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點擊香江/重心準,聚焦市民關切依法施政\屠海鳴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宣布了2022年施政報告。市民對這份報告最大的期待,是希望在民生問題上有所突破。因為,國安法和新選制實施後,香港政治生態煥然一新,政府可以一心一意地解決民生問題了。

令人欣慰的是,施政報告在住房等民生問題上落墨較多,聚焦民生這個重心,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針對性和創新性的政策措施,下決心解決多年來積累下來的民生難題,顯示出李家超和政府團隊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

解決住房難題抓到了「根子」

「住房難」是香港最突出的民生難題。「住房難」的背後是「供地難」,從施政報告看,特區政府對住房與供地有系統施策。從短期看,報告提出未來五年興建30000個「簡約公屋」。「簡約公屋」屬於「組合裝配」的建築,雖然周邊配套設施不算完美,但能夠滿足基本的生活功能,總比「劏房」「籠屋」要好很多。「簡約公屋」作為過渡住房,不影響住戶申請公屋的權利。此策甚好!

從中期看,未來五年,整體公營房屋建屋量將增至約158000個單位,較上一個五年期大幅提高約五成,公屋輪候期可望由現時六年減至四年半。同時,未來十年私營房屋需求為129000個單位,也可緩解住房難。從長期看,政府將開發交椅洲人工島、建設「北部都會區」,為香港發展擴容擴量。尤其令人感到振奮的是,報告當中用了「增加儲備,重奪供應主導權」這樣的詞語,表明解決「供地難」的決心和信心。

報告還詳細闡述了政府為解決「住房難」、「供地難」,準備採取一系列簡化辦事程序的措施。比如,今年提交條例草案修訂《城市規劃條例》《收回土地條例》,以及修訂《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等。政府從修訂法例開始破解住房難題,這是抓到了解決住房問題的「根子」。

重整醫療體制動作大

本港現時的醫療體制「重治療、輕預防」,公營醫院服務總開支比重超過八成。隨着人口老化、慢性病日益普遍,公營醫院將不勝負荷,專科服務輪候時間持續上升,加上新冠疫情,多年來過分倚重公營醫院系統的後遺症越見明顯,必須作出改革。施政報告提出重整醫療體制,目標是「以治療為主、以醫院為中心」的格局,轉向「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新政,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這說明政府對本港醫療體制的弊端認識到位,改革方向正確,改革思路清晰。

醫療體制改革的措施也很貼地。比如,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專責統籌管理公私營界別的基層醫療服務,制訂標準和設立質素保證機制;推出為期三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容許夫妻共享醫療券,並擴大適用範圍至「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的聽力學家、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增強中醫藥角色,政府資助中醫藥門診服務的名額增加三分之一至800000個,等等。

改革會牽涉到各個方面的利益,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阻力,也可能會遭遇意想不到的風險和挑戰。特別是在很多人對香港的醫療還比較滿意的背景下,重整醫療體制會遭遇到更大的阻力,但特區政府下決心改革。由此可見,新一屆政府是務實求效、勇於擔當的。

解決安老和青年工作措施實

香港有約4%長者居於安老院,其餘的長者居家養老,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和公共福利金計劃為約四分之三的長者(約110萬人)提供財政支援。施政報告提出的養老方針是: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

在「支援居家安老」方面,報告提出,明年第三季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恆常化,分階段將受惠人數增加50%;未來五年新增16間長者鄰舍中心;擴大醫管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明年第三季將每年受惠人數由約33000人增加三分之一至45000人。在「提升安老院質與量」方面,政府正以最大力度增加資助服務名額,在2027年年底前增加20%,即6200個宿位。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青年興,則香港興」。報告提出,未來教育工作要在三方面增能:啟發學生潛能、提升教學效能、貢獻發展動能。為此,提出了一些針對性措施。比如,在「專上教育」方面,未來五年內,教資會資助大學的學生當中有35%修讀STEAM學科,以及60%修讀與國家「十四五」規劃下香港發展為「八大中心」相關的學科。在「職專教育」方面,研究推出更多應用學位課程,「應用學位課程先導計劃」今個學年推出首批課程。在「國民教育」方面推行「優化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提高公帑資助學校人員對教育質素的問責精神,落實以全校參與模式完善國民教育。

從以上措施可以看出,特區政府在安老和青年工作上施策有計劃、能落地、可考核,說明政府前期下了一番「繡花功夫」,掌握到了基層的真實情況,並進行了系統分析,對症下藥,精準施策,相信以上措施實施後對安老和青年工作具有實質性推動。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論及「愛國者治港」時指出:「要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做為民愛民的愛國者。樹立市民至上的服務意識,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解市民之所困,始終貼基層、接地氣。特別是要聚焦廣大市民關注的事,花大力氣採取務實有效的辦法加以解決,每年辦幾件讓廣大市民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實事,以施政業績取信於民。」

從這份施政報告來看,李家超和特區政府確實有為民辦實事的真心誠意和決心信心,繪就了改善民生的「路線圖」和「施工表」,擺出了「掛圖作戰」的架勢。期望特區政府在推進過程中,不偏離重心,不放棄目標,堅韌不拔,步步為營,最終取得成功,以依法施政的實績贏得民心。

(李家超施政報告評論 之三)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註:《大公報》獨家發表,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