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 里/討 好\葉 歌
根據現有理論,面對危險大家的普遍反應是三個「F」:嚇呆(freeze)、爭鬥(fight)或逃逸(flee),Clayton提出了第四個「F」,討好(fawning)。她並不把討好視為性格弱點或道德瑕疵,而是將根源追溯到過往人際關係中的創傷,特別是童年時代的創傷。弱者有時不得不討好強者來保全自己。雙方強弱對比太過懸殊時,奮起反抗只會遭受更多羞辱和傷害。但當這種下意識行為一再重複,成為無法擺脫的強迫症時,會把個人存在的意義完全寄託於外人的肯定、認可,根據外在標準改造自己,也就喪失了自我。Clayton指出,討好型人格可能永遠無法徹底改造好。不過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分析自己的討好傾向,弄清究竟是面臨實在的危險還是習慣成自然。對症下藥,才能糾正不健康的心理傾向。
16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