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蘋果》無良僱主\龍眠山

《蘋果日報》倒閉前,仍不忘抹黑他人。該報連日來「扮可憐」,將關門的責任歸咎於管理層被捕及公司戶口被凍結,企圖將員工的憤怒引導到政府身上,讓公眾再次見識該報的造謠本色。事實上,黎智英及其門徒違反國安法在先,警方國安處執法在後,邏輯關係是再清楚不過的。

多行不義必自斃,《蘋果》倒閉一點也不冤。但另一方面,該傳媒員工境況堪憐也是實實在在的。應當說,許多員工並沒有強烈的政治立場,俗話說「只是打一份工而已」,如今卻成為黎智英反中亂港的「犧牲品」、飯碗被打破,其情可憫。尤其是在疫情打擊之下,經濟大環境不佳,傳媒市道更差,一下子多出數百人求職,市場容納能力有限,轉換工作環境不易,處境令人同情。

但是誰造成員工今天的局面?絕不是特區政府,而是黎智英本人以及《蘋果》管理層。如果黎智英沒有違法,豈會到今日的地步?更何況,該傳媒管理層明知可能倒閉,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千方百計去「拖」,而不是替員工後路着想。甚至於,寧願加印「五十萬報紙」、多花數百萬元印刷費,也不願盡早為遣散員工做安排,這難道不說明問題嗎?天下豈有這樣的「良心僱主」?

必須指出,《蘋果》若拖欠薪酬及遣散費,就是違反僱傭條例,罪加一等。勞工處應及時介入,如果發現有人故意不履行僱主責任,必須主動採取行動,絕對不能讓奸商得逞。

另一方面,壹傳媒股價一直被「有心人」舞高弄低,波幅之大令人咋舌,很難令人不懷疑幕後有人操縱。如今面臨「退市」風險,但壹傳媒管理層是否有盡到披露風險的責任?種種問題,證監部門遲遲沒有動靜,小股東的權益如何能得到保障?

《蘋果》的倒閉,員工及小股東的權益絕不應是「陪葬品」,員工應主動維護權益,相關部門更須有所作為。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