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金融論壇/構建中國金融外循環體系\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 肖 耿

中國實際上有兩個金融體系:分別是內循環人民幣體系和外循環港幣體系。香港擁有國家最缺乏的離岸金融生態體系,香港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地企業海外上市集資中心,而公開發行股票對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有着重要意義。香港在上述方面具有優勢,並吸引大批企業家和專業人才。可見,香港對國家金融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起着重要作用。

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的重要性被低估了,這與港幣體系有關。貨幣除了作為計價標準、交換媒介和儲藏手段外,還充當了監管的媒介。人民幣體系是未來多極世界的基礎貨幣之一,外循環港幣體系作為一個完整的離岸金融體系,是對人民幣體系的一個補充,是一種無形無價不可替代的軟資產、軟實力。港幣和人民幣目前無需掛鈎,但這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之一。如果港幣和人民幣掛鈎,港幣就成為離岸人民幣,可以豐富離岸人民幣產品的種類,包括股票、債券等風險管理功能。

在港幣和美元掛鈎的條件下,香港積累國家離岸資產並管理其風險與收益的潛力被低估輕視了。實際上,香港所有以港幣計價資產的背後都是國家(與人民幣幣值更相關)離岸資產,而不是與美元幣值更相關的離岸資產。因此,港幣金融體系的重要性需要被重視。

香港不僅是走出去的平台,還是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內地的最大平台,這是香港的特殊功能。首先,在走出去方面如果沒有在香港的經驗,直接去美歐和東南亞進行投融資十分困難。其次,在引進來方面,香港是60%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資的窗口。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國際支付口徑計算,中國外匯儲備遠遠大於官方儲備。這意味着,很多民間資產雖然通過外貿和投資流出,但在海外仍以離岸形式持有的資產。

服務大灣區實體經濟

把香港建設為維護國家離岸資產安全並進行風險管理的高質量平台有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通過數字技術實現香港和大灣區的深度銜接,使香港和深圳、珠海、廣州這些周邊內地城市能夠緊密互補多贏合作,把大灣區的很多資產變成離岸資產的同時,也把香港的開放型市場化制度滲透到大灣區,從而實現香港離岸外循環體系的擴容。雖然香港金融很強,但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而香港受市場空間、地理空間的限制,因此需要大灣區的腹地支持。

第二個方法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即在中美激烈衝突的時候可以實行港幣和人民幣掛鈎。在這種情況下,港幣就變成離岸人民幣。但是這個變化短期及長期都會帶來衝擊,應該作為備案充分做好準備,需要從技術上保障港幣和人民幣隨時可以掛鈎。在中美互信良好的時候,港幣也可以和SDR(一籃子貨幣)掛鈎,這就相當於一個世界和平發展協議,中國、美國、歐洲等主要貨幣主體在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框架下合作共同建立一個超主權的國際儲備貨幣體系。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資產接近人民銀行資產的10%,接近美聯儲資產的6.7%,但香港的GDP只有內地的2.5%,所以毫不誇張地說香港是一個非常重要及規模龐大的離岸國際金融中心。美元體系最重要的國際支持力量之一就是香港,即港幣和美元掛鈎,加上人民幣和美元維持相對穩定的匯率,整個亞洲貨幣體系也都基本錨定美元,推動了全球以美元為中心。港幣與美元脫鈎,轉而跟人民幣掛鈎對香港會有衝擊,但對美元的可信度與實用性衝擊會更大,而這也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

吸引外資配置中國資產

即使現在港幣還是和美元掛鈎,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香港以港幣計價的所有資產實際上就相當於人民幣離岸資產。這使得我們有信心去擴大香港作為國家外循環平台的作用。顯然,從技術層面看,中國可以隨時把港幣和人民幣掛鈎,把香港變成一個離岸人民幣外循環金融體系,這就跟港幣從與英鎊掛鈎立刻轉成與美元掛鈎一樣容易。從歷史來看,由於香港是一個小的離岸經濟體,港幣一定要和一個比較穩定的貨幣掛鈎。因為現在美國還是全球最大經濟體,港幣目前仍然有理由與美元掛鈎。

從數字上看中國開放度很低,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並不是這樣。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資產佔到中國人民銀行資產的10%,如果一個國家從貨幣市場份額來講10%都是徹底開放的,這個國家的金融體系應該算非常開放的。中國金融體系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目的表現在兩點:一是外國投資者可以持有人民幣資產,可以跟中國進行貿易和投資,這一點通過香港已經成功實現,包括通過香港的外商直接投資進入中國,也表現為通過股票通、債券通和各種跨境理財產品進行投資;二是中國老百姓、中國企業走出去,可以到外面投資和消費,這一點通過香港也成功實現了,而且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應該對中國金融體系的開放有信心。因為有了香港,中國的金融體系(就是「人民幣體系+港幣體系」),十分特殊且有巨大的優勢。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