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新聞背後/科學合理安全 通關民心所向\卓 銘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公布,下周一起全面恢復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即口岸不再設人數限制或預約,由香港前往內地亦不必進行核酸檢測,同時包括羅湖口岸、香園圍/蓮塘口岸,以及落馬洲/皇崗口岸在內,所有出入境口岸將全面恢復運作。廣大香港市民盼了三年,終於迎來這個振奮人心的時刻,全面通關不僅揭示了兩地防抗新冠疫情取得重大勝利,更代表了香港與內地的民心所在,象徵香港可以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開創新局面。

疫情可控安全無需憂慮

在這個時候宣布恢復全面通關,很明顯是經過謹慎考慮的。距離兩地於上月8日實行首階段免檢疫通關,已經過了近一個月,從數據上可見,通關並沒有對兩地的疫情防控工作構成額外壓力。就香港來說,在上月8日至29日期間,本港確診個案從每日逾1.4萬宗急跌至每日約3千宗,下降幅度達八成。至於輸入個案佔本地整體個案數字比率亦維持在低水平,只有不足3%,其中來自內地的個案只有約16%,可見從內地輸入個案的風險較低。其他包括污水檢測樣本的病毒含量、新冠病毒病入院及住院人數等指標,均錄得下降趨勢,可見經過這一個月的「測試」,足以證明現在恢復全面通關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當然,這也不代表就此對疫情完全「躺平」,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表示,由於與內地全面通關會帶來大量人流往來,為確保風險可控,會將海外來港前的快測要求維持一段觀察期,之後再作檢視,說明特區政府在確保開放的同時,也保留了一定的調整空間。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也強調,會繼續全力帶領「通關事務協調組」,與中央和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有關單位仍然保持緊密溝通協調。因此市民實在不必對疫情過分緊張。

對比起殺傷力大為降低的新冠病毒,全面通關對香港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受惠的不光只有旅遊業,其他如教育界、商界、金融業,以至國際投資者,其實都是受益者。例如近3萬名跨境學童,終於可以回復正常的校園生活,與師生的交流不必再受限於網上課堂,其父母亦可以騰出平日照顧在家子女的時間;本港學校也可以舉辦更多兩地學生和青年的交流團,讓香港青少年到內地城市感受當地風土人情、文化習俗,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培養港人國民身份認同感。

商界、金融業界更不必多說,配合特區政府推動的「你好,香港!」宣傳活動,兩地人員恢復自由往來後,不僅前線的零售業受惠,還能帶動批發、進口、飲食、運輸、廣告等相關及周邊行業,最終全港各行各業都會得益。遑論眾多親友在內地的香港市民,或因來港工作而被迫與家人天隔一方的內地居民。可以說,全面通關是兩地民眾期盼已久之事,也是兩地最大的民心所在。

對外國投資者而言,通關也是期盼已久的事,因為這意味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將得到全面發揮。一方面,香港的「超級聯繫人」地位,有助帶動更多大型貿易展覽和國際盛事回流在香港舉辦,而進軍內地「跳板」功能的復活,亦有助成為海外人才、企業來港的誘因,在一定程度上紓緩近年來人才流失的問題。另一方面,香港將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能再次形成「一小時生活圈」,鼓勵更多港人投身大灣區就業、創業,甚至解決置業問題,與香港聯通海外產生相輔相成的效果,非但能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等中心地位,更有助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重大貢獻。

然而,全面通關雖則得到兩地民眾的熱烈歡迎,仍然不能忽視社會上有一些聲音,過度放大通關後可能出現的負面因素。例如上月兩地實施首階段通關前,香港網絡上便有人迫不及待危言聳聽,稱通關後內地人會來港搶購藥物、水貨客又會再度造成擾民問題等等,但事實上,這一個月來未見出現相關問題。

發展時不我待勿再陷內耗

一來,這固然多得特區政府事先採取了一系列預防措施,加強巡查和打擊,避免了水貨客一類的社會矛盾出現。二來,可見社會上仍然有些人刻意利用誇張報道方式,意圖挑起兩地民眾之間矛盾。當兩地恢復通關後,相關的抹黑還可能不斷出現,特區政府也必須做好更充足的準備。

通關已在眼前,現在正是香港把握發展機遇的最好時機,復甦經濟是廣大市民的首要期望。近日社會上有意見希望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全面檢討過去的防疫政策,經過近4年來政治和疫情上的雙重折磨,香港難得走出泥沼,現在絕不是停下腳步互相指責,把香港又一次推向內耗。在這個關鍵時刻,全社會應團結一致,將經濟發展視為第一要務。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