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評經議濟/內地樓市信貸趨緊?(下)\植信投資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

(文接7月30日A13版)

2021年以來,大部分與房企相關的重要融資工具,按揭貸款、開發貸、債券、信託、股權、境外融資,其融資增速或規模較202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放緩。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考慮到房地產行業整體槓桿率偏高的,存在「降槓桿」的需要。房地產行業的風險主要來源於房地產企業,而非居民部門,居民部門槓桿水平增速高,但實際水平並不高,風險並不大。

房企面臨融資環境收緊、營業收入下滑和債務負擔增大的三重財務壓力;而部分中小房企踩上了紅線,問題更為嚴重;加上存在流動性困難,其風險應該引起高度關注。持續偏緊並且強度增大的金融環境不利於規避中小房企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

四、加大保障性住房金融支持

為有效控制房地產行業金融風險,保持行業平穩運行,在此提出以下五點政策建議,以有效加強房地產行業的結構性和保障性金融支持。

一是抑制局部地區居民部門信貸較快擴張。當前全國居民中長期信貸增速是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最高水平,特別是房價漲幅相對較高的地區,其居民部門信貸擴張速度達到20%到30%,是部分地區房價「過熱」的重要推手。因此,有必要適當抑制居民信用在短期過快的釋放節奏,引導房價漲幅預期回歸理性。

二是平衡好行業金融風險與平穩健康發展。當下,應保持按揭貸款平穩運行,以適度控制市場需求,抑制房價上漲。不少房企面臨一定的融資壓力。當前部分上市房企債務問題愈發值得擔憂,特別是上市龍頭和小型房企存在隱憂。與此同時,更大範圍的、非上市的小微房企可能面臨更嚴重的財務壓力,短期行業洗牌的進程或有所加快,從而帶來行業風險。然而,如果行業集中度短期上升過快,則可能導致住房供給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加劇在局部重點城市短期現房庫存不足和供給能力走弱的問題。進而可能會對抑制房價上漲較快產生負面影響,醞釀新一輪的房價上漲,這與穩定房價的宏觀政策訴求南轅北轍,需要加以平衡。

三是間接金融和直接金融適當合理地支持房企融資,以控制風險、增加有效供給。與發達經濟體房企發展的狀況相比,國內房企融資過多依賴間接融資。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房地產仍將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房企過度依賴銀行信貸的間接融資模式易將行業債務風險傳導擴散至整個經濟金融領域,存在誘發系統性風險的可能。在當下債務風險不斷上升的背景下,可以考慮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其中包括債券融資、信託融資、股權融資等,可以考慮合作開發、分拆物業IPO、債轉股,以及借鑒海外經驗,合理運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資產證券化以及夾層融資等方式,來優化房企融資結構。

四是加大房地產建設「後半段」的金融支持力度。國內房地產行業處於短期現房庫存偏緊的問題,金融支持的方向上可作適當調整。由於過往開發貸、個人按揭貸款的金融支持主要側重於對房地產建設周期中「前半段」的支持,導致當前整體新開工和施工面積體量較大。然而,整體竣工面積一直處於相對較低水平,特別是商品房住宅市場。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5月,住宅銷售面積(6億平方米)超過待售面積加上竣工面積(5.1億平方米),呈現供給不足的情況。而長期現房庫存不足的問題,也是推升房價較快上漲的動因之一。從部分建材價格的上漲,也表現出建築業處於需求較為旺盛的階段,截至7月第二周末,全國重點城市浮法玻璃平均價格為每噸2888元,年內累計上漲35%。為此,下半年可以考慮加大對房企經營「後半段」的金融支持。

五是建立因地制宜、動態調整的房地產金融風險監測體系。應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對房地產市場供需走勢與供需結構變化進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行業遇到的金融風險,剖析各地成因,建立動態監測體系,盡早及時地發現房地產金融風險。針對監測與評估的結果及時調整金融資源的流動和分配,確保房地產金融的安全與穩定發展。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