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事論事/打造國際文化之都 構建國際文化中心(下)\高敬德

第十三、建議積極引進全球知名文創企業落戶香港,帶動香港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外國許多超大型企業、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企業都非常重視文化創意產業,而且對藝術文創產業方面投資巨大。為此,建議特區政府需針對那些文創產業投資大、拉動強、發展好的外國大企業,把他們手中獨佔鰲頭的文創產業吸引到香港來,積極推動香港藝術文創產業的大發展。

第十四、建議把體育產業列為大文化產業中的重要產業,由特區政府主辦「香港體育產業投資洽談會」暨「國際體育運動品特展會」,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和弘揚體育文化。文化是體育的搖籃和根基,體育運動是文化的偉大結晶,又是人們崇尚健康的依賴和寄託。所以,我們要大力弘揚體育文化。建議特區政府把體育產業列為大文化產業中的重要產業來重視,積極引進國際奧會專業機構、國際各類體育賽事以及各地體育院校、體育科技、體育運動產品、體育保健品、體育精英人才。積極製造賽事「熱點」和招商引資「亮點」,大力弘揚體育文化和發展體育產業。

第十五、建議設立「體育產業科技園區」,實施創新驅動,致力打造中國最具規模的體育產業。秉承「推動體育進步,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宗旨,建議特區政府設立「體育產業科技園區」,出台扶持政策,致力打造中國最具規模的體育產業。科技園區要根據香港特點,開創「一園多中心、一園多門類、一園多場館」的新模式。充分利用香港各類體育專案場館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利用大數據實現體育科技園區智慧場館運營,以場館為依託構建全體育產業鏈,打造全國一流、業界領先的場館綜合利用和運營服務體系。要堅持文體旅融合發展,「以文化凝練品牌、以體育提升形象、以旅遊擴大發展」,打造原創運動專案新IP的發展理念,積極搭建產業合作平台,創造文體旅特色產品,引領香港乃至我國文體旅產業多元化發展。着力打造體育全鏈條產業,走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產業發展道路。

第十六、建議搶抓機遇激勵奧運電子競技產業發展,設立「奧運電子競技產業基地」,拉動香港體育產業發展。電子競技已列入杭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法國亦爭取將電競列為2024年巴黎奧運的正式比賽項目。電競具有感染性、傳播性、經濟性和帶動性的特質。在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的2021年,全球電子競技觀眾增至超過7.28億人,全球電競收入接近11億美元,估計杭州亞運會和疫情消退後,將引發全球性爆炸性增長,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建議特區政府制定扶持政策,設立「奧運電子競技產業基地」,搶先在香港發展奧運電子競技產業。激勵將奧運電子競技比賽、解說、培訓、資格認證、硬體研發生產、軟體改造升級、數據分析等環節形成一個閉環的奧運電子競技產業鏈,使每一位從業者尤其是立志投身奧運電子競技產業的青年都可以得到專業產業技能培訓,找到向上流動的相應工作崗位。我們要以奧運電子競技產業為依託、以奧運電子競技穿戴設備製造為拉動、以奧運電子競技賽事為抓手、以奧運電子競技培訓為觸角,致力於在香港率先進行全球性奧運電子競技體育娛樂生態大開發。

第十七、建議全力支持文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的發展。香港證券市場為全球所公認,但創業板市場的表現卻未如理想。隨着香港「打造國際文化之都,構建國際文化中心」,香港證監會和香港聯交所也要與時俱進,為此而提供優質服務。建議研究專門為中小型科創企業和文創企業制定上市板塊或規則,以刺激香港中小型科創、文創企業上市募集資金擴大發展。

第十八、建議充分利用閒置學校、活化工廠大廈等場地設施,支持文化社團、文創企業設立文化創意中心,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創產業。目前,香港約有180多間空置校舍,更有許多工廈可作活化利用,作為文創企業設立文化創意中心,以全方位、多角度、多舉措,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創產業,形成一批百萬級、千萬級小微型集群性的文創企業。

第十九、建議放權民間文化社團組織和十八區民間社團擔當推廣文化藝術更重要角色。建議要改革地方行政,放權民間團體以更有效推廣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形成「文化香港、人人文化」的風氣。發揚地區文化色彩,鼓勵具規模及水準的民間藝團多到各區義務巡迴演出,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多、更佳的文化生活服務。

