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做好颱風下「菜籃子」工程\龍眠山

人們常用「海鮮價」來形容貨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其實還有一個詞可與之匹配,就是「颱風價」—每逢打颱風,蔬菜、肉類等價格一定會上漲。颱風「獅子山」剛離開,「圓規」接踵而至,兩個颱風靠得近,市場上菜肉價格幾乎漲了一倍,部分超市的貨架更被掃空,這足以反映颱風影響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

菜肉的售價涉及生產、運輸、批發、零售等多個環節。菜農因颱風而損失,物流因颱風而變得不順暢,來貨成本因此上升,零售價水漲船高。另一方面,消費者在打風前傾向增加採購,令供求關係更加失衡,進一步刺激價格上升。

菜肉價格因颱風而上漲可謂客觀規律,不同階層市民的感受並不一樣。中產以上家庭也許未必介意為期數日的價格波動,但基層就不得不大破慳囊。今次「圓規」導致部分食品價格上漲近倍,影響不可謂不大。

要維持貨品價格穩定,就必須確保供應穩定,在這方面政府完全有做得更好的空間。其實,惡劣天氣從預警到「殺到埋身」有數日的時間差,足以讓有關部門做好準備,包括提前增加採購量,在颱風抵達之際投放市場。貨源供應充足,價格就不會漲得太離譜,不至於對基層市民構成太大的經濟負擔。

確保惡劣天氣下的貨品供應,是城市應急管理的一部分,也是反映政府管理水平的風向標。內地有所謂「菜籃子」工程,每一個地方政府都會當成大事來辦,即使在去年初武漢封城抗疫的非常情況下,仍能保障菜肉供應無虞。換言之,如果「菜籃子」變得昂貴,引發居民吐槽,有關部門負責人是有可能被問責的。

民生無小事,解決市民「煩心事」是政府的責任。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內地一些好的做法值得香港借鑒、效法,「菜籃子」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