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精神啟示錄/疫後精神海嘯 不可不防\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 陳仲謀醫生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病)隨着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開始接種疫苗,樂觀人士認為這個為禍全球的災難,有望在年底受到控制。但另一方面,不少人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並預測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會持續不斷,需要較長的時間才可正式落幕,對全球70多億人的身心打擊將無法估計。

世界各地注射疫苗的行動已陸續開展,但除了幾個國家之外,遠方的歐盟27國,印度、巴西;近處的菲律賓和日本等地,染疫人數不跌反升,迫使他們再要採取更嚴謹的防疫措施。

香港的疫苗接種率亦較預期低,如果情況仍然是這樣,恐怕在冬季來臨前,70%以上市民打了兩針,獲得相當程度的免疫能力,以產生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效果的機會不大。全面恢復正常經濟活動的計劃,也可能受到拖累。

專家:更多人精神失衡

大概因為港人防疫措施認真,染疫率逐漸下降,在短期內有望「清零」,但接種疫苗後死亡的個案曾經發生,使部分市民仍然採取觀望態度。經過大約年半的磨難,港人的情緒負擔日積月累,適應能力在某些層面會減低,甚至變得「風吹草動,草木皆兵」。這種情況不是香港的「專利」,而是世界性的普遍現象,特區政府同樣需釋除市民的疑慮。

最近有權威專家召開全球性的視像研討會,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使更多人陷入精神失衡的囹圄;估計歐、美地區的抑鬱症會激增三倍,如果事情屬實,精神病有可能成為人類的「第一號殺手」(世衞在20年前準確預測精神病於2019年前後,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最厲害的「催命符」)。上述的推斷並不驚人,因為人們在經濟衰退中、日常生活失調下,身邊或有親朋戚友、左鄰右里染疫甚至死亡(全球接近1.3億人染疫,而最終的死亡數字或會超過300萬),縱然不至於驚心動魄,人們也會忐忑不安,衍生更多的抑鬱焦慮症。有研究推斷在目前瘟疫籠罩下,患有抑鬱症的病人比一般人染上新冠肺炎的機會高67%。

疫情未見底 人心難安

而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精神問題,會產生普遍性的徵狀(詳見附表),這些情況相信亦會在香港逐漸浮現。

注射疫苗只是防禦性的措施,最終解決疫情仍有待科學家能研究出針對性的治療藥物,譬如每年冬季流行性感冒,有特效藥「特敏福」(Tamiflu)把守最後一關。可是,到目前為止,不但疫苗的有效性尚待考驗,而有效藥物的研製還未有具體的眉目,全球人類仍然不知道幾時才可恢復正常生活,人們憂慮政府長貧難顧,家庭基本開支無法維持,堆砌了釀成抑鬱症生長土壤,所以世界很多先進國家已經預先撥款,籌劃各種措施,準備應對疫後的「精神海嘯」。

2003年的SARS病愈人士,部分在治療當中服用高劑量的類固醇,形成「骨枯」,嚴重損害生活質素;現在COVID-19的康復者,亦有出現失去嗅覺的現象,他們如廁後竟然嗅不到糞便的氣味,此徵狀有維持超過六個月的記錄。總言之,21世紀這個全球瘟疫,人們仍然未能識破它的真面目,有關當局只能採取被動的角色,兵來唯有將擋。但精神健康的倒退就毋庸置疑,政府必須未雨綢繆。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