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美食之旅/跟着謝嫣薇一嘗《改變世界的味道》

  圖:謝嫣薇這10年間訪問過逾百位大廚和餐飲人。\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如何成為一個好的飲食作者?有的人注重色香味的解讀,有的人擅於分析大廚的手藝技法……相比之下,謝嫣薇則注重向讀者分享各路「廚神」的概念和思維。她於今年出版新書《改變世界的味道》,捕捉可以引領時尚,拓展食客視野的味道。\大公報記者 劉毅

食物真味,亦是人生百味。10年間,謝嫣薇足跡遍及法、意、俄、日、中,訪問近百位名廚名師,從法餐、意餐、日本料理談到中菜美味;從新派料理講到實驗性菜品,再到回歸自然的蔬菜酒之道。專訪當日,她告訴大公報記者:「書中是我過往專訪的集結,一共有18篇與當代廚界先行者的訪談,之所以選擇他們的故事,因為他們不僅僅可以做出美味的食物,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料理哲學和思想,可以改變世人對烹飪的看法,重塑美食世界。」

吃掉家裏的「半壁江山」

謝嫣薇走上尋味美食之旅,她認為自己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熱愛美食之家,「家人對於美食的熱愛令我們吃掉了家裏的『半壁江山』。」謝嫣薇笑稱,不過,她的家鄉馬來西亞的一部分廚師尚停留在以烹飪謀生的階段,而常年的香港經歷,為她開啟了美食之窗。

2011年在香港四季酒店Caprice法國餐廳的一次採訪經歷,令她萌生做專業飲食作者的想法:「時任主廚Thierry Vincent講解耐心,可我卻聽不明白當中的廚房專業名詞。雖然我也可以請他在採訪本上寫下這些詞彙,但我的無知彷彿在羞辱他們幾經磨練才取得的成就。那個時候,我就下定決心不可以重蹈覆轍,我要做一個專業的飲食作者。」

隨後,謝嫣薇買書自學豐富詞彙,再與廚師對談時,對方感到她亦懂行,樂意分享更多,甚至因為如此良好的互動,慢慢建立了彼此的友情。「法國醬汁之神」Yannick Alléno等人,皆對她提出的訪問問題產生共鳴,認為既深入又敏銳。

她最大的訪談感受是,「我會去閱讀大量被訪者的資料和書籍,選擇最能打動我的地方去設計發問問題。」談及最讓她有感觸的一餐來自俄羅斯雙胞胎兄弟Ivan和Sergey Berezutsky開辦的餐廳,「他們以蔬菜釀酒的理念十分有前瞻性,如同站在未來的街頭等待今日的食客。聽他們天馬行空地發掘更多蔬菜的潛能,我感到內心澎湃。」

書中詳細講述了兩兄弟製作南瓜酒,以及在自家製的密封櫃裏培植菇菌,旁邊設計的空氣噴霧,噴出的是蟹殼熬製的高湯蒸汽;另一道菜是「陽光與時間」,一些創意加自然之力,也着實奇妙。謝嫣薇於書中的文字輕鬆耐讀,且賦予了美食恰到好處的解讀。

品了太多美味,謝嫣薇亦有品不懂之時,台灣的陳嵐舒就曾給予她如此感受,「她的菜融合本地的地道食材,令法國料理在地化,縱使當地食材不夠完美,也盡量使用,頗給人啟發。」譬如肥鵝肝配菜脯油、花生醬汁配台灣白蘆荀,「驚喜又合情合理,故而讓人追着吃、還想再吃,但搞不懂為什麼。」

寫一眾廚師的成長經歷

香港人識飲愛食,書中亦不乏本地故事,所記載大班樓即是其中一例,「我寫了大班樓創辦人之一葉一南的故事,其創業經歷足以啟發如今的年輕一代,那便是堅持自己的路,敢於突破傳統菜式框架。」謝嫣薇曾在專訪日本料理廚師小山裕久時聽到「中菜是通過控制油膩控制味道,她認為大班樓正是體現了這一點,摒棄了傳統中菜館的那鍋上湯,而是通過煉製不同的油去入饌。

他人寫美食,往往會聚焦於美食本身。書中,謝嫣薇還寫一眾廚師的成長經歷,剖析他們如何從生活獲取創意靈感,甚至還呈現他們充滿哲學思辨的一面,譬如在《多重感官餐飲體驗先鋒Heston Blumenthal》一節,Heston Blumenthal如此解讀生死:「我們體會的失去讓我們悲傷,那是因為我們意識尚未開發到另一個層面去體會這件事。」──這也是謝嫣薇想讓讀者從閱讀該書時獲得的收穫,「我希望讀者閱讀後不止是看了想吃,而是令他們的想法和視野都能得到啟發。」

(部分圖片為書中插圖)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