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
集團簡介
報史館
品牌活動
媒體矩陣
個人中心
退出登錄
集團簡介
集團動態
媒體矩陣
品牌活動
大公報
香港文匯報
名人館
領導關懷
大公報故事
一份報紙的抗戰
報界宗師張季鸞
民主報人徐鑄成
報業公會獲獎
集團活動:
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
香港ESG榜單年度評選
「金紫荊獎」頒獎禮
2023感動香江頒獎典禮
海外華媒組織年會
青年活動:
范長江行動
未來之星
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
青少年書法大獎賽
全港青少年徵文比賽
要聞
香港
內地
視頻
評論
兩岸
國際
經濟
娛樂
文體副刊
大文號
港飲港色
大文健康
要聞
香港
內地
視頻
評論
兩岸
國際
經濟
娛樂
文體副刊
大文號
港飲港色
大文健康
要聞
港聞
中國
社評
論壇
經濟
地產
國際
體育
文化
副刊
小公園
大公園
教育
井水集
經濟觀察家
縱橫談
公評世界
點擊香江
井水集/以人為本
《刺針》作為國際權威醫學期刊之一,邀請中大醫學院團隊領導肝癌委員會報告,這是對中大科研團隊在肝癌及肝病研究領域領先地位的高度肯定。這也是《刺針》成立200多年來,首個由華人專家學者牽頭的癌症委員會報告,彰顯中國在推動全球肝癌防治策略、促進精準醫療發展上的關鍵角色。
22小時前
健康之都/港連續十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 「老友記」長壽秘訣笑口常開 健康常在
有學者認為,港人愈來愈長壽,源於擁有完善的公共醫療體系,推廣預防勝於治療,呼籲適齡人士驗身「早些知、早些醫」,配合適量運動和均衡飲食,保持身體健康。\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肖泓宇(文) 麥潤田(圖)
23小時前
突破極限/鍾南山:活到120歲不是夢
鍾南山早年曾在分享中提出人類壽命的猜想,提到位於細胞內染色體末端的端粒長度決定細胞生命長度,細胞分裂一次大約2.4年,分裂50次達到極限,如此計算人的壽命應該是50次乘以2.4年,即大概是120歲。不少研究亦表明,人類的自然壽命能達到100歲以上。
23小時前
龐大商機/港銀髮消費2034年達4960億
根據政府統計處發表的《香港人口推算2020-2069》,到了2040年,本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將佔本港總人口三成以上。其中,年屆85歲或以上的人數將由2023年的約25萬人,倍增至超過50萬人。此龐大銀髮族群體,生活品質和消費需求日益多元,推動銀髮經濟成為社會與市場的焦點。
23小時前
井水集/世界長壽之都
上述數據與其他權威機構的統計數據大同小異。特區政府去年發表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到2023年底,香港女性平均預期壽命為87.9歲,較2022年增加1.1歲;香港男性為82.5歲,增加了1.8歲。根據聯合國人口司於今年初發表的統計數據,香港女性平均預期壽命為88.71歲,為全球第一;香港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82.38歲,位列全球第二,與全球第一的瑞士男性的82.42歲相當接近。
2025.08.27
香港連續十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
香港精算學會分析13間保險公司,自2014至2021年10.5萬宗人壽保險理賠個案,分析結果顯示香港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為84.2歲,女性為88.6歲。根據多份統計報告,香港自2014年起,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長壽地區,香港女性平均壽命為全球第一,排名高第二位的日本,以及第三位的澳門;至於香港男性平均壽命,位列全球第二,第一位是瑞士,第三位是冰島。
2025.08.27
焦點新聞/江門中微子實驗 中國科研新創舉 地下700米「玻璃球」 捕捉「幽靈粒子」
大公報記者昨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建設逾10年的JUNO已成功完成2萬噸液體閃爍體灌注,並正式運行取數。科學家估計,JUNO一天可以「捉」到大約60個「幽靈粒子」,可望解開大量謎團,成為發現新物理的突破口。\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北京報道
2025.08.27
「中微子」冷知識
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
2025.08.27
話你知/宇宙最古老粒子
JUNO實驗首要目標是確定中微子質量順序,即3種中微子「哪個最重」,並同步進行超新星中微子、地球中微子、太陽中微子、大氣中微子、質子衰變等多項重大前沿交叉研究。
2025.08.27
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
•國際上首次運行的超大規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專用大科學裝置,確定中微子質量順序,回答關於物質和宇宙本質基本問題
2025.08.27
自立自強/突破關鍵技術 打破西方壟斷
JUNO核心探測器為有效質量達2萬噸的液體閃爍體探測器(中心探測器),安置於地下實驗大廳44米深的水池中央。直徑41.1米的不銹鋼網殼作為主支撐結構,承載包括35.4米直徑的有機玻璃球、兩萬噸液體閃爍體、兩萬隻20吋光電倍增管、兩萬五千隻3吋光電倍增管以及前端電子學、電纜、防磁線圈和隔光板等眾多關鍵部件。
2025.08.27
井水集/穿越歷史的一幕
1944年美國飛虎隊中尉唐納德·克爾從桂林機場起飛,執行轟炸被日軍佔領的啟德機場的任務,不幸被日軍擊中,克爾在觀音山村緊急迫降,傷勢嚴重,遭日軍圍捕。危急之際,克爾幸運地遇見了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年僅14歲的通訊員李石。在李石和村民的幫助下,克爾突破重圍,安全離港。克爾事後留下日記,詳細記載他的脫險經歷,後來集結出版。這本書為東江縱隊的抗戰歷史留下珍貴資料,也成為中美當年共同抗擊法西斯的見證。
2025.08.26
焦點新聞/15家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授牌
這次獲授牌的15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分別來自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及城市大學,五間大學位列全球百強。特區政府將向每間「全國重點實驗室」每年提供2000萬元的額外資金,讓它們提升科研能力及建立所需的基礎設施,制訂較長遠的發展計劃,為助力科技強國建設貢獻更多香港力量。
2025.08.26
李家超與陰和俊會面
據介紹,在港期間,陰和俊與李家超就支持香港加快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提升科技創新全球影響力、推動香港在科技強國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陰和俊還與周霽進行了工作會談。
2025.08.26
設於香港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名單
2025.08.26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