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要紓困,更要發展\龍眠山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下月發表,是否再派電子消費券備受關注。政黨及立法會議員紛紛要求今年繼續派,亦希望優化派發方式,但在派多少方面則言人人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需要平衡好庫房及實際需要的關係,平衡好紓困和發展的關係。

香港進入後疫情時代,各行各業都在復常,但畢竟過去三年疫情對香港經濟造成很大打擊,市民消費力與正常年份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另一方面,雖然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但由於配額和核酸檢測等要求,暫時未見大量遊客來臨,對提振市道即時幫助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預算案再派電子消費券,有利刺激本地消費及鼓舞民心。

到了下半年,情況將大不相同,屆時兩地人員往來將恢復往日規模,香港市道將迎來大量源頭活水。亦因此,主流民意支持繼續派消費券,但對於是否再派1萬元則有不同看法。有立法會議員指出,人均派1萬就是600億元,相當於香港財政預算收入總額的一成,對財政有很大的影響,建議要對準紓困對象,但這樣做在操作方面難度不小,成本很大,隨時可能惹來新的麻煩。較好的做法是中間落墨人均派發6000元,讓大家喘口氣,刺激消費,促進復甦。

在邁向復常的今天,紓困必不可少,但又不可忽視發展。過去三年的財政預算案,可謂紓困與發展並重,今年則不同,發展是頭等大事,是當務之急。特區政府需要撥出更多資源,配合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施政方略,「搶人才、搶企業」,發展創科以及興建房屋等,推動香港發展步上新台階。

隨着內地經濟全面復甦以及全球各國全力振興經濟,香港出現有利發展的客觀環境,這是香港發揮「內通外聯」優勢的好時機,機不可失!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