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深度濤解/資金南下的機會與風險\天風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宋雪濤

近期北水看好港股是有原因的:

第一,自中美貿易戰以來,中美政治關係和香港政經環境是壓制港股估值的兩個重要因素,而2021年中美政治關係有望在拜登新政府上台後從脫鈎重新回到再接觸狀態,香港的政經環境也有望逐漸改善,壓制港股估值的兩大因素有所減弱。

第二,在港上市公司(特別是內地企業)中有較大比例為周期性行業,可以預見的是受益於全球經濟復甦,這部分公司的2021年業績將有確定性改善。

第三,港股受海外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大於受內地市場流動性的影響,2021年海外流動性在疫苗帶來群體免疫前仍然會維持寬鬆,而內地流動性在大多數時候是緊平衡的狀態,對於港股而言,整體的流動性壓力小於A股。

因此從全年來看,港股的投資機會應該好於過去兩年。但以上利好因素並不是最近才出現,自去年12月拜登確認成為美國當選總統之後,看多港股的聲音就越來越多,但最近南下資金大舉買入港股,還是遇到了催化劑,讓看多港股成為共識。

這個催化劑就是內地流動性環境的預期發生了變化。1月白馬股抱團的主要驅動力是12月以來超預期寬鬆的流動性環境,但是12月社融增速低於預期和1月MLF(中期借貸便利)縮量續作,讓機構產生了流動性環境再度收緊的擔憂,抱團白馬的結構開始解體,資金趨向於流入低估值和業績確定性改善的方向,因此資金流入港股的邏輯與資金進入半導體和周期金融板塊輪動的邏輯是一樣的。

這也意味着,南向資金流入港股是市場的短期風格切換,並不代表市場的長期投資方向發生變化。從港股基金的表現就能看出來,南向資金在港股依然是抱團狀態。今年以來場內交易的港股基金累計漲幅大多在15%以上,漲幅遠超恒生指數,其中港股100ETF、港股通LOF、恒生H股開年以來均漲超20%,上證港股通ETF、香港證券ETF等多隻基金也已上漲15%以上,多隻基金溢價率超5%。

警惕美元升值風險

港股的投資機會好於過去兩年,特別是價值股有確定性修復機會,但作為一個獨特的市場,港股也有一些不同於A股的風險因素:

第一,港股實際上並不便宜。港股的便宜只是和A股相比,去年9月AH溢價處於歷史高位,當前AH溢價位於過去十年中位數附近,恒生指數靜態PE為16.9倍,PB為1.42倍;Wind全A靜態PE為23.8倍,PB為2.1倍。但港股目前的估值和自己歷史比並不便宜,恒生指數的風險溢價在10%分位以下,整體處在盈虧比較低的狀態。原因是港股估值兩極分化嚴重,成長科技很貴,傳統周期很便宜。2020年恒生指數下跌了3.4%,但恒生科技指數2020年上漲了80%,恒生地產指數下跌了近20%,恒生能源指數下跌了超30%。

第二,港股是一個機構市場,港交所的報告顯示,港股中個人投資者的佔比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內資在港股市場的投資經驗不如香港本地機構與外資機構。而香港市場幾乎所有投資者都非本土資金,香港本身也缺乏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空間,匯率更是聯繫制度。大經濟體的流動性溢出是港股市場流動性的主要來源,而港股市場受海外流動性的影響大於內地流動性。今年港股的一個投資機會是內外流動性收縮的不同步,港股受益於海外流動性溢出,但未來也要警惕美元走強、人民幣貶值後,海外流動性收縮的風險。

最後,對於港股的投資要分清楚哪些是賺Beta的錢,哪些是賺Alpha的錢。港股市場以舊經濟公司為主,整體的成長性較弱,長期來看盈利增速不具有吸引力,賺Beta的錢來自於海外流動性的外溢,背景是內外流動性收縮不同步,但這個機會不會長期存在。賺Alpha的錢來自於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部分公司不在A股上市,未來績優中概股回港上市有望持續,港股的科技消費板塊不缺乏好標的。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