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全面通關在即 開創發展新局面

翹首盼望了三年的全面通關,即將成為現實。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證實,他有信心很快可以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期待很快將有好消息公布,包括取消核酸檢測要求、增加開放口岸及取消出入境人數限制,初步實現全面復常。另一方面,深圳方面頻傳羅湖商業城即將重新開業,顯示內地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有關工作。全面通關在即,令人振奮,大家急切想知道的是,香港已經為此做好一切準備了嗎?

一月八日香港與內地恢復免隔離通關,這是香港市民在春節前收到的最佳禮物。二十多天過去,事實證明首階段通關有序、順利且安全,為推進第二階段通關打下了堅定的基礎。首階段通關是有限度通關,每日陸路出境名額只有區區六萬人,與疫情前每日有數十萬人次出境不可同日而語。不難想像,全面通關面對不少挑戰,將問題想得多一些,準備得周全一些,才能避免全面通關初期可能出現的混亂。

說到準備工作,主要在三方面。首先是技術層面,包括開放更多口岸。羅湖與皇崗兩個口岸平時是最多人出入境的口岸,疫情下封關,正好維修和重置,換上的新設備需要做好測試;大量旅客出入境,交通、飲食、購物等各方面配套設施少不了,但從首階段通關的情況看,這方面的準備顯得不足。機場的商舖多數尚未重開,客人找不到「醫肚」的地方。已開放的口岸則缺少交通工具,為旅客帶來不便。有關方面需要盡快動員、安排,在全面通關前就要一切就緒,否則就會拖後腿。

其次是心態方面的準備。疫情下的香港形同「孤島」,一些人享受這種清淨且安逸的環境,這很容易養成「孤島心態」。有人擔心全面通關後,大量旅客重臨,商場、景點等等公眾場所將重現嘈雜,公共交通會變得擁擠,輪候吃飯、看戲的時間或更長。近日網絡重現一些當年旅客提着大包小包的圖片,反映了某種情緒。其實,香港是國際大都市,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是其本來的面目,香港要廣迎天下客,就要有國際大都會該有的氣度,積極看待旅客重來所帶來的一些影響,各方面更要做好相關服務工作。排斥心理是狹隘的,也是要不得的,香港應吸取往日的教訓。

第三是政策上的準備,這也是重中之重。全面通關所為何來?既是為了便利旅行觀光和經商,更是為了加快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的步伐,讓香港盡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也是香港經濟全面復甦的關鍵所在。廣東日前舉行高質量發展大會,發出快馬加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這對香港而言是巨大的機遇。廣東全面「動」起來了,香港不能繼續「等」下去,必須早日制訂推動兩地合作、促進機制對接的政策。當前是新的形勢,政策要適應新形勢要求,香港需要更主動的作為。

隨着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各國都在全力以赴發展經濟。中國內地受惠於全面復常,帶動製造業景氣快速回升,一月份製造業PMI錄得50.1,優於市場預期兼重返擴張區,為全球經濟復甦帶來巨大動力。全面通關在即,香港全力建設「八大中心」,尤其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如今迎來前所未有的好時機。經濟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通關後要坐言起行。我們要說好故事,更要幹好實事,不斷展現良政善治新風貌。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