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心·家國情」主題展紀念紅線女誕辰百年
今次展覽將紅線女藝術人生的重要節點呈現於觀眾眼前,照片以「粵劇之家」「舞台剪影」「影壇姿采」「刊物封面及唱片」「兩地心牽故人情」「報章簡報」「獻身祖國·傳承藝術」「豐盛人生」「廣州故居」等主題劃分,其中不乏畫報封面、影視劇照、電影海報及珍貴生活照,吸引觀眾駐足欣賞。
話你知/紅線女
紅線女,原名鄺健廉。12歲隨舅母學習粵劇,藝名「小燕紅」。15歲獲名伶馬師曾賞識,提拔為正印花旦,由粵劇前輩靚少鳳取名「紅線女」。在多位名家教導下,創造了別樹一幟的「女腔」。並與馬師曾合作演出粵劇,著名劇目有《搜書院》《昭君出塞》及《關漢卿》等。1947年,紅線女初現銀幕,代表作有《慈母淚》《家家戶戶》。1955年,她與馬師曾回到廣州,領導「廣東粵劇院」和「廣東粵劇團」,繼續推廣粵劇藝術。她一直醉心粵劇,創辦「紅豆粵劇團」,提拔不少粵劇人才。
獻身粵劇/《大公報》記錄紅線女義舉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紅線女全心全意參與文藝工作的建設。《大公報》於1955年刊登「獻身於人民戲曲事業 馬紅均已返廣州」中提及粵劇界、電影界名演員馬師曾及紅線女先後由香港返回祖國的消息,受到政府及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此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紅線女重返香港舞台,將新時代粵劇藝術再次呈現於香港觀眾眼前。《大公報》於1983年報道了紅線女由穗抵港的消息,在《歡樂滿東華》節目中與新馬師曾合作進行義演籌款。
品味生活/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講述千年漕運故事
路過大運河的堤壩,便來到有「綠色空間」之稱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這裏位於大運河南岸,西以東六環為界,南至京塘公路,佔地面積683公頃。公園內綠樹成蔭,道路兩旁還設有市集、打卡活動等。
話你知/大運河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它橫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和安徽八個省市,全長近3200公里,擁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漕運通道和經濟命脈,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京港藝術家隔空「對話」
進入貴賓室後,左側的空間可以用餐、與友人商談,右側則有一排獨立「泰逸椅」,想要安靜休息的旅客,不妨坐在「泰逸椅」上小憩,並體驗桌面的無限充電設備。若想要欣賞機場風光,不妨來到右側後方的空間,這裏可以直觀地欣賞飛機起落。
電影《731》即將全球上映 港澳定檔9·18
新發布的電影海報列明了全球上映時間,相關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澳洲、新西蘭、美國、加拿大、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英國、德國和法國等。其中,同步內地,9月18日電影將在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以及澳洲、新西蘭等地上映。9月19日,該片將登陸北美市場,在美國和加拿大正式與當地觀眾見面。11月,《731》將在韓國上映。此外,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也將陸續放映電影《731》。
書海漫遊/《光影山河》:影像中的抗戰史詩\谷中風
在抗日戰爭時期,電影作為重要的文藝手段,發出抗敵呼聲,塑造英雄形象,控訴日寇暴行,鼓舞民族信心,動員民眾力量,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期出版的《光影山河:電影與抗戰》(秦翼、張丹著,江蘇人民出版社、鳳凰教育出版社,2025年)對抗戰電影作了全面梳理。
3C科技/九三閱兵視覺盛宴幕後的硬核科技
閱兵式背後,一系列「硬核科技」支撐着這場視覺盛宴的拍攝、剪輯製作,以及完美呈現和傳播,它們不僅提升了閱兵的觀賞性,也彰顯了中國科技創新的硬實力。/姚剛
東西影畫/以醫道惠民醫館為創作原型 《俠醫》醫者仁心 市井溫情
劇集執導徐正康早年已經推出過多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集,諸如《男親女愛》《棟篤神探》《狀王宋世杰》和《御用閒人》等,匯聚港劇精粹。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華語片綻放光彩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具備先天優勢,可涵蓋康城及威尼斯影展的得獎佳作之餘,亦有多部荷里活新作的首映,為來年奧斯卡金像獎作前哨戰,其中包括史提芬蘇德堡(Steven Soderbergh)新作《基斯杜化》(The Christophers)、吉士雲遜(Gus Van Sant)的《生死一線》(Dead Man's Wire)及吉拿姆戴拖路(Guillermo del Toro)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等。
威尼斯電影節得獎名單(部分)
評審團大獎:*《欣德拉賈布之聲》Kaouther Ben Hania
七日談(廣東篇)/遂使身後名,與茶相終始\侯 軍
世上固然有閔汶水這麼牛的茶人,但像張宗子這麼牛的茶客,大概也罕見矣。最終,這一對牛人品了彼時極為名貴且極為稀缺的羅岕茶。嚴格說來,這個品茶過程宛如一場「考試」,在閔老子不斷挖坑誤導之下,張岱不惟準確說出了這是什麼茶,而且明確嘗出第一泡是秋茶,第二泡才是春茶,甚至嘗出泡茶所用的水是惠泉水,並迫使閔汶水向他揭秘了自家保存惠泉的秘法。最終,閔汶水徹底服了:「予年七十,精賞鑒者,無客比。」遂與這位年輕茶客訂了交。
「香江國粹情2025」 深化京港文化交流
「香江國粹情——2025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香港行」昨日舉行開幕儀式及首場演出《白蛇傳》,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崔建春,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北京社團總會會長施榮懷,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理事長、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建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亞太總站站長曹毅,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高敬德,香港賽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傳文體部二級巡視員陳新育,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李文彬,廣播處長、香港電台台長關婉儀等嘉賓,以及20多個國家的駐港總領事出席了開幕儀式。
「水墨異重奏」之疊境雙生在廣州舉行
邱榮豐專注於水墨創作和研究。他的水墨作品如《Meta-5》、《Into V》、《回聲之上》和《山踪》,呈現不同的山水景色。另一水墨作品《蜃曲》,透過意象化的手法,把香港十八區具代表性的山島轉化為山水畫面。《山外山02》水墨裝置則通過全景式構圖,將香港南北兩邊的無人島,連綴成一道流動的山水境象。裝置的環形結構讓參觀者穿梭其間,透過多角度與距離的變化,體驗山水中移步換景的視覺和空間體驗。作品《軌》展示邱榮豐在黑暗環境,利用光軌記錄剪裁成圓塊的砂紙在渲染水墨紙張上研磨的痕跡。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