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
集團簡介
報史館
品牌活動
媒體矩陣
個人中心
退出登錄
集團簡介
集團動態
媒體矩陣
品牌活動
大公報
香港文匯報
名人館
領導關懷
大公報故事
一份報紙的抗戰
報界宗師張季鸞
民主報人徐鑄成
報業公會獲獎
集團活動:
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
香港ESG榜單年度評選
「金紫荊獎」頒獎禮
2023感動香江頒獎典禮
海外華媒組織年會
青年活動:
范長江行動
未來之星
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
青少年書法大獎賽
全港青少年徵文比賽
要聞
香港
內地
視頻
評論
兩岸
國際
經濟
娛樂
文體副刊
大文號
港飲港色
大文健康
要聞
香港
內地
視頻
評論
兩岸
國際
經濟
娛樂
文體副刊
大文號
港飲港色
大文健康
要聞
港聞
中國
社評
論壇
經濟
地產
國際
體育
文化
副刊
小公園
大公園
教育
井水集
經濟觀察家
縱橫談
公評世界
點擊香江
瓜 園/「許阿姨」告贏「徐阿姨」\蓬 山
筆者在這方面曾有吃虧經歷。北京「鮑師傅」糕點店走紅之後,筆者小區門口也開了一家分店。慕名買了幾款產品,拿到手裏才發現,包裝袋上不是「鮑師傅」,而是「京城鮑師傅」。真正的鮑師傅,好不容易打響了品牌,卻不得不耗費精力,周旋於「金典鮑師傅」「精品鮑師傅」「鮑大師傅」「鮑老師」等山寨品牌之間,被一場場維權弄得心力交瘁。
6小時前
墟 里/漿聲燈影賞「東河」\葉 歌
忙裏偷閒,和三位同行在燦爛的夕陽下漫步。氣溫已達三十攝氏度,一派夏日風情。遊客光顧的單駕馬車「噠噠」從街頭走過,白馬、棕馬都很精神。市中心在舉辦露天拍賣會,有騎馬的警察維持秩序。本地人、遊客穿短衫、裙裝,戴牛仔帽,摩肩接踵,在河邊酒吧、飯館流連,街頭樂隊在人群中穿梭。耳邊傳來發動機的聲響、導遊的解說,一艘遊船慢慢駛來,穿花拂柳,恍惚是威尼斯河上的「岡多拉」。
6小時前
知見錄/个園史思\胡一峰
个園設「福祿壽財喜」五門,每門之內各有一路豪宅。更吸引人的則是後花園中四座選材各異的假山,採取分峰用石的手法,用石筍、湖石、黃石、宣石疊出春夏秋冬之「四季假山」,號稱國內孤例。人行其間,如歷四季輪迴,周而復始,似要導人領悟天地不仁、人生如寄的道理。
6小時前
普通讀者/庫爾貝的寫實\米 哈
沒有悲傷的音樂、沒有燭光搖曳,只有一些人交頭接耳,一些人低頭沉默,一條狗眈天望地,一位神父念着祈禱文卻又似乎沒人理會。這不是我們常見的畫面,卻又真實,像極了我們曾經在場的,又或終會面對的某一場離別。
6小時前
竹門日語/重慶大廈\簡嘉明
重慶大廈門外聚集的南亞裔或非裔人士,也許大部分只在向途人及進入大廈的遊客推銷餐飲、賓館、零售及外幣兌換的服務,沒有惡意,但許多市民因大廈內的陳舊混亂,加上從前曾發生於該處的多宗刑事案件而自動「敬而遠之」,視那裏為「生人勿近」之地。不知在重慶大廈居住和謀生的人對「非重慶大廈」市民種種負面看法有何感受,也許不是味兒,也許樂得自成一體,沒想過要費力改變大眾對重慶大廈的誤會。
6小時前
館藏擷英/蝴蝶櫈\閒 雅
蝴蝶櫈的設計初衷,源自柳宗理對「用之美」的哲學堅持。他受父親柳宗悅(日本民藝運動推動者)影響,主張器物應摒棄浮誇裝飾,回歸實用本質,同時融入傳統工藝的溫潤感。蝴蝶櫈的結構看似簡約──兩片對稱的模壓膠合板以銅棒與螺絲固定,形似振翅的蝴蝶,實則暗藏精密計算。其七層垂直紋路的樺木夾板經高壓熱彎成型,既確保了承重力,又透過「對花」工藝將木紋無縫接合,展現宛如天成的自然紋理。這種「以工業技術實現手工質感」的矛盾統一,正是他的美學核心。
