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庖廚之樂/善用短視頻 突出色香味

  圖:「快手有魯菜」於短視頻平台獲得廣泛關注。\資料圖片

生於信息爆炸時代的人們,已經不習慣慢閱讀、慢慢品,就算是眼前有一桌豐盛可口的飯菜,大概也不想費太多時間去研究它們的燒製方法。他們更想在短時間內去瀏覽一則信息、觀看一部劇,或是在短視頻平台去圍觀一位「主播」。

短視頻有如下幾個特徵:內容簡短、互動性強、具有草根熱愛的情節設定、充滿笑點。這些都能令只是一個站在廚房孤獨做飯的背影,走入尋常百姓家。畢竟如果能在短時間內就掌握烹飪精髓,或是取得一些科普小常識,何樂而不為?

常見類型

因此,愈來愈多人開始開動腦筋,去構思如何通過短視頻去助推美食傳播。綜觀美食類短視頻,大致有幾個類型:傳授烹飪技巧的教學視頻、稍微有些劇情成分的美食製作視頻,以及通過一道菜延伸至生活感悟。

內地美食真人騷節目《中餐廳》其中一位參與者林大廚,就曾在一次活動上肯定短視頻對傳播美食帶來的積極作用,稱「快手」可助推川菜傳播,能讓更多人品其魅力。

其實,不少於短視頻平台上開啟的美食助推節目,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譬如內地環球網聯合快手美食與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委員會共同發起的「快手有魯菜」,網絡總播放量達6.7億次;高炳義與其徒弟劉強共同開通快手賬號,取名「爺倆兒好菜」,日常分享美食教程,不僅僅傳授烹飪竅門,更講述美食背後的文化故事,入駐平台兩個月,粉絲就已經突破120萬,最高單條視頻播放量突破1400萬。

居家體驗

不過伴隨着此類視頻的增多,如果缺乏創新,只是同質化的美食推廣,也會令人產生疲累。但為何觀眾如此眾多?想來也是與近年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為了抗疫,人們在居家隔離時,無法到外面的餐廳享用美食。不如在短視頻平台自學烹飪小技巧,享受美食不求人。以筆者親身經歷來說,短視頻平台上教做菜的視頻,不會呈現具體的製作程序,而是截取幾個工序的片段,再配上相關解說,比如一鍋包子要上鍋蒸半小時,話音一落、鏡頭一轉,就已製作完畢。

然而,還有一種「主播」,為博人眼球而在平台上演「吃播大戲」,不計較腸胃承受力,一味吃吃吃,從而出現了嚴重的浪費問題。這就很要不得。要知道,民以食為天,浪費食物怎對得起「粒粒盤中飧」的辛苦。更有甚者,擺拍一些煮菜鏡頭,實則只是虛假噱頭,更令觀眾難以感受到真正的庖廚之樂。 劉 毅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