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通關是民意最大關切\龍眠山

解決市民的煩心事是政府的責任所在。一項大數據調查顯示,在港人困守疫城600多天後,與內地恢復通關已成為香港最大的民意,也是最重要的民意政治。特區政府需要急民所急,想民所想,盡快為恢復通關創造條件。

對於為何遲遲無法與內地通關,部分港人感到委屈,認為香港在抗疫方面做得很好,包括連續40多天本地確診「清零」,在外防輸入方面「寧枉毋縱」;更有人認為無法通關的癥結不在香港,而在內地訊息「不清晰」,香港淪為「成功抗疫的受害者」云云。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特區政府的抗疫努力有目共睹,但這不代表香港在抗疫方面已沒有漏洞,更不代表滿足了內地的通關條件。就在日前,香港發生外籍旅客從檢疫酒店逃跑事件,事隔兩天才被找到,令人抹了一額冷汗,如果此人是超級病毒攜帶者,香港已陷入新一波疫情;個別檢疫酒店仍向普通公眾開放入住與就餐,「閉環」入境檢疫政策也令人質疑。更不用說,香港沒有建立起「港康碼」這樣的追蹤機制,在患者出院條件、檢測密度等方面,與內地現行做法都有一段差距。

因此,將通不了關的責任推給內地,這顯然不是負責任的態度。其實,正如香港防疫專家日前所指出的,香港還有不少事沒有做好。要恢復通關,說到底就是要讓內地民眾放心,香港不會成為安全風險。為此必須在抗疫措施、機制方面與內地對接,與內地相比有不足的地方,就要改善、要提高。當抗疫措施與內地看齊,通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恢復通關是兩地民眾共同的期盼,但一切都要以防疫成效作為根本依歸,嚴防嚴控是唯一之途,沒有捷徑可走。隨着第一次疫情防控對接會議的舉行,隨着有關措施的落實到位,相信在兩地部門深入有效溝通之下,通關不應該是太遙遠的事。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