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集/醫療創新新動能
香港醫護人士長期短缺,開設第三家醫學院勢在必行,多家大學都有這個實力,也參與了競爭。最終花落港科大,其實並不令人意外。一方面,這與科大的綜合實力和國際排名有關;另一方面,香港正在大力發展創新科技,生命科技正是重點之一。港科大以科技、工程和數據科學見長,其醫學院有望發展「醫工結合」、「智慧醫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腦機結合」等創科前沿,推動香港成為亞洲醫療科技的創新樞紐。
諾獎得主:香港金融與教育優勢突出
Joseph E. Stiglitz高度認可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橋樑角色。香港擁有普通法制度與法治基礎,以及英語作為主要語言之一的優勢,使其能夠在動盪的國際環境中擔當「靈活的橋樑角色」。他對香港的教育更高度讚揚,指美國對本土大學的攻擊以及對學者和學生簽證的設限,反而導致不少華裔學者回流,猶如向香港送禮。
焦點新聞/第三間醫學院落戶港科大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積極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培訓、研究和創新樞紐,設立第三間醫學院以培訓更多醫療人才,對提升本地醫療服務至關重要。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日聯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公布籌備新醫學院的最新進度,指目標在2028年科大醫學院迎來首批50名學生。\大公報記者 江凌風
擔當重任/科大:先進科技融入臨床培訓
•科大校長葉玉如表示:「新醫學院的設立,是特區政府在實現未來醫療願景的重要戰略舉措。未來將深度融合嚴謹的臨床培訓與科技素養,培育新一代的醫療人才。深盼這些畢業生日後成為兼具卓越實踐能力與前瞻視野的醫務人員,在日新月異的醫療領域中擔當重任。」新醫學院將結合科大國際化特色及全球網絡,匯聚多元人才。致力培育兼具醫德涵養、精湛臨床技能與科技素養的新一代醫學領袖。同時,新醫學院亦將充分運用科大在數據科學、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技術等領域的領先優勢,將先進的科技融入臨床培訓。
發揮所長/沈祖堯:有助培養醫療科學家
沈祖堯認為科大有實力,特別在科研方面享有國際聲譽。「科大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世界排名相當高,現在的醫學和人工智能關係密切,科大在這方面可以有更大的發展。」沈祖堯認為香港成立第三間醫學院意義分為兩方面,首先是幫助香港培訓更多醫療人才,其次亦希望可以幫香港培養「clinician-scientist」,即醫療科學家、醫療研究員。「現在全世界都想培養更多這類人才,醫學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有好多新方法、新藥,所以香港多培養這類人才絕對是一件好事。」
井水集/頂尖人才「避風港」
這兩位重量級學者分別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Joseph E. Stiglitz和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Michael Spence,以批評美國保護主義導致市場失靈聞名,他們願意參與論壇,是對香港學術開放和包容的高度認可。其中Spence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已與美國不相上下,而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雙方並駕齊驅。香港聚焦跨境合作,與內地聯手攻克「卡脖子」技術,不僅能鞏固自身國際科研高地的地位,更可能為全球科技合作提供一條超越地緣政治博弈的新路徑。
新聞綜述/重溫《「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 不忘初衷堅定自信 實現好香港優質民主
選舉正在成為香港輿論的最大焦點。《大公報》17日全文刊發國務院新聞辦2021年12月發表的《「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並發表題為《選好立法會 實現好發展好香港優質民主》的社評文章,引發社會熱烈反響,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網站,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網站昨日轉載該文章。
選委會界別論壇議題多元 展現良性競爭
逾1100位選委出席論壇,他們表示,論壇安排十分順暢,且氣氛熱烈,充分展現了優質民主的特色,讓選委充分了解候選人背景,了解候選人的參選政綱與現場應變能力,真正實現了「以政綱論高低、以能力決勝負」的良性競爭。
焦點新聞/文旅部發文提醒遊客避免前往日本 教育部發預警 謹慎赴日留學
事關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核心利益的大是大非問題,中方絕不妥協退讓。「無論誰當政,日本都必須信守承諾。」對於日相高市早苗涉華錯誤言行,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日在社交平台援引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中涉台內容,用英語、日語發布4張海報,提醒日方重信守諾。\大公報記者 江鑫嫻
揭開高市早苗真面目
上台前多次發表抹黑中國言論,一再否認南京大屠殺,宣稱「台灣有事就日本有事」。上台後變本加厲,妄圖對「無核三原則」中不引進核武器的原則進行修改。
特稿/憲法明確日本不能擁有軍隊
同為二戰戰敗國,日本為什麼不能像德國一樣成為「正常國家」?首先,德國戰後推翻納粹獨裁政權,建立嶄新民主國家,對納粹德國罪行做徹底清理和了斷。
資訊站/日本最大海外生源來自中國
據日本學生支援機構(JASSO)統計數據,截至去年5月1日日本留學生人數為336708人,比2023年增加約5.7萬人,創歷史新高。
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文件 明確日本戰爭責任
80年前,日本戰敗,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當年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國和亞洲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國際文件明確了日本的戰爭責任,要求日本把從中國所竊取的領土包括台灣歸還中國。這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不容挑戰的勝利成果,也是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華社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