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論風生/久久為功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常 樂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廣東考察,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作出新的重要論述並提出新要求,為久久為功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而言,2025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也是特別重要的一年。習近平主席在這一年間就如何更好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納入中央多個重要戰略規劃,充分體現了習近平主席對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高度重視,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在推動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所擁有的不可替代的重大戰略地位和作用。

今年7月14日至15日,已相隔10年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在重要講話中總結新時代以來我國城市發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臨的形勢,明確做好城市工作的總體要求、重要原則、重點任務。會後不久,為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中央於8月15日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打造世界級城市群作出規劃和部署。

10月20日至23日,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作重要講話。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不僅設有港澳專章,還專門提出「鞏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的重要要求。

獨特優勢助力強國建設

11月7日至8日,習近平主席在廣東考察時再次強調,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重大責任,也是難得發展機遇,並對如何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深化粵港澳合作、支持香港澳門等作出具體部署。

如上重要時刻、重要講話、重要安排足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主席十分關心支持港澳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港澳同胞要以飽滿熱情和強大信心按照習近平主席所要求的積極發揮港澳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在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要講究方式方法、注意輕重緩急。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建設成為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這在2019年發布的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今年8月中央制定的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習近平主席11月廣東重要講話中都得到了體現。而在《意見》和習近平主席的最新重要講話中也都明確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體化」問題。

《意見》的第一部分就是「總體要求」,第二部分是「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在這一部分的第一項工作部署就是「穩妥有序推動城市群一體化和都市圈同城化發展」。根據《意見》內容,這裏所指的「城市群一體化」,主要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為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必須要走「穩妥有序」的「一體化」道路。《意見》要求,為穩妥有序推動城市群一體化,要促進城市間定位錯位互補、設施互聯互通、治理聯動協作。加強城市群內產業鏈協作,優化城市群之間產業分工和空間聯繫。

習近平主席最新重要講話強調,要錨定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同心協力、穩紮穩打,努力實現重點突破、全面推進。而在對加強立法、執法、司法各環節全流程協作,有效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等的要求方面,則明顯在三地法治、市場、生活等重要領域提出了「一體化」推進和建設的更高目標與要求。

應該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經過多年建設,交通、科技、教育等基礎性先導性領域的一體化進程成效顯著,灣區內產業鏈、創新鏈融合進程也正在提速,粵港澳三地聯合發布的262項「灣區標準」等「軟聯通」成效也開始顯現。但是這些成績與三地人民進一步要求加強融合從而真正建成「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的目標不相適應,與國家所賦予的鞏固提升「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的使命任務不相適應。

當前和今後要強化和突破的,就在於粵港澳三地政府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按照「一體化」的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穩步有序推進一體化立法,立法先行,然後加強立法、執法、司法各環節全流程協作;推進一體化規劃,包括全域宏觀規劃和部門、行業、產業、區域規劃;最後瞄準一體化市場和一體化生活圈的具體目標,穩步把控時空節點、化解難點、打通堵點,切實解決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等「軟聯通」問題。

發揮主力軍和火車頭作用

從地域面積之大和制度機制暢順便捷性角度,習近平主席勉勵廣東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主力軍和火車頭作用,而更為客觀和深刻的考慮則是,香港同樣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主力軍和火車頭作用,從堅持「一國兩制」基本方略和發揮制度優勢角度看,從促進香港經濟社會發展角度看,從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角度看,香港的角色都應如此、都須如此。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認知明確了,角色定位準確了,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發揮出來,政府及廣大企業、專業服務機構、高校、科研機構和各類人才的作用也才能充分調動彰顯出來,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暨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