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抗戰勝利巡迴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啟示
展覽分4個展區,包括「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血濃於水 烽火旌旗」、「文章報國 輿論脊樑——抗戰中的大公報」和「藝魂丹心 鐵線救國——抗戰中的葉淺予漫畫」,涵蓋400米展板、570張圖片、近5萬文字資料,通過豐富的布展形式,搭配沉浸式體驗裝置、視頻影像及實物展示,為公眾再現了1931年至1945年間中國人民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壯烈歷程,讓身處和平年代的香港市民,彷彿穿越時空,親歷那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
社評/築牢安全防線 守護香江安寧
面對全球恐怖主義威脅的複雜化、隱蔽化趨勢,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三層防範機制」,構建起「戰略統籌─部門協同─專項執行」的立體化反恐體系。身為最高層的行政長官反恐督導組,特首不僅親自擔任組長,更透過首次會議明確「以演促防、以練備戰」的方針,直接推動「勇光」演習從規劃走向實戰。這種「將反恐上升為政府核心議程」的決策力度,體現了特首對國家安全「萬無一失、一失萬無」的清醒認知。
社評/堅守司法獨立 維護國家安全
根據《香港刑事檢控2024》,律政司刑事檢控科去年處理了大量的案件,包括商業罪案、詐騙案、網絡犯罪、跨境犯罪以及涉及國家安全的案件。報告指出,商業罪案數量依然居高不下,科技發展亦導致涉及科技層面的罪案激增,罪犯越來越擅於利用科技,以創新方式干犯傳統罪行,檢控人員的知識和專業技能需要與時俱進。刑事檢控科除了處理出庭檢控的工作外,還向政府決策局及執法機關提供了共17740份法律指引,較上一年增加了14.5%。在尋求法律指引的案件中,96.7%符合刑事檢控科的服務承諾,即在14個工作天內作出回覆,反觀2023年則是95.3%,律政司刑事檢控工作精益求精,由此可見一斑。
社評/日本當局小伎倆背後的扭曲心態
多家媒體報道,日本向歐洲和亞洲國家發出正式或非正式「勸阻」,要求避免出席中國的抗戰紀念活動,藉口是這些活動被用來「宣傳反日情緒」。日本的背後小動作引起全世界正義人們的極大憤慨,中方注意到相關信息,已向日方提出嚴肅交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昨日指出,中國政府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任何正直坦蕩面對歷史、切實汲取歷史教訓、真正致力於和平發展的國家,都不會對此心懷疑慮甚至提出異議。
社評/加快融入國家創新體系 以創科賦能產業升級
國家科技部今年初批准了香港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的申請,其中12所由國家重點實驗室改組而來,另外3所為新建。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已於7月1日正式投入運作,且全部依託於五所全球百強大學,這一布局充分反映了香港在科研領域的強項所在,也體現香港院校人才濟濟,是國家基礎研究和創新突破的一支重要力量。
社評/供港蔬菜安全快速 彰顯中央對港關愛
青海被公認為是全球四大無公害、超淨區(淨空、淨土、淨水)之一,為冷涼蔬菜生長提供了絕佳條件。大公報記者日前訪問了青海省互助縣的供港澳蔬菜種植基地,看到了從種植、檢驗、分揀、包裝、低溫預冷的全供應鏈過程。這樣的生產鏈、供應鏈在全國各地還有很多。在港人習以為常的供應現象背後,是不為人所熟知的全方位保障體系。
社評/領悟制勝密碼 汲取前進力量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解放、捍衛自由獨立的正義戰爭,也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一偉大勝利,開闢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香港這片土地上紀念抗戰,不僅僅是回顧偉大光輝歷程、向甘灑熱血的先烈致敬,更是要汲取開創未來的不竭力量。
社評/感悟抗戰歷史 傳承抗戰精神
中國人民的抗戰開始得最早、時間最長、犧牲最慘烈,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守軍奮起抵抗。「盧溝橋事變」暴露了日軍吞併全中國的狼子野心,也成為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轉折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設立在盧溝橋畔,具有特殊意義。紀念館以珍貴詳實的歷史文物、照片及視頻資料,直觀形象地呈現中華民族14年的偉大抗戰歷史,昭示後人勿忘歷史、勿忘國恥、珍惜和平,激勵中國人民建設更強大的祖國。
社評/大國重器展自信 維護和平有力量
這次閱兵,在黨旗、國旗、軍旗引領下,受閱方隊將擎軍旗和武警部隊旗集中亮相,是解放軍力量結構新布局的首次集中展示,概括而言有四個方面的內涵意蘊。首先,宣示軍隊聽從黨指揮的堅定信念。這次閱兵是軍隊政治建軍新成效、政治整訓新成果的一次集中體現,部隊始終保持堅定的政治自覺,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精神風貌,時刻準備接受黨中央、習主席的檢閱,始終忠誠核心、擁護核心、捍衛核心,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軍隊。
社評/香港有條件構建大宗商品交易圈
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的中國內地,也是全球最大的金屬生產及消費地,但定價權相對薄弱,主要受制於國際市場供需、美元匯率以及國際貿易規則等因素的影響。隨着國際地緣政治複雜化,全球產業鏈及供應鏈重組,對穩定的金屬供應構成更嚴峻挑戰。強化中國對金屬等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保障相關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可謂是當務之急。
社評/補好抗戰歷史課 樹立正確歷史觀
由於港英時代刻意漠視歷史教育,香港回歸後的一段時期也沒有重視歷史教育甚至一度取消中史課,不少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對抗戰歷史要麼一知半解,要麼受到美西方影響,未能從中國角度來正確地理解歷史。近日有人以「終戰」形容抗戰勝利,這正是錯誤歷史觀的反映。「終戰」一詞來自日本。當年日本天皇宣讀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即所謂的「終戰詔書」。日本侵略為亞洲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但日本政府至今沒有作出深切反省。一些人使用「終戰」一詞暴露對歷史的無知,證明了香港加強歷史教育的必要性。
社評/愛國主義教育是永恆主題
曾經有一段時間,「愛國」在香港彷彿成為「原罪」,甚至說「自己是中國人」都可能遭到毒打。隨着香港國安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相繼落實,香港邁入由治及興新階段,也為特區政府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每逢國慶及香港特區成立紀念日前後,全港各區都會有大片國旗和區旗的旗海,這是可喜的變化。
社評/日本深切反省才能避免再入歧途
日本和德國都是二戰的罪魁禍首,但與戰後德國與納粹徹底決裂、以認真悔罪推動歐洲的和解不同,戰後的日本政府從未就戰爭罪行作出過認真反省,美化侵略並到靖國神社「拜鬼」的日本政客卻大有其人。日本一直將8月15日稱為「終戰日」,全無懺悔之意。淡化和美化侵略戰爭的教科書不斷出籠,否認南京大屠殺和731部隊惡行的言論一再出現。更令人憤慨的是,對於中、韓等國紀念抗戰勝利的正義之舉,日本政客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將之污衊為所謂「仇日」教育,這根本是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社評/在笑顏上流下淚來 ──寫在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社評/高標準反恐演練 全力守護香港安全
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共同築成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強屏障,也為香港反恐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依據。去年底,特區政府建立起反恐的「三層防範機制」,包括成立「行政長官反恐督導組」、「保安局局長反恐統籌組」及跨部門工作小組。跨部門反恐專責組負責協調紀律部隊的情報蒐集工作、組織跨部門演練及反恐公眾宣傳教育,強化特區政府的防範和應變能力。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