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善冶若水/藝術軟實力\胡恩威

什麼是藝術軟實力?藝術本身是「藝」和「術」。術,即技術,其實是藝術軟實力的根本。

用金錢角度去看藝術,只是藝術價值的其中一個方面;工+藝(arts and crafts)則是藝術軟實力必要構成。以瑞士為例,它生產的手錶以及各類型產品,背後擁有尖端的工藝和技術。所以其藝術價值並非單純透過投標炒賣而來。藝術軟實力亦不是由藝術投資市場決定,一個社會的藝術軟實力不是取決於它的藝術品價值,而是藝術本身對社會的影響力。

工+藝是藝術的根本,沒有「術」不能有「藝」。藝術家關乎技術問題,而不是所謂藝術市場。藝術市場並不是由藝術決定,是由投資者或者是買家決定。但是,一些技術工藝,匠人精神其實才是藝術的基礎。藝術和技術的本身就是追求一種工藝上的精益求精。像日本的匠人精神,也是一種藝術。因為你有技術,才可以創作藝術。近年來社會上流行把藝術當作一種投資產品,這當然是可以的;正如樓房地產一樣,藝術當作投資產品,那只是少數投資者的藝術遊戲。

大眾與藝術的關係建基於生活。傳統中國文化,人人學書法,書法作為一種藝術,是個人的修行、美學的修為、技術的修為。每寫小楷,要集中精神去把一個字寫出來,培養專注力。寫行書草書,行雲如流水,像呼吸一樣,是藝術精神的表現。故此,若果我們只是以金錢衡量藝術,只關心投標價有多少,那就沒有什麼情趣了。試問一幅一億美元的畢加索名畫,全世界有多少人可以購買呢?那些購買人的目的是為了保值,還是真正欣賞藝術呢?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藝術有不同層次,有的是技術主導,有的是精神主導,有的甚至是個人修為。西方傳統藝術是由宗教開始,透過教堂建築等方面形成宗教感染力。故此西方傳統繪畫多與聖經故事有關。聖經故事成為一大類型,另一類型是歷史事件。以前沒有相機,很多歷史事件要透過繪畫和雕塑紀錄下來。換言之,藝術是一種記錄歷史和製造歷史的工具。但後來發展至工業革命、攝影的出現,藝術便可以成為大量生產的過程。例如,相片的一幅底片可以複製成很多不同形式的相片。除了底片以外,其餘皆非本來的作品。現在數碼化之後,所謂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只不是一個投資遊戲。那些超過多少億元的作品,它的藝術價值有什麼突破性?它的突破性只是一個金錢話題。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