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知微篇/分清美國對華戰略目標與戰術動機\周八駿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年會期間進行了深入會談。即將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月20日出席芝加哥大學一個活動時稱,中美緊張關係有所緩和。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美國的主要任務,是指揮和協同北約及其他盟國共同打敗俄羅斯。因此,美國在對華策略上強調激烈競爭避免對抗。美國對華戰略目標沒有變,這就是全力全方位遏制我國崛起,以維護美國在全球的霸權。美國調整的只是戰術動機。

具體而言,美國對華的戰術動機包括三方面。

第一方面,是在軍事和高科技領域全面壓制我國,但在經濟文化和民間交流領域與我國保持一定程度的來往。

美國全球霸權的基石,一是軍事,二是金融,三是高科技。由於美國還沒有樹立與我國在一般貿易上脫鈎的企圖,而美國政府愈益膨脹的債務需要我國的美元儲備購買,至今,美國與我國仍保持金融聯繫。相比較,在軍事和高科技領域,美國與我國不僅要脫鈎而且要打壓。於是,即使在金融領域,美方已限制甚至禁止我國國有企業尤其涉軍工和高科技企業在美國證券市場上市,但不尋求以任何方式使中美兩國經濟脫鈎。

勿被美國花言巧語迷惑

第二方面,是在全面遏制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希望我國經濟仍保持穩定而不至於帶給美國經濟負面影響。

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近些年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一直居首位。中美經濟聯繫已深入兩國經濟的肌理。華府容不得我國經濟規模追近美國,卻又要我國幫助美國克服經濟困難。2022年,拜登政府的財政部長和商務部長分別表示,應部分撤銷特朗普對我國輸美商品施加的特別關稅,以利於紓緩美國高通脹。拜登本人曾公開表示認同這一判斷。但是,至今,拜登政府仍維持特朗普政府對我國輸美商品加徵的全部關稅。這一件事勝於雄辯地證明,美國對華的戰略目標遠高於戰術動機。

第三方面,是強調避免與我國對抗的同時,不遺餘力地鼓動盟國加強與我國對抗。

最近突出的事例,是拜登在接待訪美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時,公開為日本準備修改戰後和平憲法、肆意擴軍備戰作辯護,並把矛頭直指中國。

1月20日,布林肯一方面稱中美關係有所緩和,一方面繼續攻擊中國所謂「試圖改變台海現狀」。在台灣問題上,華府的戰略目標是以逼迫兩岸人民自相殘殺來坐收漁翁之利。

理解了美國對我國的戰略目標與戰術動機的區別,就明白拜登政府管控中美關係的涵義,只服從美國的利益,是美國為實現其對華戰略目標而採取的權宜之計。

中國引領中美較量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我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美方願意與我方保持溝通,我方奉陪。美方願意在一般經貿投資領域與我方保持交往,我方願意。美方希望我國經濟保持穩定以免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我方何樂而不為。但是,中國既不怕美國打壓遏制,也不會被美方花言巧語所迷惑。所以,我在本文稱美方戰術不過是「動機」。 資深評論員、博士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