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宏觀漫談/內地六大方向拚經濟\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 羅志恒

  圖:上海今年經濟發展重點在於提信心、擴需求。

2023年是全面貫徹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一般而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後,各地方在會議指導下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在兩會中提出2023年的政府行動計劃。可以預見,各地方政府將會對產業發展、內需回暖、穩增長、防風險等方面做出了部署,具體舉措主要從促消費、穩增長、強產業、擴開放、防風險、惠民生六大方向展開。

一是促消費:建設商圈物流、挖掘農村市場

在新發展格局下,內需得到充分重視。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着力擴大國內需求」放在經濟工作重點第一條。在地方兩會的經濟工作計劃中,遼寧、吉林、江蘇、重慶等地區將擴大內需放在2023年工作重點的第一條。上海市及江蘇省也在「新年第一會」中着重部署提信心、擴需求的相關工作安排,具體舉措主要兩個方面:一是在城市形成消費商業集聚,圍繞推動打造當地主題品牌購物節並加快商圈建設;二是擴大消費群體、推動消費下沉,由推動物流體系建設、推動電子商務下鄉等展開。

各地促消費的主題活動頗具地方特色。貴州省提出要常態化開展「多彩貴州扶商助旅促消費」行動,開展「黔酒黔菜美食季」等主題活動;江蘇主打「蘇新消費」四季主題購物節、「水韻江蘇」文旅消費季等活動品牌;山東省預備發力「黃河大集」活動,預備打造黃河文旅消費品牌。

在商圈物流體系建設上,各地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有特色的建設方案。如貴州省計劃以貴陽市為中心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江蘇省則聯合南京、蘇州和徐州三地,提出了提升南京、蘇錫常和徐州「三大商圈」的建設方案。

此外,今年地方政府將消費下沉作為促消費重點工作之一。同時與之相配套,建設貫通縣、鄉、村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也是江蘇、山東、西藏、新疆等地的重點工作內容。

二是促投資:重大項目儲備、財稅金融配套

穩增長工作是近兩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促消費與促投資則是穩增長工作的兩大重要抓手。2023年,各地方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浙江、重慶、遼寧等地的政府工作報告均將促投資放在2023年經濟工作首要位置。在「新年第一會」中,也有安徽、廣東、雲南、新疆等地強調了促投資的重要作用。具體措施主要解決項目來源、資金來源及項目經營三大問題:

一是做好重大項目謀劃、儲備、推進工作。山東主要發力綠色低碳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聚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領域,謀劃實施1.5萬個左右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並且深化基礎設施「七網」行動,加快交通強國示範區建設,交通投資完成3100億元人民幣以上;吉林省項目預備圍繞「六新產業」、「四新設施」展開項目,提高儲備項目成熟度,為項目開工建設創造條件。

二是發揮財政引導帶動投資的積極作用,完善財稅、金融、產業等配套措施、機制。譬如,遼寧省提出要從省產業引導基金、貸款貼息等政策工具、結構性金融工具保障重大項目建設融資需求;廣東省重點關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財政工具,同時預備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試點。

三是改善營商環境,激活民間投資。如山西省提出要形成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常態化,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支持民間投資項目參與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試點,加強民間投資融資支持;吉林省的「新年第一會」更是以「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加快項目建設」為主題,多角度部署了當地營商環境建設工作。

三是強產業:升級舊產業、布局新產業

產業升級是今年地方經濟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綜合來看,2023年升級舊產業、布局新產業及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是地方政府促進地區產業升級的主要方式。

一是積極主動升級舊產業。部分地區有傳統產業佔比高的現象,這些傳統產業往往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在實現傳統發展模式到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有必要逐步完成舊產業的淘汰。舊產業的技術升級也是實現產業更新換代的路徑之一,煤炭化工產業重地山西省就提出要完成煤電機組「三改聯動」1600萬千瓦,加快現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同時建設風電光伏五大基地。

二是前瞻式布局,提升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在升級舊產業的基礎上,地方政府就產業發展做前瞻式部署。福建省主要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與新醫藥等領域,提出要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並支持寧德打造世界級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安徽省提出要圍繞十大新興產業開展強鏈延鏈補鏈;江蘇省主攻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製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

三是加快推進生產性服務業擴規模、提質量。今年全國有十四省在兩會中提出要推動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通過促進研發設計、信息軟件、商務會展、運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更好推動地方產業結構升級。

四是擴開放:設施、政策、營商環境多點發力

對外開放是雙循環戰略的組成部分,也是地方政府2023年重點工作內容之一。縱觀各地兩會報告,擴開放的舉措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一是貿易便利化建設,推動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標準「軟聯通」。此舉主要是可以幫助減少貿易雙方的運輸成本、產品技術標準管理等成本。河南省的工作圍繞鄭州國際機場展開,預備推進鄭州機場三期擴建,建設鄭州國際陸港航空港片區;貴州省則提出要擴大貴陽國際陸港集疏運能力,加密中歐班列。

二是政策對接,搭建RCEP(區域全面合作經濟夥伴)、「一帶一路」、東北亞經貿合作先行區等多邊貿易夥伴關係平台。值得注意是,各省份的區位條件存在較大差異,因而各地擴開放的戰略支點有鮮明地方特色。如貴州省對外開放戰略定位沿着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展開,旨在推動開拓東南亞、南亞市場;福建省則重點關注港澳台貿易夥伴關係,提出要深入拓展國際友城交流,擴大閩港閩澳各領域交流合作,以僑為橋,以僑引僑、以僑引外。

三是持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抓好營商環境,大力推進招商引資。譬如,有16個地區均提出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審批,不斷優化地區營商環境;有9個地區表示要進一步優化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為各類企業營造更好經營環境。

五是防風險:科學優化防控措施

一是守住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對地方債務、虛擬貨幣、房地產企業債務、非法金融活動等風險做好處置應對。需注意的是,今年各地方政府對政府債務風險表達了關注,共有17個地區表示要有效防範、處理好地方政府債務問題。

二是科學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科學精準優化防控措施。落實好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各項措施,着力保健康、防重症,順利渡過流行期,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

三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管控自然災害和生態環境風險,做好安全生產和社會治理,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提升農貿市場、學校食堂等重點場所監管水平,排查整治企業和家庭安全隱患。

六是惠民生:穩就業、強化公共服務

一是多渠道促進就業創業。多省提出通過促進就業創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一方面,健全援企穩崗擴就業政策,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強退役軍人就業保障,抓好零工市場建設,強化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另方面,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系列計劃,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

二是強化公共服務。辦好公平優質教育,推進醫療體系改革、發展文化產業,兜牢民生底線,實施民生工程,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