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 園/阮小七的子孫\蓬 山
反正無從考證,也自然無從證偽,任憑胡說罷了。但阮「院士」認祖宗就有點走火入魔。因為「活閻羅」阮小七本是個虛構的文學形象。就像姓孫的、姓賈的,要認祖宗的話,至少要找孫思邈、賈似道這樣實實在在的古人,總不該攀附孫悟空、賈寶玉。
食 色/漂流加州卷\判 答
故事要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溫哥華講起。沒錯,不是東京,也不是名字裏的「加州」,而是加拿大那個一到冬天就濕噠噠的太平洋港口。當時一位移民到此的日本廚師開了家料理店,卻沒法找到跟家鄉同等水準的壽司漁獲,再加上當地人對吃魚生這件事敬而遠之,於是靈機一動,換成口感相似的牛油果,配以煮熟的蟹肉和黃瓜,最後用反捲的形式把海苔裹在裏面,將米飯露出。既沒有生魚肉,又滿足了大家對「異國料理」的幻想,很快就在當地走紅,紅到美國加州的食客將他的發明帶了回去,又無獨有偶「殺」回日本,成為如今響噹噹的一道菜。
知見錄/繁華深處訪古\胡一峰
新中國成立後,院落一度用作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又改造為商場,名為「民族大世界」。九十年代後期,我到北京讀大學,有時候去西單買書,順便到這個商場轉轉,裏面攤位多而擠,繞來繞去,像個小迷宮,有賣日用品、文具、旅遊紀念品的,也有幾個小吃攤。我記得,有一種煎餃十分好吃,需排隊購買。攤主揭開大平底鍋時,水蒸氣猛地沖出來,完全看不清煎餃的模樣,麵香肉香葱香油香卻裹在一起四處瀰漫,叫人食指大動。後來,去西單少了,某天看報,才知道商場騰退了,被遮蔽的古建築正在恢復。
伏牛山/牽強解釋\喬 苓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創作者」。前兩天看到一個點讚過萬的短視頻,它解釋說筋斗雲十萬八千里是《西遊記》裏很神奇的一個「高見」,因為人的一念為零點零一八秒,光速為每秒三十萬公里,用光速乘以一念的時間,正好為筋斗雲的距離。初聽下來若不自己計算一下,很容易會被那位播主「忽悠」。對播主的「高見」實在不能認同,吳承恩這個明代作家要是在五百年前就知道光速,那他早已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科學家了。
文藝中年/《無名指》\輕 羽
電影開始之時,故事着眼於鄧氏祖母與鄧叔彥不斷爭拗,鄧叔彥被母親責備頹廢,劇情同時展示隔代親人擔任照顧者的困難。鄧辭已踏入少女時期,正在努力預備中學文憑試(DSE)。鄧辭需要以輪椅活動,她與祖母一起住在較寬敞的公共房屋,不時擔心會被管理處抽查。鄧叔彥逃避現實,不願回家,只能於工廠大廈租用非法「劏房」獨居。住房問題與生活困難,亦令鄧氏家庭心力交瘁。
藝加之言/聖塞巴斯蒂安的殉難\王 加
在十五世紀時,歐洲人普遍崇拜聖塞巴斯蒂安,視其為對抗瘟疫的守護神。在文學和藝術領域中,他常被描繪成綁在柱子上被亂箭穿身的悲慘形象。曼特尼亞一生共繪製過三個版本的《聖塞巴斯蒂安的殉難》,登上本張唱片封套的是羅浮宮版。
古聞港食/桂花滷元宵\蕭欣浩
桂花與米糧的組合,比較多人認識的就是桂花酒釀圓子,在餐廳吃,或自家製,選材、食譜各異,吃出不同風味。花與米,配成丸,清代早見,《小方壺齋輿地叢鈔》談元宵節慶,詳說:「元夕家宴,啖元宵以應節氣。元宵者,搓糯米粉,包桂花滷於中而為團,所以像月圓也。室自有群燈,又買之燈市,如壁燈、秋蟲之類,與孩提竹馬、手燈互相輝映。」糯米搓皮,桂花滷包在內,現代仍有此吃法。桂花滷或是桂花加糖,或換成蜂蜜,皆取甜味。湯圓像月,月照親朋,共聚嘗甜,甜蜜相依。同看花燈,把臂出遊,甚樂。
大川集/故地重遊\利 貞
踏入信和,第一感覺是這裏的時間似乎凝固了─低矮的樓層,狹窄的走道,兩邊門面狹小,但塞得滿滿當當的店舖,和記憶中多年之前一樣。
樂 活/《二○二五年的歐陸》\潘 少
女主角是一名具有極強道德感和同情心的法警,在一次不得不驅逐一名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的任務中,發生了不幸的後果。這個意外成為全片的轉折點。隨後的故事幾乎全部圍繞她的掙扎展開─在法律與良知之間,她被迫一次又一次地質問自己:執行命令是否等同於正義?遵守體制是否意味着背叛人性?
食 色/夏酒的假期\判 答
跟名字一樣,都是西班牙人性格的最佳詮釋──直來直去。三分之一或更少的紅酒,剩下都兌上檸檬蘇打水,最後猛勁把冰塊和檸檬片丟進去。紅酒不需要什麼珍藏,超市裏大桶的餐酒足能應付,反正氣泡水一來,再矜持的單寧也得乖乖跳舞。
十八彎/鐫刻羊城變遷的時光印記\關 爾
人們之所以對「羊城八景」懷有濃厚情結,源於它既是城市地理的具象符號,更是集體記憶的情感載體。從孩童時代跟着長輩登白雲山看「白雲晚望」,到青年時期在珠江邊見證「珠海丹心」的燈火輝煌,再到如今帶着孩子在「小蠻腰」感受「塔映花城」的現代氣息,「羊城八景」始終與「老廣們」的生活軌跡交織,成為構建廣州人身份認同的精神圖騰。
過眼錄/江蘇現代小說家\劉 俊
所以,當我看到董卉川的《江蘇現代小說家新論》時,首先就好奇他怎麼定義「江蘇現代小說家」。看完全書我才發現董卉川採取了一個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做法,就是以「江蘇人」為基礎,把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凡與江蘇發生過關聯的小說家都視為「江蘇現代小說家」。
文藝中年/《她的生存之道》\輕 羽
「媽媽,我長大了。不再渴求,被人圍繞!不再需要,太多微笑!」《她》劇每集的首尾主題曲由竇靖童演唱,既是她的歌唱風格,也配合着故事內容。女主角劉鹽其實自小被嗜賭母親送入體藝學校寄宿,因而能夠成為拳擊手。可是劉鹽真正的興趣及天賦是廚藝。故事前部分講述成年的劉鹽與母親失聯多年,其後被他人騙到異國加亞。劉鹽得悉母親在當地欠下賭債,為了替代母親還債,劉鹽參與了黑市拳賽,身受重傷,成為故事的首個高潮。
紅塵記事/話說性格\慕 秋
以前有位同事曾說我是陽光性格,所以也喜歡同類型的人,我自己感覺倒不完全是這樣,她開朗,我是喜歡她,但有些話不多的同事,我也與他們合作得很好。她對某人有看法,用家鄉話說他「陰薛薛的」,我明白她的意思,是疑他或會暗處行事,給人使絆子。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