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古詩詞中的愛與希望\銀行業青年 劉正昊

我是一個渴望內心充盈的人,對於古典詩詞,時常獨自吟誦,但往往難以追其源、觸其境,明其義理、悟其情理。葉嘉瑩先生的《古詩詞課》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讓我有了一種通透之感,獲得了進取的力量。

在《古詩詞課》中,有些詩人看待任何問題都保持着一種歷史的眼光和通達的態度,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苦難,總是能夠自己從精神上解脫出來,比如李白的「千金散盡還復來」「天生我才必有用」,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何等的灑脫與豪邁!有些詩人他們寧可忍受痛苦也不肯放棄理想,比如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等的執著與堅韌!

學生時代,我曾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那些古詩詞名篇的作者都是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或是被降職遠調,仕途不順呢?是巧合嗎?老師回答:沒有大起大落的情感衝擊,沒有憂患困於心,衡於慮,平躺在安樂之境中,是絕對寫不出千古名句,留不下傳世之作的。

讀完《古詩詞課》,我有了新的感悟。葉嘉瑩先生說,詩之創作乃是以「情動於中」和「志之所之」的作者之顯意識活動為主體。簡言之,詩歌是用來表達情志的。如此看來,那些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於寫出了偉大的詩篇,還在於他們有偉大的理想與抱負。

他們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來寫作自己的詩篇,用自己的生活來實踐自己的詩篇,內心情志之有所興起而形於言,加之本身的才情,成就了偉大。

有人說,詩詞存在於苦難,詩詞承載着苦難,充滿着聚散離合,各種悲歡。但是最終,我感受到的依然是愛和希望,就像書中,既有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一份純真質樸,也有着「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一份探索;既有着「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一份雄心,也有着「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一份從容和淡定。這是人生的味道,是文化的味道。

不同朝代的士大夫們用詩歌築起了一座座精神的堡壘,我身在其中,接受的不僅是一次美的巡禮,更是與詩人們進行了一次精神的隔空交流。

中國詩詞,讓散布在中華大地的冰冷堅硬的山石樓台有了生命的溫熱,讓清風明月、花鳥蟲魚有了精神的支撐,賦予了金樽、柳笛、鴻雁、鷓鴣特殊的意義……一句詩就是一段情感、一種生活,甚至一頁歷史!中華詩詞蓄積了偉大詩人的心靈、智慧、品格、胸襟和修養。朋友們,讀詩吧!它可以讓我們的內心更豐盈,讓我們得到一種強大的興發和感動,可以讓我們深情地、率真地、幸福地活着。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