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交銀觀察/提防股市擠泡沫\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政策分析師何 飛

  圖:今年以來,美債收益率明顯上升,一度對權益市場造成衝擊。隨着經濟復甦步伐加快,通脹上升和通脹預期上升,都使得美債收益率仍存在繼續走高的可能性。

當地時間4月9日,美國三大股指收盤全部上漲,其中,標普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指數收盤分別達到33800.6點、4128.8點,均創下歷史新高。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後,全球主要股指表現都出現明顯回升。然而全球維持寬鬆政策的預期進一步增強,「急劇擠泡沫」的負面因素將伴隨呈現,市場波動也將明顯加大,總體概括全球股市可謂「雖無近憂,卻有遠慮」。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前後,全球股市表現總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過去兩年全球股指走勢如過山車

在疫情發生前,主要股指均出現上漲。從2018年末至2019年末,全球主要股指中,俄羅斯RTS、深證成指、納斯達克指數、巴西IBOVESPA指數的漲幅都超過30%,依次分別上漲45.28%、44.08%、36.27%、31.58%。韓國綜合指數、恒生指數、英國富時100、印度SENSEX30漲幅最小,但也都超過了5%,依次分別為7.67%、10.53%、12.01%、14.35%。

在疫情全球大流行後,主要股指表現短期內受疫情影響顯著。特別是在去年3月中旬,美股在10日之內經歷了四次「熔斷」。以此為時間節點,在此之前的不到3個月時間裏,全球主要股指均出現下跌。其中,除了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分別下跌10.54%、3.85%以外,其餘主要指數跌幅都超過了20%。其中,俄羅斯RTS、巴西IBOVESPA指數、法國CAC40、德國DAX、英國富時100、道瓊斯工業指數、印度SENSEX30跌幅都超過30%,依次分別為46.27%、42.16%、37.19%、36.28%、32.64%、30.27%、30.02%,與疫情發生前形成鮮明反差。

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後,主要股指表現都出現明顯回升。從2020年3月18日美股經歷史上第五次「熔斷」,到2021年4月2日的一年多時間裏,全球主要股指都表現較好,其中不少指數的表現堪稱亮眼。主要股指漲幅位於27%至96%的區間內。其中,韓國綜合指數、納斯達克指數的漲幅均超過90%,分別為95.63%、92.85%;台灣加權指數、德國DAX、日經225、俄羅斯RTS、印度SENSEX30、巴西IBOVESPA指數的漲幅都超過了70%。深證成指、澳洲標普200、英國富時100、恒生指數、上證指數的漲幅儘管相對較小,但也都在27%至41%的區間內。

今年年初以來,全球主要股指表現雖然出現了一些分化,比如,巴西IBOVESPA、深證成指均出現下跌,跌幅分別為3.16%、2.41%。但是,絕大部分股指都出現了上漲,其中,台灣加權指數、德國DAX、法國CAC40、日經225、韓國綜合指數、道瓊斯工業指數分別上漲了12.48%、10.12%、9.94%、8.78%、8.33%、8.32%。當然,年初以來全球主要股指總體漲幅與2019年同時段相比仍有差距。

二、四大原因刺激美股破頂

一是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據世衞組織信息,目前全球已經有194個國家和經濟體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在今年的前100天,全球共接種7億劑抗禦新冠疫苗。目前,美國衞生當局宣稱已有超過1億人接種了至少一劑新冠疫苗,其中,有近5800萬人(約佔美國成人總數的五分之一)完成了接種。疫苗接種的有序推進,增強了投資者對疫情形勢向好發展的信心。

二是經濟基本面向好。主要經濟體的PMI數據揭示了經濟復甦的良好勢頭。美國3月的ISM非製造業PMI為63.7,創下了1997年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歷史新高;歐元區3月IHS Markit綜合PMI錄得52.5,創下2018年末以來的新高。同時,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數錄得增加91.6萬人,為去年8月以來的最大增幅,3月失業率錄得6%,續創去年3月以來的新低。這些較為亮眼的經濟數據,都對股市的良好表現構成了支撐。

