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如是我見/新選制下的質變和量變\承言

選委會選舉在九月十九日順利舉行,這是香港在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次選舉活動。綜觀這場選舉活動,其意義不僅在於「愛國者治港」邁出的堅實一步,更是在新選制下,香港的選舉文化發生了質和量的改變。

新選制下的第一場選舉,一千五百位選委將是未來決定香港的管治能否走向「良政善治」的基礎,因為選委們將對未來立法會選舉以及特首選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為何今次選委會選委備受矚目的原因之一。過去,選委會選舉與市民相隔一段距離,然而,今時今日,由於制度的變化,選委們主動與市民拉近距離,聆聽市民的聲音,這些成為選委們需要直面解決的問題。

只要細心觀察,不難發現這一次選委會選舉為香港帶來不一樣的選舉文化。首先,參選人的競選活動,不再像過去那般充斥「罵街式」的競選,參選人不再以政治立場先行,而是政策先行,向其所代表的界別選民積極宣傳政綱;其次,選委們走入社區,他們都積極與市民交流,有的走進劏房戶,有的走入街市,積極宣傳新選制。上述兩點是這一次選舉帶來的最大改變,意味着香港的選舉文化逐步走向理性議政的道路上,是一個質的變化。

之所以現在的選舉文化、議政方式等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其根本原因是新選制下吸納了更多的代表界別。在這一次的選委構成中,顯著的變化莫過於增加了很多來自地區與基層的代表,既有港九、新界分區委員會等新劃選區下的地區工作者和基層社團,也有在劏房長大的選委、司機、漁民、農民等基層代表,更有來自婦女、青年、內地港人等過去未覆蓋到的界別。在選委中,四十五歲以下的選委就有二百六十一名,當中最年輕的選委只有二十五歲。席位的量變帶來了選舉文化和議政方式的質變。選委們代表更廣泛的界別,他們需要去照顧到的選民就更多,這讓他們不得不去充分了解界別的訴求。

在不少港人的印象之中,過去的選舉常與撕裂、爭吵、衝突、抹黑等負面詞彙掛鈎,因為香港以往選舉文化確有不堪,那種政治立場先行的民粹式選舉所產生的政治人物,自然無助於為市民解決實際困難。如今在新選制下,選舉展現了新的風貌,香港的選舉氛圍和政治生態得到重塑。毫無疑問,選舉質量的提升令香港邁出「良政善治」的堅實步伐。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