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 園/毛延壽的功過\蓬 山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寫「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並非為毛延壽喊冤,而是反襯昭君太美,丹青難以描畫。唐伯虎《落花詩》,「昭君偏遇毛延壽,煬帝難留張麗華」,有類似的意思,同時也有「朱顏辭鏡花辭樹」的惋惜。
食 色/魔法生粉\判 答
從最常見的玉米生粉說起,這是家族裏當之無愧的「大哥」,也是很多人認識生粉的第一步。它中性無色,吸水性好且穩定性強,用起來順手,非常適合勾芡。調成水澱粉往湯汁裏一澆,瞬間變得亮澤濃稠;另外一個專長則是油炸,因為本身顆粒小、吸油少,能形成非常輕薄的外衣,很多炸雞翅、炸蝦都是拜玉米生粉所賜,才外皮酥鬆內裏汁水飽滿,一咬就有悅耳的「咔嚓」聲,不搶食材風頭,吃起來無負擔。
知見錄/柚木下的遐想\胡一峰
走進孔廟大門,便見到一株樹冠巨大的植物,迎風挺立,蒼勁葱蘢,我正想打開手機裏的識花軟件,一辨真身,導遊搶答道:這是柚木,熱帶樹種,並非廈門土生,而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從新加坡精心引進的,已有百歲之齡,乃廈門地區著名古樹。
伏牛山/老 饕\喬 苓
美食是很多人的愛好,生活中若把剩餘的湯汁都喝了,一些地方俗語會說「饞嘴兒」,用前幾年的流行語是「吃貨」,用新近流行的熱詞則是「老饕」,相比於前兩者,「老饕」更指在貪吃之外追求精緻美味的食客。網絡上,有商家打出「老饕最愛」來吸引客流,也有人自稱「資深老饕」以標榜品味,「各位老饕」也正取代「老鐵們」成為美食主播帶貨時對鏡頭前潛在顧客的稱謂。
文藝中年/摩登粵劇《頂頭鎚》\輕 羽
由「進念」胡恩威導演《頂頭鎚》而成摩登粵劇,全劇保留了原著的基本角色和故事主線,展現了當年社會存着的階級:鄭開滿代表的草根階層與林家振代表的上流社會,如何摒棄成見,透過運動比賽互相融合。全劇亦交代了抗日戰爭初期,港人如何守護自我,並且回歸內地協助抵抗日軍。藉着人情互勉和激昂志氣,《頂頭鎚》成為一個具溫情熱度的勵志故事。
藝加之言/阿西西的格里高利聖詠\王 加
藉着到此一遊的熱乎勁,本周推薦一張以喬托為聖方濟各大教堂所繪濕壁畫為封面的唱片。專輯出自德意志留聲機唱片的「榮耀」系列,收錄了由阿方索·德爾·費拉羅神父執棒阿西西的聖方濟各合唱團所演繹的阿西西的《格里高利聖詠》。唱片封套從二十八幅喬托濕壁畫中選擇了三幅,從左至右分別是第十五幅《對鳥布道的聖方濟各》、第一幅《向普通人致敬》,以及第十八幅《在阿爾勒的禮拜堂顯靈》。
古聞港食/山藥撥魚麵\蕭欣浩
明代《普濟方》記醫方用上山藥,治「脾胃虛弱」,病徵如「心腹虛膨,手足厥冷」,腹部、胃部有空虛或鼓脹等不適,或手腳冰冷。書中續記情況:「或飲過苦澀涼劑。晨朝未食先嘔,或聞食即吐,不思飲食。」飲過苦寒飲料,如涼茶,至腸胃不適。或未食、聞食同樣嘔吐,不欲進食,都跟「脾胃虛弱」有關。《普濟方》後談到食療法:「用山藥一味,銼如小豆大,一半銀石器內炒熟,一半生用為末。米飲調下,自獲其功。」單用山藥,去皮切成顆粒大。一半乾後磨粉,需先行處理好,再取等量的炒熟,用粥水、米漿同服。現代新鮮山藥與粥同煮,食時再添乾山藥粉,更方便。
大川集/浮雲與落日\利 貞
翻譯,終究是一場無可避免的遺失。即便追求「信達雅」,原詩的韻律、意象的悠遠,總在轉換間被悄然消減。你看這譯文,說它不好麼?「浮雲」與「落日」仍在;說它好麼?「遊子」的漂泊,「故人」的繾綣,卻已隱沒在字句之間。
