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堅定歷史自信 提升歷史自覺 把握歷史主動

虎年新春將至,香港氣象一新。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昨日發表新春致辭,從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怎麼看、對發展前景怎麼看、對實現良政善治怎麼看這三個問題切入,指出了香港要有「一國兩制」的歷史自信、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歷史自覺、把握機遇乘勢而上的歷史主動。駱主任的「三問三答」,從歷史到現實,從制度到人心,從方向到路徑,深刻回答了前進道路上人們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對於推動港人堅定信心,在新時代有更大的擔當、有更大的作為,團結一致早日實現良政善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過去一年,是香港開啟「一國兩制」新局面的一年,隨着兩場重要選舉的成功舉行,「愛國者治港」原則得到落實,香港的發展也隨之煥然一新。但不可否認的是,香港社會不少人對未來發展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疑問。駱主任深刻地指出,對於前進道路上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要從歷史中獲得智慧、汲取力量。

首先,要堅定對「一國兩制」的歷史自信。香港回歸祖國即將25年,經歷了各種風險挑戰,「一國兩制」偉大實踐也進入了新時代。有人對「一國兩制」的未來信心不足,憂慮香港特色不再。其實,這些憂慮是完全不必要的。近25年來,儘管遭受過重大疫情和經濟危機的衝擊,經歷過「黑暴」、「攬炒」的嚴峻挑戰,儘管總有人企圖將民主發展引入歧途,總有人從未放棄搞亂香港,但香港不僅頂住了,而且站穩了。為什麼能做到?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因為有祖國內地的堅定支持。

回顧走過的路,破壞「一國兩制」者不得人心,那些唱衰「一國兩制」的人也從未如願。正如駱主任所指出,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創立、發展和捍衛的「一國兩制」好,與國家同發展共進步的道路對,當家作主的香港同胞行!這當中的「好」、「對」、「行」三字,是對「一國兩制」實踐的精闢總結。由歷史遠觀未來,堅定制度自信,香港「一國兩制」的未來必將更加光明。

其次,要提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歷史自覺。香港發展經歷過不同階段,不可否認的是,有些港人對自身缺乏應有的信心,甚至產生不必要的自卑。但事實上,香港獨有的優勢仍在,競爭的實力仍強。例如,在新冠疫情衝擊下,香港去年GDP仍實現了6.4%的增長,各類全球競爭力排名依然靠前。更重要的是,中央更加重視香港的特殊優勢和獨特作用,從「十四五」規劃到大灣區建設、前海方案等等,一系列戰略規劃中都有「香港角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接口」在不斷增多。

一味的自卑自憐,只會讓意志消沉;猶豫不決的裹足行為,只會錯失機遇。正如駱主任所指出,只要把「發揮自身所長、對接國家所需」這篇大文章做好,香港就一定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有更大擔當,在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有更大作為。唯有認識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以更積極、更主動、更有作為的態度,聚焦發展,貢獻國家,香港就不愁沒有更好的前景。

最後,要有乘勢而上穩中求進的歷史主動。在中央一系列支持舉措之下,香港迎來新的發展階段,港人對良政善治抱有了更高的期望。但要實現這一目標,絕非一蹴而就。駱主任強調了「三個要看到」:要看到良政善治是一個過程,還有一些制度機制要建立健全,不少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要推動解決;要看到「樹欲靜而風不止」,總有那麼一些勢力不會善罷甘休;要看到既要靠特區管治團隊的積極作為,也要靠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個要看到」實際上是對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期許和要求。幸福不會從天而降,需要每一位港人的共同努力。以為可以「躺贏」而懈怠,或是遇到難題就繞道,只會失去奮鬥的激情和變革的勇氣;以為推動香港發展只是政府的工作、與己無關,這是自私錯誤的思想。眼下面臨嚴峻的抗疫形勢,更需要同心協力、共克時艱的精神。只要大家攜起手來,香港就一定能持續向好,港人的福祉就一定能得到更好的維護。

習主席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深情談到,「祖國一直牽掛着香港、澳門的繁榮穩定。只有和衷共濟、共同努力,『一國兩制』才能行穩致遠」。中央對香港傾注了深厚的關懷支持,對推動香港發展寄予了高度期望。昨日駱惠寧主任的新春致辭,從不同角度啟示港人,對於進一步增強對「一國兩制」、對香港未來發展、對實現良政善治的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港人身後是祖國堅強後盾,面前是噴薄而出的曙光。團結一致,攻堅克難,香港這個我們共同的家,一定會越變越好!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