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迎刃而解/小米調整供應鏈 缺芯見改善

  圖:小米創辦人雷軍希望三年內超越三星,成為全球第一手機品牌。

面對零部件持續短缺,加上疫情及宏觀經濟影響,小米(01810)昨公布首季業績,經調整淨利潤為28.6億元(人民幣,下同)(約33.24億港元),按年下跌53%,符合預期。小米管理層表示,第二季低端芯片供應已見改善,又提到將會持續留意局勢發展,以評估訂單情況。\大公報記者 李潔儀

小米今年首季總收入錄得733.5億元,按年下跌4.6%。其中,來自智能手機業務收入倒退11%至457.6億元。

港疫情影響國際付運

小米總裁王翔在電話會議上表示,疫情導致很多門店處於關閉狀態,令消費意欲產生負面影響,手機需求欠旺盛,而且物流運輸構成壓力。他指出,智能手機一般通過香港的空運付運至全球各地,惟早前本港疫情嚴峻,令物流運輸受阻。

王翔透露,在本港第五波疫情期間,小米重新設計物流路線,解決貨運的問題,不過國際物流成本仍然高漲。

至於核心零部件供應方面,王翔形容「供應有麻煩」,首季最大挑戰是入門級機型的手機芯片大量短缺,缺口超過1000萬片,因此小米對供應鏈進行調整,第二季情況已見有所改善。

對於有消息稱,小米與其他國產品牌擬下調今年手機訂單數量約20%。王翔未有正面回應,只表示會密切留意疫情、供應鏈等不確定因素,並評估局勢。

小米創辦人雷軍去年曾表明,小米目標三年內超越三星(Samsung)成為全球第一手機品牌。不過自從華為分拆榮耀後,小米在內地市佔率回落。

王翔強調,面對疫情和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萎縮,小米首季仍能在全球出貨量排名保持第三,市佔率達12.6%,在全球49個國家和地區出貨量排名前三。

加強研發 相關開支增16%

被問到俄烏局勢對小米在海外業務的影響,王翔表示,由於戰事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拖累歐洲地區經濟,惟對小米首季業績影響不大,目前仍處於健康發展狀態。他續說,小米在歐洲市場的市佔率接近20%,集團未來仍會持續提升產品和品牌力,以爭取市佔率的進一步提升。

另外,集團首季研發開支增加16%至35億元,主要由於研發人員薪酬增加,以及電動車等創新業務研發開支增加所致。其中,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4.25億元。

王翔表示,目前電動車業務已有1200名工程師,小米正持續投入資源進行核心技術研發,強調對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的目標維持不變。

小米昨收市後派成績表,股價隨跌市低見11港元,收報11.08港元,跌近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