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政策建議/把香港建設為中國體育橋頭堡和世界體育中心\高敬德

——建議在國家支持下聯合大灣區其他城市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下)

(三)發展體育總部集群,建設世界體育組織中心

11.吸引國際體育組織總部落戶

香港應積極引進例如國際帆船聯盟(WS)、世界田徑總會(WA)、世界水上運動總會(World Aquatics)、國際網球總會(ITF)、世界舞蹈總會(WDC)等國際組織的總部或分支。通過發展國際體育組織,健全體育政策制度,爭取國際體育的話語權和維護良好的體育氛圍,使香港形成以單項國際體育組織集聚為特點的「城市會客廳」。依託香港作為全球著名自由貿易港、單獨關稅區的優勢,定期舉辦國際體育論壇、會議等,主辦「香港體育產業投資洽談會」暨「國際體育運動品特展會」,積極製造招商引資「亮點」,吸引國際奧委會專業機構、奧運項目相關的國際體育組織總部或分支落戶,搭建香港與世界體育合作交流的平台,發展奧運項目的體育「總部經濟」。

12.吸引知名體育科研機構集聚

香港應充分發揮體育創新研發能力強、體育企業密集和產業鏈齊全的優勢,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與經濟貿易制度以及營商環境的全面對接和融合,支持引進各地知名體育專業諮詢公司、體育科研院所等組織機構,產生體育科研集群服務體育產業發展,推動體育科研產業化。鼓勵更多體育科創企業在香港進行研發,推進產學研合作,與海外體育產業創新平台建設,共建體育產業研究中心、國際體育產業技術轉移中心,通過聯合研究與開發,加強科技合作,推動香港乃至我國高端體育技術產品的上市,形成新的產業優勢,逐步佔領全球體育產業價值鏈的高端領域。

(四)把握體育數字化風口,加快奧運電競產業發展

13.不斷創新數字體育消費新業態

香港應搶抓全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大好機遇,推動香港數字化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鼓勵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科技,培育壯大電子競技、線上賽事、在線健身、居家健身等新業態。鼓勵體育企業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增加高端體育產品供給,推廣線上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等消費新模式,培育消費新熱點。

14.重點發展奧運電子競技產業

電競是極具潛力的新興創科產業。香港須加快布局奧運電競項目場館和設立「奧運電子競技產業基地」,搶先在香港發展奧運電競產業,將奧運電競比賽、解說、培訓、資格認證、硬件研發生產、智能穿戴設備、軟件改造升級、數據分析等環節形成一個閉環的奧運電子競技產業鏈。吸引優秀的電競人才,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全產業鏈的人才,對於優秀電競人才給予優惠政策。

香港須以奧運電子競技產業為依託、以奧運電競智能穿戴設備製造為拉動、以奧運電競賽事為抓手、以奧運電競培訓為觸角、以奧運電競競猜為吸引,致力於在香港率先進行全球性奧運電子競技體育娛樂生態大開發。以奧運電子競技吸引人流,與服務業、旅遊業的結合留住人流,使奧運電子競技產業成為「產業黏合器」。計劃到2032年,香港智能穿戴設備與奧運電競產業實現年產值約2千億港元左右,佔GDP 5.0%左右,新增就業約5萬人左右,使香港成為世界奧運電競中心。

(五)加強體育文化交流合作,推動體育協同發展

15.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先行先試」的經濟灣區,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體育新融合,發掘大灣區體育產業對外開放的動力,形成「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聯動的體育產業對外發展格局,利用大灣區城市群在體育設施、體育辦賽經驗、體育人才、體育項目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以香港為龍頭,發揮社群關係網絡的輻射效應,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深度合作、協同發展。

香港應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共同申辦國際國內重大賽事活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品牌賽事。以香港為龍頭,以澳門、廣州、深圳為依託,推進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共同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或世界盃等大型體育賽事,打造多中心聯動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新模式。加強與大灣區在馬匹運動及相關產業領域的合作交流,打造馬術運動品牌賽事,共同推廣馬術運動和馬文化。

16.建設對外開放「新陣地」

「一帶一路」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圈,為中國體育產業的對外開放拓展了新空間,粵港澳大灣區處於「一帶一路」的樞紐地位,是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重要橋樑。香港應發揮龍頭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體育合作,加強中外體育交流互鑒,提供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通過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在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體育用品製造業轉移、體育金融資本合作、體育賽事合作等方面對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香港特有的「樞紐經濟」。

(六)推進體育創新融合,發展體育產業生態圈

17.完善體育核心產業鏈

香港應通過大力吸引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體育產業領域,不斷完善市場機制,積極培育多元市場主體,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充分調動全社會辦體育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合力推動城市體育的發展。對香港體育產業資源優勢進行挖掘,培育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體育核心產業鏈。依託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旅遊業的優勢構建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現代化體育服務業體系,形成有序的體育服務業生產鏈。

18.拓展「體育+」融合模式

香港應在體育產業鏈縱向和橫向上拓展體育產業新業態,開發創新型的「體育+」融合發展的商業模式,建成體育文化產業、體育旅遊產業、體育社交產業、體育康復產業等多種形式的「泛體育」拓展產業。通過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組織的科技成果轉化,推動體育科技創新;利用香港在服務業方面的優勢,強化法律、中介、管理諮詢、知識產權等專業服務,提升體育服務業發展水平;引進和培育一批專業的體育科研人員、體育管理人員和體育營銷人員等,提升體育專業化發展水平。

19.大力培育體育獨角獸企業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小型開放自由經濟體的顯著特點,擁有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體制、高度嚴格規範的監管法律體系以及與全球資本市場緊密關聯,利用成熟的金融體系,體育產業板塊能夠表現出更好的投資回報水平。目前,包括李寧、安踏和361°等在內的知名體育用品公司已在香港掛牌上市,表現不俗。為積極引進體育產業項目,支持體育初創企業發展,孵化體育上市企業,香港應規劃2032年培育10家以上獨角獸體育企業。特區政府對於引進的體育產業項目,根據其對於推動香港體育產業發展、提升城市形象等作用,進行評估並提供獎勵或補助。

20.加強體育產業引進工作

以下為引進的體育產業項目參考:

A.引進體育產業基地、體育產業園區及體育產業群建設等項目,引進體育產業節慶、體育展會、體育論壇等活動;B.引進促進城市再生的體育場館服務、體育培訓等體育產業項目;C.引進體育旅遊、中介、傳媒、創意、康復、科技等新興體育產業項目;D.引進連鎖經營、技術研發、市場推廣和體育服務公共平台建設項目;E.引進有利於增加就業、吸引投資和人才,具有香港特色的體育資源產業化開發利用、體育產業融合重大和創新項目的培育。

香港大力發展體育運動和體育產業是新時代的要求,是香港廣大民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國家戰略的要求。發展體育雖然是又大又好又難的事,但香港亦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只要我們揚長避短努力去實踐,勇於創新,大膽開拓,真抓實幹,奮力拚搏,就一定會成功,一定能把香港建設成為中國體育橋頭堡和世界體育中心,也能聯合大灣區其他城市在國家支持下成功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為香港經濟社會民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為國家體育發展做出新貢獻,也為世界體育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創會會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