第二十、建議珍惜香港歷史建築,加強活化保護,融入香港社區。汲取主教山蓄水池及前油麻地配水庫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經驗,訂立指引及決策機制,鼓勵民間參與發掘和報告重要歷史建築物或建築群。同時,對有保留價值的歷史建築物或建築群、街道和特色社區,在城市規劃大綱圖上列為特定類別,依據法例加以活化保護,協助減少觀賞障礙,讓歷史建築物尋找新用途,發揮新的社會功能,讓歷史建築更好融入香港社區。

第二十一、建議更好發揮香港各大院校及內地院校培養香港文化藝術人才的作用。香港培養演藝人才的院校主要是香港演藝學院,招生能力有限。青年演藝人才培養過於本地化,對香港未來的文化藝術隊伍建設不利,也影響青年向上流動。香港各大院校應拓展文化藝術系,擴大招生範圍。內地藝術院校優勢很大,建議特區政府要努力促使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戲曲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及中國傳媒大學等內地名校盡量擴大在香港的招生,幫助香港培養文化藝術人才,這對在香港建設一支與國際文化藝術市場相對接的具有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德才兼備的青年文化藝術人才隊伍具有戰略意義。同時,支持香港中、小學做好文化傳承工作,應擴闊校內文化藝術教育課程內容,強化文化藝術師資,增加學生文化體驗活動,結合課程與課外活動讓學生的文化藝術能力多元發展。建議成立由特區政府資助的「青少年文化藝術培育中心」,讓不同階層青少年接受多元藝術培訓,包括向學生提供資助,鼓勵學生欣賞更多文化表演等。

第二十二、建議放寬政策支持內地有成就的文化藝術人才來香港發展。香港非常缺乏舞蹈、非流行音樂、戲曲尤其是地方戲曲、編導、美術等方面的人才。建議特區政府專門檢討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適當放寬引進條件,吸引更多內地有成就的文化藝術人才來港發展,包括從事表演、編導、教學等工作。

第二十三、建議制定文化藝術考級標準和完善職級技術評定與職業專業證書認證等關鍵性制度及措施。香港長期以來缺乏文化藝術各門類考級標準和相關專業認證制度及措施,這不僅不利於香港文化藝術與國際文化藝術接軌,也不利於與內地文化藝術相對接,直接影響香港文化藝術人才創造的工作成就、人才脫穎而出、就業等事宜,更直接制約了香港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為此,建議按照香港文化藝術分門別類制定考核標準和完善職級技術評定與證書認證等制度及措施,以推動香港文化藝術事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繁榮大發展,為香港打造「國際文化之都」,構建「國際文化中心」而集聚優勢。

第二十四、建議設立「香港文化知識產權中心」,便利文化藝術知識產權登記、註冊、產權認證和保護、產權交易等,支持文化藝術人才和大學生、中學生等青少年把所創作的作品變為商品價值化。香港很多文化藝術人才創作了大量國內外認同的文化作品,香港大學生、中學生等青少年也有很多文化創意作品和新發明,「香港文化知識產權中心」可便利文化知識產權登記、註冊、產權認證和保護、產權交易等。香港文化藝術人才薈萃,但專業院團等機構較少,主要以民間社團為主開展文化藝術活動,很難把創作的作品進行商品價值化。香港大學生、中學生等青少年的文創作品和新發明也很難商品價值化。故建議支持與幫助香港文化藝術人才和大學生、中學生等青少年把所創作的文化藝術作品,透過某種商業機制轉變為具有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的商品,助力青少年實現夢想,增強中華文化的拉動性作用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創新發展、欣欣向榮的香港文化新局面。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特區具備打造「國際文化之都」,構建「國際文化中心」的基礎、條件和競爭能力,也最有把握在李家超第一個行政長官任期內盡快打造成「國際文化之都」,構建為「國際文化中心」。這是香港特區「發現新亮點、製造新熱點、疏通堵塞點、創新增長點」的大舉措;是國家對外開放、保障國家文化安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迫切之需與必然選擇。未來目標是:「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見成效;五年實現目標」。所以,李家超就任行政長官後,在領導特區政府着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同時,尤其注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在全球認可的香港現已有的「三個國際中心」基礎上,再打造成「國際文化之都」,構建為「國際文化中心」,而使香港成為全球認可的「四個國際中心」,就是李家超和他所領導的特區政府對香港市民的極大貢獻!更是對國家、對香港最大最好的貢獻!也是對世界文化藝術的最大貢獻!所以,香港需要在國際文化城市定位的大前提下,充分提升和發揮香港大文化優勢,同為香港開新篇,為把香港盡快打造成「國際文化之都」,構建為全球矚目的「國際文化中心」而努力。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委員、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