6小時前
雜果賓治/劇場上的擂台陣\羽 羊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不像影視作品,有鏡頭捕捉、剪接輔助,現場表演最考功夫最見真章。難得一眾演員功架十足,直拳勾拳、後退閃躲、防守反擊,明顯受過一番苦練嘗過苦頭,而且動作設計也肯定花了不少心機,值得讚賞。
6小時前
萌寵集/風吹「鳥浪」\佑 松
三、四月是候鳥的遷徙季,也是人們觀賞「鳥浪」翻滾的最佳季節。春風至候鳥歸,鳥群集結高飛,形成一浪高於一浪,由單一或多種鳥類組成的「鳥浪」,變化萬千。
6小時前
瓜 園/審假疲勞\蓬 山
博主都是普通人,有的是相夫教子的師奶,有的是跟父母同住的大齡單身女性,有的是退休在家的老人,也並沒有諸如美妝、攝影那樣的一技之長,有些分享的內容簡直就是「白開水」「流水賬」,連「肥皂劇」都算不上─「肥皂劇」起碼還有點泡沫。情節上沒有什麼懸念、反轉,沒有嘩眾取寵、耍寶賣萌,也沒有擺弄什麼極端「人設標籤」─比如特別精緻考究,或者特別懶惰、骯髒等。
2025.04.17
食 色/復活節魔鬼蛋\判 答
哪怕一顆蛋,歐洲人也會將它的象徵意義拉滿。比如希臘以紅蛋紀念基督之血,波蘭用彩繪展示民間藝術;可一到北美,實用主義跟享樂精神就打造出一場新的狂歡。從野餐盒裏的生力軍到雞尾酒會上的點綴,明明是煮蛋遊戲後的邊角料,卻能「二次創作」成開胃小食,既減少了浪費,還點石成金。不得不說,魔鬼蛋正如美國地圖上五花八門的飲食文化,每支變奏曲中,都藏着讓人意想不到的地域巧思。
2025.04.17
灣區聽雨/沉浸式招聘會\黎 園
踏入招聘會現場,科技的浪潮便撲面而來,騰訊、榮耀等科技巨頭與機器人領域的佼佼者齊聚一堂,帶來了代表未來的科技裝備。人形機器人靈動穿梭,它們自如地與人們互動,熊貓機器人憨態可掬地比心,還能看到機器人現場沖煮咖啡。無人機蓄勢待發,AI芯片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各類數碼設備琳琅滿目。
2025.04.17
伏牛山/略薩和門羅\喬 苓
略薩著作頗豐,代表作有《綠房子》《酒吧長談》《公羊的節日》和《世界末日之戰》等。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略薩就以觀光者的身份來過中國,二○一一年六月,在獲得諾獎半年後,他再次抵達中國開始為期九天的中國行,並與莫言、張抗抗、王安憶、葉兆言、孫甘露等多位內地重量級作家交流。
2025.04.17
竹門日語/別了,粉吊\簡嘉明
家人將粉吊放進魚缸,我們早料到其他魚兒會對新住客發動攻擊,因為不論身處海陸空,皆適者生存,哪怕是有主人悉心料理的水族世界。果然,一尾比粉吊身形略大,渾身鮮黃的帆吊魚急不及待展示地主之勢,迅即不懷好意地從後追趕新成員,叫粉吊不停在缸中打轉。當粉吊好不容易在珊瑚狹縫中找到棲息之所,那帆吊竟又藏身暗處施以突襲,令缸外的我也非常擔心粉吊的安危。
2025.04.17
漫條思理/鄭辛遙
2025.04.17
南牆集/共渡時艱\阿 濃
有人做過一次粗略統計,自費出版的新書佔了一半有多。即使經濟條件許可,仍怕賣不掉的書堆在家裏佔地方。
2025.04.17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