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 園/同姓之人\蓬 山
趙太爺的這種做法,雖有些過分,但也可以理解。誰不希望與名人聯宗成本家?誰又心甘情願與一些不甚上得了台面的人同姓呢?姓秦的人自我介紹,肯定是秦始皇或者秦叔寶的「秦」,而不會是秦檜的「秦」。就連秦檜的後人秦大士,都自稱「我到墳前愧姓秦」。姓武的會說是武松的「武」,一定不會說是武大郎的「武」,儘管武大郎不是壞人。中唐名將安重璋,在安史之亂之後,恥與安祿山同姓,上奏唐肅宗,被御賜改姓李。
食 色/白蘿蔔當家\判 答
起初我也一頭霧水,不知道當地人為何能對這食材情有獨鍾。畢竟太「大路貨」,從頭到腳,從裏到外,都沒什麼可圈可點之處。永遠是跟其他兄弟拼盤上桌,不挑剔,免費續。但神奇的是,韓餐吃久了,竟然也能漸漸共情,從「毫無波瀾」變成「幾日不吃,有些思念」。也許很多東西、很多人,都是這個邏輯,天生帶着「芸芸眾生」的基因,注定無法挑大樑,可偏偏放哪都不違和,到頭來誰都需要他搭把手。
知見錄/走,演短劇玩!\胡一峰
在我看來,此事或許告訴我們,微短劇正在給芸芸眾生打開一扇新的人生之窗。《毛詩序》云:「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段話一直被認為說出了詩歌乃至一切文藝表達邏輯和方式。文藝來自於情感。情感愈是濃烈真摯,技術愈是熟練精湛,文藝便愈是精彩動人。在《毛詩序》那個年代,言語、歌詠、舞蹈,大體就是情感抒發的主要方式。後來,藝術的技術手段不斷發展,形式體裁更加豐富,詩文、音樂、舞蹈及其綜合而成的戲劇之外,又有了電影、電視。
伏牛山/一半學生近視\喬 苓
前幾天路過一間學校門口,正值下午放學時間,學生陸續走出校門,三五成群。觀察了一下,不少學生年紀很小,鼻樑上就已經頂了厚厚的眼鏡,放學路上邊走邊看手機。現在手機等電子產品普及,學生長時間機不離手,有的吃飯還在刷手機,導致視力出現問題的情況不在少數。
文藝中年/《天堂隔壁是瘋人院》\輕 羽
《天》劇本的可演性甚高,演員人數由四人至多人均可。原版本設定一個特定處境:某夜,四個院友在瘋人院的院長辦公室內策劃演出。四人一直把玩至天明,其間亦出現其他人等,與院友們發生不同的對應。主軸角色的名字是「無所」,他一直希望找到別人傾訴心事,從而引發其他角色的參與。
藝加之言/中元悼歌\王 加
作為宗教音樂最為普遍的創作主題之一,《聖母悼歌》的傳承從帕萊斯特里納、維瓦爾第、佩爾格萊西;再到海頓、舒伯特;最終由羅西尼和德沃夏克等人接棒。此曲最初的文本出自十三世紀頌揚聖母瑪麗亞的讚美詩,內容包含對基督的哀悼和祈禱。而洛倫佐·洛托的畫作《基督向聖母告別》則呈現了基督在前往耶路撒冷和受難前向聖母瑪麗亞道別的場景。畫作不僅巧妙地用室內外結合的空間透視增強了畫面縱深感,暗色調的室內與被光影撒在身上的人物更強化了聖母面對道別的兒子那悲痛欲絕的肢體語言,似乎早已預見悲劇即將發生。畫家在此作中能夠明顯看出深受拉斐爾均衡構圖及柔美用色的影響,服飾色澤的質感絲滑且充滿光澤,且畫中橙色、黃色及深藍色的三原色搭配讓觀者不自覺地聚焦主題。然而,畫作並未採用當時最為盛行的焦點透視構圖,廊柱非對稱地往遠端延伸也似乎預示着矯飾主義風潮的到來。出於正方形的版式設計所限,封套僅保留了基督告別聖母的人物橋段,背景拱門上方近三分之一的室內挑高空間均被裁切。
古聞港食/醬油雞血湯\蕭欣浩
粵語「豉油」即「醬油」,醬油與雞配搭的形式不少,清代《清稗類鈔》記一條「雞血湯」,就用上雞血和雞湯,做法如下:「雞血細切成絲,以雞湯、醬油、縴粉,和之作湯,柔軟滑澤,老年最宜。」雞血難購得,可換成豬紅或鴨血,湯底用雞湯、醬油煮成,縴粉就是勾芡的粉,粟粉、生粉、馬蹄粉都可,隨手隨心。湯羹柔滑,雞血能活血通絡,具食療功效。現時鴨血也會煮成羹,或加豆腐,或加菇筍,配料較為多樣。
大川集/「中東」和「中西」\利 貞
Nawal說:「中東」是一個建立在殖民視角之上的詞──因為相對於倫敦而言,印度處於很遙遠的東方所以是「遠東」,而位於倫敦和印度中間的埃及地區,就「順理成章」地成了「中東」。
