反對聲音,因此推行所謂「須檢必檢」政策,希望將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減至最低。但也由於接受檢測的人數少,找不到所有隱形患者,導致疫情爆完一波又一波,香港為此付出沉重的經濟、社會及人命代價。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特區政府終於調整抗疫策略,擴大檢測規模,只要大廈有一宗確診個案,就「寧殺錯、毋放過」,所有居民必須接受檢測。有人感嘆,「須檢必檢」同「應檢必檢」只是一步之遙,香港竟然走了差不多半年時間。

大規模檢測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決非擴大檢測人群那麼簡單,而是需要衞生、民政、警方、消防等多個部門的協調配合,包括封鎖疫區、設立檢測站、追蹤密切接觸者,以及為「禁足」的居民提供各種支援,免其後顧之憂。就油麻地而言,由於聚居少數族裔人士,未必人人懂中文或英文,需要動員少數族裔的領袖配合抗疫,將有關抗疫政策翻譯為不同的文字。正因為大規模檢測需要配套,一個能統籌各方的強有力指揮中心必不可少,這也就是輿論提倡的打仗思維及打仗策略。

捱過一年的坐困愁城,市民莫不希望早日實現確診個案「清零」,與內地恢復通關,讓生活回歸常態。而西方抗疫失敗,內地抗疫成功,對比鮮明,讓市民對抗疫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絕大部分香港人不再介意為了抗疫而犧牲部分個人自由,不少熱心人士及民間組織願意為抗疫貢獻一分力,只等特區政府一聲令下。

不僅香港,其實整個世界對中國抗疫模式都有改觀。西方社會開始時居高臨下,冷嘲熱諷,後來承認中國抗疫成功,但西方「國情不同」,無法模仿中國的經驗。到了現在,無論英國「封城」還是法國「宵禁」,都是所謂「抄襲中國作業」,只可惜晚了一年。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香港借鑒內地的抗疫方法是可喜的進步,但要學就學全套,不能「半桶水」。內地抗疫成功,不僅在於大規模檢測,還有「健康碼」制度;不僅基於市民自願原則,必要時須採取強制性措施。特區政府已由「自願檢測」走向配合以「禁足令」的大規模檢測,下月接種疫苗時,難道能指望完全「自願」嗎?特區政府需要拿出魄力,早下決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