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瓜 園/高鐵隨想\蓬 山

春節期間,因為疫情防控措施,令內地春運客流量大幅萎縮。春暖花開,清明時節迎來了報復性反彈。筆者亦不能免俗。時速三百五十公里的復興號高鐵,早晨七點從北京出發,十一點多就已抵老家。一路上滿目青翠,桃紅柳綠,生機盎然,更覺得旅途短暫。在車站下車時,想起大學時期乘坐綠皮車,同樣的路程要經歷十二個小時的煎熬,頓時竟有「天翻地覆慨而慷」之嘆。

人類近代進步,是一段在鐵路上飛馳的歷史。先是英國的蒸汽機車呼嘯而來,讓現代化工業文明的舞台空前廣闊。而讀德國統一史時,除了嘆服俾斯麥縱橫捭闔的外交手腕和毛奇等一眾軍事天才的運籌帷幄之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鐵路建設。普魯士高瞻遠矚打造的鐵路網,把東部農業區與西部鋼鐵工業區緊密連接起來,便捷了經濟,統一了市場,提高了效率,也改變了舊的封閉習俗觀念和思維模式。原本一盤散沙的各諸侯國再也無法分開。這為普魯士完成統一大業及德國崛起,打下堅實基礎。以至於當時有詩人把鐵路比作「德意志統一的結婚綬帶」。

二○一七年在香港工作時,正趕上「一地兩檢」爭拗。某些人士抹黑高鐵,諸如「木馬屠城」等聳人聽聞的辭彙不絕於耳。在內地高鐵網路四通八達、一日千里之時,昔日作為「亞洲四小龍」飛速騰達的香港,居然有此奇談怪論,令人匪夷所思,更為香港坐失良機、貽誤發展機遇而心痛。

筆者老家只是膠東半島一個普通縣城,並非交通樞紐,而如今隨着高鐵網的建設,四小時直達北京,走沿海高鐵六小時直達上海,整個半島城際高鐵環線亦開通大半。南望香江,隨着中央果斷出手,撥亂反正,廓清迷霧,香港也能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搭上順風快車。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