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縱橫談/英大談「全球英國」戰略毫不現實\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主任 高健

英國脫歐雖然已經落下帷幕,但是英國脫歐後的具體表現始終是當今國際政治高度關注的政治主題。國際社會特別是歐洲國家,對於脫歐後英國國內社會與國際地位的變化發展,抱有強烈的觀望心態。為了重塑英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形象,英國推出「全球英國」對外政策,彰顯後脫歐時代英國依舊不減的大國雄心。然而,英國學者馬丁·雅克近來發推文質疑「全球英國」其實是一個騙局。他認為脫離歐盟市場後的英國一直在衰退,只能從日益衰落的「五眼聯盟」中尋求慰藉,英國也錯誤地將中國視為所謂的敵對國家。「全球英國」果真就是英國的戰略騙局嗎?這一戰略在現實政治中為何恰恰表現為英國的「全面收縮」?

毫無疑問,所謂「全球英國」外交戰略的目的是應對「日益具有挑戰性的全球政治環境」,以確保英國能夠繼續作為「全球外交領域的成功參與者」,在更大範圍內構建互利共贏的雙邊關係與同盟關係。英國特別強調要充分激活獨有的歷史文化遺產,積極拓展與亞洲國家的合作。英國突出強調自由貿易是英國外交的核心價值理念,承諾將義無反顧地秉持自由貿易理念,堅定地做自由貿易體系的代言人與守衛者。

僅僅就當前現實狀況而言,「全球英國」外交戰略的確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基本特點。在英歐雙邊關係領域,英國脫歐不僅從政治經濟上大大疏離了英歐雙邊關係,更是從文化意義上深深地破壞了英吉利海峽兩岸民眾對彼此的好感。英歐雙邊關係的互信基礎遭遇了二戰以來前所未有的危機,日益情緒化的英國政府將歐盟推得越來越遠。如果連自己身邊具有重要國際地位的鄰居都處理不好關係,英國還談什麼「全球戰略」呢?

中英雙邊關係自2020年初以來急轉直下,中英黃金時代的成果幾乎毀於一旦。隨着美國拜登政府加強跨大西洋盟友合作關係,英國在過去一年積極充當美國的馬前卒,依託G7與「五眼聯盟」等相關多邊機制,以加強「民主國家聯盟」與遏制中國的姿態加強其在西方陣營中的話語權,試圖強化在盟友體系內部的影響力。

英國還積極策劃對華科技封鎖,一再揚言要對中國留學生實施更為嚴格的審查制度。中國在香港地區實施《國安法》以來,英國政壇反華勢力活動日益頻繁。英國保守黨內部與議會中為數不少的後座議員始終生活在舊殖民地時代的夢境裏,對國際社會的基本現實缺乏深刻清醒的認識。歸根到底,英國傳統外交心態與英國國內政治生態決定了英國無法接受在中英雙邊關係中日益被動的外交地位,積極反華被視為英國維持中英雙邊關係平衡格局的「最佳方式」。問題在於,失去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樣的朋友,「全球英國」戰略還有什麼前途呢?

即便是英美雙邊關係與同盟關係,也沒有表現出任何有利於英國的跡象。英國積極推動與美國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但拜登政府並沒有因為約翰遜政府積極反華就給予回報;恰恰相反,脫歐後的英國在美國外交戰略中早已退居次要地位了。即便在西方聯盟內部,來自歐陸大國的壓制,也讓英國很難有所作為。上個月,英國試圖擴容升級G7為G10,構建所謂的遏制中國的「民主聯盟」,所有歐陸國家的強烈反對導致這一計劃最終流產。現在看來,脫歐後的英國,的確需要在國際社會中重新定位它的應有地位。

公平地說,將「全球英國」戰略視為英國政府刻意鼓吹的騙局,這種說法並不客觀。英國以商業立國,自由貿易需要全球視野。問題在於,無論是客觀條件還是主觀認識,英國都沒有準備好以一個全球參與者的姿態進入國際社會。英國政界主觀上不願接受一個後西方的時代,對非西方國家的崛起始終充滿了敵意與懷疑。在處理國際事務的時候,英國缺乏法國總統馬克龍所說的「政治想像力」,始終以舊時代的思路處理新時代的問題,錯失了許多獨立自主發展的大好機會,這一點在中英雙邊關係中表現得極為明顯。就其自身實力而言,英國構建「全球英國」外交戰略的籌碼並不豐富。回頭來看,脫歐讓英國付出了極大的政治資本與社會成本。雖然民族自尊心得到了一時滿足,可是,英國社會上下都沒有真正思考過脫歐後一系列根本挑戰。英國國內社會民生問題叢生,經濟危機深重,「全球英國」的戰略缺乏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

總體來說,對於剛剛脫離歐盟的英國,現在大談「全球英國」戰略,一點也不現實,因為如果依照現實主義的外交視角觀察,英國已經失去了最為重要的戰略自主性。在世界政治格局加劇動盪的歷史時期,英國依然處於最為艱難的戰略模糊期。但是,不應該否認的是,英國依然是一個有資本參與國際政治並發揮獨特作用的國際政治參與者。新的國際政治格局,需要全新的戰略思維與戰略定位。在這個意義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句話同樣適合未來英國的外交戰略選擇。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