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英倫漫話/萬物有靈\江 恒

  圖:英劇《萬物生靈》(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劇照

去年以來,英劇《萬物生靈》(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在全球熱播,這個講述英國小鎮瑣碎日常的劇集,雖情節平淡無奇,卻贏盡口碑,曾創下英國五年收視紀錄,皆因該劇溫情之中治癒人心。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英國社會以機器取代畜力的風潮方興未艾,主人公詹姆斯卻偏偏立志當一名獸醫,可在他父親眼中「獸醫已無用武之地」,就在父子僵持之際,詹姆斯收到來自約克郡達羅比鎮的一份面試邀請。該小鎮當時遠離塵囂,到處是綠色的原野,一派田園牧歌,家畜在當地不僅是農戶們賴以生存的生產工具,更是他們的家庭成員,這正是詹姆斯心中的桃花源,他欣然赴約。

然而應聘之路並不平坦,經過諸多波折,詹姆斯通過自己的專業技術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獲得認可,最終如願以償成為正式獸醫。一邊是詹姆斯穿梭在鄉村之間為家畜和狗貓等寵物看病,一邊是滿懷焦慮、翹首企盼等待他到來的村民,於是一幅充滿生活煙火氣息的大幕徐徐拉開。詹姆斯和村民經歷了一段又一段難忘的故事,當中有歡笑,也有淚水,更多的是溫馨和質樸,人和動物都充滿靈性,處處散發着生命的光輝,讓人春風拂面,心曠神怡。就像劇中對小鎮生活所描述的那樣:「每天都有新鮮面孔出生,也有熟悉的臉龐消逝,生命在潮汐間探出無數雙眼睛仰望天際,在最艱難的歲月裏依然有喘息聲守候着明天的降臨。」一切恰如該劇的英文原名──《萬物既偉大又渺小》。

《萬物既偉大又渺小》是英國國寶級獸醫作家詹姆斯·赫里奧特的同名自傳體小說,也是他「萬物系列」之一,該書自問世以來風靡歐美半個世紀,多次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並曾數次被改編或翻拍成影視作品,可謂好評如潮。英劇《萬物生靈》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忠實地還原了作者赫里奧特細膩風趣、充滿真情的文字,令原著中鄉間怡人的風景如畫卷一般展現在觀眾眼前,幾乎隔着熒幕都能聞到綠草的清香。同時,劇中雖涉及了許多生生死死和悲歡離合,但和小說一樣從未提過人如何漸漸地筋疲力盡,以及絕望是什麼滋味,而是探討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很多時候明明不捨又要故作釋然,保持一份從容和優雅,這正是劇集的最大魅力。

小說受到歡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主人公詹姆斯對動物發自內心的熱愛,他為當獸醫雖經歷坎坷,走過彎路,卻始終不曾放棄,而這恰是作者赫里奧特的真實寫照。儘管赫里奧特作為聞名歐美的作家已功成名就,但他仍選擇駐守約克郡,為了治癒動物付出一生的時間。對於外面花花世界的誘惑,他這樣回應:「那不是我的世界,那裏也不會有我的快樂。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放棄當獸醫,因為我實在太喜歡動物了!」

赫里奧特的作品有理由引起共鳴,因為英國人自詡世界上最喜歡寵物的民族之一。據寵物食品製造商協會(PFMA)的統計,截止去年有近百分之六十的英國家庭擁有寵物,其中狗和貓排名前兩位,總數多達二千四百萬隻。最為人熟知的莫過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最為鍾愛的柯基犬,以及駐守唐寧街十號首相府十逾年的「首席捕鼠大臣」拉里貓,迄今牠已經歷了三任首相,並見過多位國際領袖,在這些人當中牠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最不來電,據說特朗普訪英時小貓甚至在他的車頂睡大覺。

作家老舍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旅居英國期間,曾在《英國人與貓狗──萬物之靈的朋友》中描寫了他對英國寵物文化的觀察,他寫道:「英國人的愛動物,真可以說是普遍的。你聽英國人們去說狗的故事,比人類的歷史還熱鬧有趣。」此外英國人對馬也情有獨鍾,「他們平常總是拉着長臉,像頂着一腦門子官司。」「但他們看見一匹馬就彷彿外婆看見外孫子似的,眼中能笑出一朵花兒來。」

事實的確如此,獵犬和戰馬曾經是英國貴族男性的標配,如今在民眾心中仍佔有顯著地位。作家邁克爾·莫普格所著的暢銷兒童文學作品《戰馬》在英國家喻戶曉,後被美國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改編成《雷霆戰駒》搬上銀幕,講述的就是人與馬建立起來的相知相惜之情。英女王也是馬迷,她在四歲時便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匹小馬,現在每年的皇家賽馬會(Ascot),她必定親臨。英國廣播公司(BBC)曾在紀錄片《女王:激情愛馬》中形容,如果柯基狗是寵物的話,女王則把她的馬當成了可以喃喃私語的夥伴摯友。

在疫情期間,不少英國人因長期居家,飼養寵物的人愈來愈多,導致寵物一度供不應求,售價也隨之大漲,比如狗的價格從以往每隻狗賣五百英鎊,急升至每隻二千英鎊,而且有價有市。有專家解讀說,人們無非是害怕孤獨,希望有寵物來陪伴,《萬物生靈》爆款是同樣道理。

《萬物生靈》的製片人科林·卡倫德也認同,約克郡小鎮成了觀眾逃離疫情的樂土。「我們會發現人和動物之間的羈絆是那樣可貴,對生命一視同仁的尊重和愛,拯救了牠們,也救贖了自我。」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