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縱橫談\緬甸局勢動盪難測

兩周前,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利用新一屆議會開幕時機,突然出動軍隊扣押總統溫敏、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及執政黨各級主要官員,強制剝奪了「民盟」的執政地位,廢除了議會選舉結果,宣布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之後,緬甸各大城市民眾開始上街抗議緬軍政變並與軍警衝突,局勢處於動盪之中。

綜觀緬甸國情走勢,這次變局主要由於「內因」引起。十年前,緬甸軍政府迫於困境主導政治改革,允許「民盟」參加選舉,不期他們真的在2015年獲得執政地位。雖然「民盟」執政能力不夠強,政績乏善可陳,但其修改憲法、發展經濟和推進民族和解的執政理念和做法已經獲得緬甸多數民眾和國際社會認可,政局總體穩定。昂山素姬雖然因為羅興亞人危機而國際形象受損,但她在緬甸民眾中仍有威望。去年11月「民盟」以壓倒多數贏得議會選舉,進一步提升了她和「民盟」的政治地位和選舉優勢。這一結果的確出乎緬軍意料,也使他們與「民盟」的矛盾走向對抗:因為一旦「民盟」重新組閣,緬甸局勢將難以為緬軍接受。

先是可能推動修改「2008年憲法」,調整緬軍議員在議會的份額,去除昂山素姬不能直接擔任國家元首的法律限制,修改國家元首不是國家武裝力量統帥的規定。再是可能進一步削弱緬軍在緬甸政治領域的影響力,以「民盟」在聯邦議會和省邦議會選舉中獲得大勝之勢,組成新的議會和政府,直接影響未來總統選舉。如此,在「民盟」及親民盟議員在議會中佔壓倒多數的情況下,緬軍方成員,如敏昂萊當選總統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三是可能嚴重影響緬軍的經濟利益,壓縮並結束緬軍對國民經濟的壟斷,動搖軍方及相關政治、經濟利益集團的根基,敏昂萊本人的軍事生涯和政治生命也將就此完結。

緬軍方為此「放手一博」,看似勝券在握,實則風險很大,弄不好功虧一簣。回顧奈溫將軍1962年3月發動政變推翻吳努政府,又於1988年7月被迫下台由緬甸軍方接管政權,其間對民眾進行鎮壓並廢除憲法的歷史,「政變」似乎有傳統可尋並成為一種政治模式,不過當今世界卻是輕舟已過萬重山。緬甸經過了五年「軍人控制下的民盟執政」,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推進民主政治、發展經濟、實現民族和解、消除腐敗已經成為緬甸民眾的共識;國際社會特別是周邊國家對緬甸國內局勢的關注度、利益融合度和影響力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命運共同體趨勢明顯。這次緬甸軍方再次以「政變」方式奪回完全執政地位,着實將其置於險境之中。

在與「民盟」執政理念嚴重不同和「兩個權力中心」的框架下,軍方通過非正常手段扣壓國家領導人,觸發國內政治動盪可以預料。目前全國性大規模抗議活動已經出現;學生、醫生、工人、僧侶和一些公務員甚至警務人員走上街頭,抗議活動已經引發流血事件,社會矛盾被進一步激化。政治形勢不穩定,也會引起經濟衰退。今年以來,緬甸經濟快速下滑,對外貿易大幅下跌,經濟增長持續走低。社會秩序失控會加重疫情對各業的影響,無疑也會殃及外國投資者利益。緬軍、民盟和少數民族構成緬甸特有政治生態,「政變」打破了原有脆弱的政治平衡,使國內安全環境走入困境。緬軍對「民盟」推動以「彬龍協議」為藍本的民族和解及默許少數民族自治不抱希望,長期堅持對國內少數民族實行高壓政策和軍事打擊。「政變」發生後,緬軍與少數民族武裝仍舊衝突不斷,全面掌權後,其與少數民族之間矛盾衝突進一步激化的可能性加大。雖然看似國內事務,卻已產生國際影響,畢竟「政變」不符合在緬外國投資與合作者的利益和國際社會對緬甸的期待。對此,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要求緬軍釋放昂山素姬等人,表示要繼續支持緬甸民主轉型,維護民主體制和程序,避免暴力,充分尊重人權、基本自由和法治;在緬甸局勢尚未改進的前提下,對緬甸的進一步國際制裁也不能排除。

緬甸局勢的動盪不利於緬甸各族人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地區穩定,前景令人擔憂。期待緬甸進一步改善國家治理模式,順應民意,尊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以和平方式恢復國內穩定,盡快走上正常軌道。

歐陽維 國際問題學者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