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中國影史暑期檔歷史片票房紀錄 《南京照相館》9·4香港公映
據內地票房網站「貓眼」數據,截至8月11日,上映18天內,電影票房已突破22億元人民幣,觀影人次超過6200萬,刷新中國影史暑期檔歷史片票房紀錄。該片在「貓眼」平台用戶評分高達9.7分,豆瓣評分8.6分,為今年國產電影最高紀錄。截至8月11日暑期檔電影總票房(含預售)已突破87億。2025年總票房也持續衝高,已超360億。
人文歷史/全民抗戰,同仇敵愾 ──抗戰時期的香港文壇
盧溝橋事變後,1937年11月上海淪陷,部分文藝工作者轉移到香港,1938年10月廣州淪陷,更多文化人來到香港。香港一時成了內地文人聚集地,抗戰活動的大幕也在此拉開。
書海漫遊/許倬雲:弦歌逝遠 水接天涯\胡一峰
作為歷史學家,許倬雲的歷史研究集精深和博大於一體,既有專門學術著作惠澤學林,又有大量大眾史學成果啟發公眾心智。以我的經驗而論,閱讀許倬雲,首先需了解其生平,因為他的許多見解特別是歷史智慧與其人生閱歷不可分割。
作家簡介/許倬雲1930~2025
生於福建廈門,祖籍江蘇無錫,著名歷史學家,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台灣「中研院」院士。先後執教於台灣大學、匹茲堡大學,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夏威夷大學、杜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南京大學講座教授。曾獲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終身成就獎、美國亞洲研究學會傑出貢獻獎等獎項。著有《萬古江河》《西周史》《求古編》《我者與他者》等。
許紀霖:許倬雲先生留下不朽文字和智慧
「1999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學工作的時候,第一次與許先生相識。那一年,他在中大歷史系客座。有一天,他將我召到他的辦公室,不談具體的學問,而是與我討論當今世界文化出現的大問題。」許紀霖回憶,除了世界,許倬雲最關心的自然還是中國。
東西影畫/《南京照相館》 書寫小人物生死抉擇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佔南京,在日本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師團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於之後六周內使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手段,殺害中國軍民,對南京造成空前劫難,遇難同胞人數超過30萬,製造了罄竹難書的「南京大屠殺」。
劇情介紹:
南京的百姓,為了逃難,而躲進吉祥照相館中避難,為了盡可能的多活一日,他們被迫幫助日軍攝影師沖洗底片,卻意外沖印出了能證明日軍屠城的罪證照片。他們原本只想在大屠殺中保命活下去,面對日軍在南京城內的暴行,他們決定讓這些底片留存下去……
反派人物塑造打破「臉譜化」
同時,對作為「漢奸」的王廣海也有着相當豐滿的塑造。他是利己主義者,投靠日軍只為在「新秩序」中謀利,甚至會用小聰明幫同胞脫險,自詡為日本人的「朋友」。但當日軍的暴行撕碎「優待」幻夢,當同胞的鮮血照見自己漢奸的身份,他的道德感與投機欲開始激烈撕扯。宋存義與日軍同歸於盡時,他的沉默是第一次動搖;直到日軍企圖施暴林毓秀,他的反抗終於衝破怯懦,卻只換來伊藤 「咬人的狗」的評價,最終死於日軍槍下。王廣海的結局沒有「洗白」的溫情,只有投機者在歷史洪流中的必然覆滅。他的掙扎與潰敗,恰是戰爭對人性的極致拷問:當生存與良知衝突,當個體被裹挾進罪惡體系,「選擇」本身便已是深淵。
申奧談年輕電影人的使命 致力推動中國電影「出海」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嘗試出海。申奧說,中國具有非常廣闊的電影市場,「但是我們這一代的電影人也背負着將中國電影推到世界、推向海外的使命。」他認為,中國電影要急速完成的是從「中國符號」到「中國精神」的升級,要避免中國元素的堆砌,去展示中國文化內核和中國精神。在跟世界銜接的時候要注意,中國除了已經立住腳跟的武俠片、動作片、古裝片以外,還應該拓展多類型的影片,比如懸疑片、青春片、科幻片、愛情片等。他去年在海外拍攝了一部叫做《用武之地》的電影,也將在今年上映,大量籌備工作、拍攝工作都是在海外進行的,「我們跟外國團隊的配合十分默契,也從彼此身上學習了大量的製作經驗,我也致力於將這部電影製作成一部優良的作品推向海外。同時向荷里活經典的商業片學習,和它競爭。」
AI將成為影視行業從業者的助手
追光動畫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製片人宋依依說,團隊一直堅持中國團隊為中國觀眾講述中國故事,已經上映動畫電影10部,諸如以白蛇為主的「新傳說」系列,以《封神榜》為背景、哪吒為開篇的「新神話」系列,以中國歷史經典故事和文化人物為依託、《長安三萬里》為代表的「新文化」系列,「2026年,我們會推出三國和水滸兩個新的系列。」
健康人生/年輕不吸煙 為何肺腺癌依然找上門\呼吸系統專科醫生 吳耀萍
近日,一位年輕男演員確診第四期肺腺癌的消息,引發了許多人的恐慌。大家不禁要問:「為什麼?」通過這篇專欄,筆者希望深入探討肺腺癌這個潛伏在我們身邊的「無聲殺手」。
大醫之道在我無 ——周鳳梧從坐堂郎中到中醫脊樑(下)\厲彥林
「鳳鳴岐黃梧蔭深,羽寫方書心作燈。」
演藝潮流/張與辰:將夢想變成奮鬥目標
與辰參加《中年好聲音3》後,在香港知名度大增,現時擁有很多支持他的粉絲。賽後,他亦參與不少公開演出,推出新歌、舉行演唱會,更將參與演出音樂劇,工作接踵而來。早前他接受《大公報》專訪,談及他這段時間的感受、轉變以及音樂之路。
不用太在意別人的話語
現在的張與辰經常面露笑容,性格樂天,但原來他小時候也曾經常被霸凌過,他記得當時好難受,好怕上學,怕見到欺負他的人。在學校最享受的時刻就是在台上表演時,可以加入自己的情緒,透過表演發洩出來。他慶幸這些經歷沒有為他帶來陰影,現在他希望自己能以過來人身份,鼓勵有被欺凌經歷的人。他說:「好多FANS都曾經歷過,他們還帶着陰影,會問我如何走出來。我都好想跟他們多分享,鼓勵他們。我覺得不用太在意別人的話語。欺負人的人,其實是自卑才會做這些事。」
張與辰小檔案
●2007年,以張祖誠之名發行首張專輯,並於馬來西亞,美國,中國台灣、香港等地發展音樂事業。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