樂 活/歌舞熱潮下的奇幻狂想\潘 少
說實話,《Kpop獵魔女團》的劇情很簡單。故事圍繞着一支以KPOP偶像為原型的少女團體,她們一邊在舞台上發光發熱,一邊暗中化身獵魔人,守護世界不受邪惡力量侵襲。這樣的設定充滿二次元風格,結合了偶像養成與奇幻冒險兩種公式化的元素。
食 色/爽口竹昇麵\判 答
竹昇麵,名字聽着頗有江湖氣,誕生也全靠真功夫,從配方到製作工序,都堪稱獨一無二。秘訣之一,上等麵粉加鴨蛋,不添一滴水。怎麼做?就要說到第二步,也是最有視覺衝擊力的「竹昇」了。製麵師傅騎在大竹竿的一端,以身體重量反覆彈跳,用固定節律一起一伏,另一端按壓在麵團上,麵團受力均勻密度變大,口感才能無比彈牙。一聽便知,這可不是輕鬆的事兒,力道輕了,麵質鬆散無筋骨;力道重了,則易壓死麵筋,缺失活性。所以不僅駕馭竹竿需要純熟技巧,就連師傅的體重也有要求。千錘百煉之下,麵團中的筋絡被馴服、延展,化作綿密的網絡,才算大功告成。
十八彎/魯迅牆畫之爭\關 爾
縱觀魯迅的一生,有幾樣嗜好始終伴隨其左右,吸煙、飲酒、喝茶、吃糖皆在其中,而吸煙的癮頭尤為濃烈。因此,不少畫家在刻畫魯迅形象時,總會特意將「夾煙」這一標誌性動作融入作品,塑造出帶有生活溫度的、立體豐滿的「先生」模樣。如果無視藝術的象徵性與多義性,將牆畫的展示與現實中的行為倡導直接畫等號,無異於用實用主義的標尺消解藝術的審美價值與思想深度。正如我們不會將李白「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詩句解讀為鼓勵酗酒,也不會將梵高筆下的星空視為對「熬夜」的推崇,對待魯迅夾煙的藝術形象,同樣需要給予藝術創作應有的尊重與解讀空間。若以當代健康觀念為由,強行抹去這一細節,本質上是對歷史真實的「選擇性裁剪」,消解了歷史人物的豐富性。
過眼錄/有條件還是無條件\劉 俊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天皇似乎是個受人擺布的傀儡,作者卻通過大量史料,證明了他其實是一個真正握有實權的日本(當然也包括日軍)最高統治者。裕仁在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淞滬之戰」、「南京大屠殺」、「偷襲珍珠港」、成立「731部隊」等各項軍事行動中,都是知情者、允許者甚至是推動者。作為日軍效忠的唯一對象,只有他才能一言九鼎讓日軍這部瘋狂的戰爭機器瞬間停轉──對此麥克阿瑟曾向他提出「為什麼像他這樣一個強大到足以終止戰爭的君主卻未能防止戰爭呢?」裕仁的回答是:「當時我甚至沒想到過反對我的謀臣。再說,即使反對了也無濟於事,他們會把我關進瘋人院,甚至可能殺死我。」當麥克阿瑟表示「一個君主應該有足夠的勇氣冒此危險」時,裕仁的回答居然是「當時我並未明確感到我們的政策是不正確的。就是今天,我也不太清楚歷史家們究竟將把戰爭的責任歸咎於何人」。
文藝中年/第一次外出用膳\輕 羽
兒子在本學年升讀高中四,雖說仍然是中學時期,但就像是踏進人生另一階段,好些事情與初中時不盡相同。就像香港大部分中學生般,兒子就讀全日制學校,從早上至下午都在學校度過。其學校的體制是中一至中三學生,必須留校午膳。學校設有用餐區及小賣部,另外有合約供應商提供不同款式的飯盒,學生只須在月前填表及付款訂購,不論天晴天雨,每日都可以在學校好好享用午餐。當然有小部分家長擔心飯盒的質素,因而會送遞自製的午餐到學校給予學生。我兒並不挑食,故此以往三年我們都為兒子訂餐,省卻麻煩。
紅塵記事/接機大堂\慕 秋
去年十至十一月,接機大堂有一個《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展,展覽按實景比例,搭建了雙層建築,重現上世紀八十年代九龍城寨情景。建築立體多面,有理髮店、冰室、士多、後巷等。舊時香港人的生活習俗趣致好看,引人駐足,紛紛坐在建築前擺甫士留影。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