三是總體流動性較為充裕。疫情發生後,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實施了超寬鬆刺激政策。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歐洲、日本、英國央行累計放水5.6萬億美元。以美國為例,2020年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增長了超過3萬億美元,創下史上最大擴張紀錄;同時,自去年3月以來美國就承諾超過5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政策。今年以來,超寬鬆刺激政策仍在繼續。在實體經濟尚未得到充分恢復、市場主體無法充分消化流動性的背景下,資金流向股市助推了行情向好發展,這也是全球相關股指屢創新高的重要原因。

四是機構和居民手握較大規模現金,股市的賺錢效應備受關注。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美國家庭就已經積累了1.6萬億美元儲蓄,並且該數字還在繼續增加。應該說,在疫情造成全球大範圍失業的背景下,股市的財富增值效應對於居民而言顯得更加重要。據美國銀行策略師分析,投資者在2021年第一季度買入了創紀錄數量的股票,而今年前三個月,全球股票流入量佔管理資產流入量的比例達到了2006年以來的最大。有關投資機構更是預計,美股4月或迎來4.5萬億美元的資金入市,並將由此繼續推動市場上漲。

三、後市三個利好利淡因素

從上面提到的主要因素的變化趨勢看,全球主要股指特別是美股表現或可以總體概括為「雖無近憂,卻有遠慮」。之所以說「雖無近憂」,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全球維持寬鬆政策的預期進一步增強。4月7日舉行的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視頻會議指出,各國同意避免過早退出經濟支持政策,決心使用所有政策工具促進全球經濟復甦。當地時間4月7日美聯儲公布的FOMC貨幣政策會議紀要同樣指出,美聯儲將繼續每月購買至少1200億美元債券,並表示沒有減緩債券購買步伐的意願。而此前,歐洲央行也承諾將在二季度大幅加快購債速度,以保持寬鬆的金融狀況;日本央行3月19日也宣布將繼續保持目前的寬鬆力度。超寬鬆政策的維持甚至是加碼構成了短時間內股市表現繼續向好的重要支撐。

二是股指的短期波動性並不高。以標普500為例,儘管自去年3月下旬開始指數一路走高,但標普500的波動率指數(VIX)總體呈下降趨勢,今年3月底至4月初以來一直都維持在20以下,達到了去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投資者依然較為看好後市發展。

三是科技股和此前受疫情影響股或將輪番支撐股指上漲行情。受到全球平台經濟監管及反壟斷調查等因素影響,疊加前期上漲勢頭過猛過快,近期科技股表現承壓。但與此同時,此前受到疫情衝擊較為明顯的服務、消費等領域則成為新的支撐力量。而隨着一季度全球大型上市公司業績相繼發布,市場也普遍預計超預期盈利將利好股市。

當然,從中長期看,全球主要股指仍面臨「遠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超寬鬆刺激政策的負面效應或在未來某個時刻集中顯現。特別是在超寬鬆政策突然轉向時刻,股市或將面臨劇烈衝擊,並且很可能伴隨「急劇擠泡沫」的過程,市場波動也將明顯加大。

二是大盤波動率降低難掩個股波動性增強。儘管VIX較低,但仍有不少數量的個股波動性較大,特別是科技股表現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其自身急劇下跌並由此可能對全市場帶來的溢出影響不容忽視。

三是美債收益率走勢將對股市形成持續影響。今年以來,美債收益率明顯上升,一度對權益市場造成衝擊。隨着經濟復甦步伐加快,通脹上升和通脹預期上升,都使得美債收益率仍存在繼續走高的可能性。至於美債收益率上漲的空間有多大、股市由此受到的衝擊有多大,則是未來需要密切關注的事情。

(註:本文僅代表個人研究觀點,不代表所在單位立場。)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