樂 活/陽澄湖風味不只大閘蟹\潘 少
湖裏盛產白魚、鯿魚、鰻魚、甲魚、清水蝦等──牠們共同構成了陽澄湖的湖鮮王國。白魚細嫩無刺、入口即化,是老蘇州人鍾愛的清蒸佳餚;鰻魚肥潤鮮香,最適合紅燒;甲魚肉質緊實,滋補又有層次;而清水蝦,則是夏夜裏啤酒的最佳拍檔。這些湖鮮的美味之所以獨特,正因陽澄湖水質清澈、草豐魚肥,讓每一口鮮味都帶着一絲自然的甘甜。
食 色/牛肚狂歡\判 答
它在墨西哥的江湖地位,稱得上「一湯定天下」。倘若經歷過周五夜晚的豪飲狂歡,到了周六一早,你準能在餐廳中找到換了場子,埋頭大喝的夥伴們。這彷彿是當地人的集體默契,一口下去,什麼「宿醉」「心碎」,統統都變成前塵往事,唯有靚湯留其名。
十八彎/體育盛會的時代印記\關 爾
二○○八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水墨長卷舒展東方文明,億萬國民在「向世界展示自己」過程中,增強了從容自信的底氣,這份篤定也成為此後十幾年民族前行的精神養分;北京冬奧會則讓曾經小眾的冰雪運動,成為跨越地域的生活新風尚,不僅催生了冬季旅遊熱潮,更帶動冰雪產業從「冷資源」變成「熱經濟」。
過眼錄/傳奇人生\劉 俊
張懷瞳是張作霖的女兒、張學良的妹妹,十八歲時嫁給了前清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兒子趙世輝,由於女兒趙守偀是白崇禧四兒子白先忠的太太,因此她也是白崇禧的親家。由於中國近代以來的劇烈動盪,張懷瞳很早就和夫君一起移民美國──這就使得這位自幼過慣了錦衣玉食生活的千金大小姐,不但走向了「民間」,而且還落入了大洋彼岸的滾滾紅塵。這對張懷瞳而言無疑要面臨雙重的人生考驗:既要適應平民生活,更要適應西方文化,其艱難度可想而知。身處美國的張懷瞳也曾想把英語學好,然而由於在英語學習時考試不及格分數被示眾,使她從此放棄了學習「蟹行文」。身在異國,經濟壓力,語言不通,精神苦悶,導致她與趙世輝的情感、婚姻出現了問題,對患有行動障礙的二兒子下手頗「狠」,並與女兒相處時也有很多思想、觀念上的矛盾和衝突,然而饒是如此,她仍然在一個並非總是友好的環境中頑強圖存:不但與丈夫和友人一起創辦「業餘」京劇戲班以弘揚中華文化,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秉持中國「規矩」,堅守中國倫理。在她與趙世輝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兒子趙守倫成了世界級的婦產科專家,女兒趙守偀博士則是著名遺傳學家並任大學講座教授。雖歷經磨難,張懷瞳取得的「成就」卻不平凡。
文藝中年/「月缺終須有彌縫」\輕 羽
電影《日掛中天》將〈劍合釵圓〉的唱詞用作名稱,一方面配合了故事的廣東環境,另一方面亦展示了電影男女主角悲歡離合的戲劇性人生。《日掛中天》沒有明言故事處境的屬性,但是男主角葆樹原籍肇慶,另一男角其峰曾入住佛山的酒店,可見導演讓觀眾隱約知道故事發生在廣東地區。角色們所處的環境並不是高度現代化的都市,但是電影呈現的城市景象,不論街頭巷尾,以至商場、醫院、車站,都滿載營營役役的平民百姓,各人都懷着不為人知的故事。
紅塵記事/在景德鎮欣賞瓷器\慕 秋
第二天在市中心的陶陽里觀光,幸好請了一位當地導遊,由她領路、解說,節時有效率,很快了解到製陶的相關知識。也是導遊小姐告知:「國際陶瓷博覽會今日開幕,一會兒有大巡遊,你們可提前找地方吃午飯,再回來慢慢參觀。」這麼巧,竟碰上陶博會?當走出景區找餐廳時,果然見到有些地段已在封路,滿大街擠滿了人。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