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 園/「香江」與「香河」\蓬 山
河北香河,是距離北京最近的縣城之一,名稱源自附近一條長溝,夏日荷花繁密,香氣馥郁,因此得名「香河」。
食 色/酸爽鹽膚木\判 答
鹽膚木的獨特之處要從出身說起,它是漆樹科植物果實磨成的粉。很多年前,在動輒攝氏四十幾度的中東,檸檬無比金貴,不好保存,人們就發現了鹽膚木這個寶貝。它不僅酸味十足,磨成粉後還不易變質,簡直是完美替身。更神奇的是,它的酸不會咄咄逼人,也沒有檸檬那樣刺鼻的澀感,而是帶着一種隱隱果香,用溫柔的氣息把你包裹住,難怪很多廚師把它當成「魔法粉」,撒一點,就能化腐朽為神奇。
知見錄/隨便翻翻「強迫症」\胡一峰
看到報紙雜誌摞在眼前,似乎必須翻一遍,心裏才踏實,即便翻完一無所獲,也像小學生抄完了作業,如釋重負。一刷手機就停不下來,彷彿最好的那個視頻一定是下一個,這可算信息時代給人的「強迫症」。見報刊必翻之,亦是「強迫症」,病根卻是在前信息時代種下的。
伏牛山/「讀」視頻\喬 苓
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目前已接近十一億人,統計稱短視頻應用人均單日使用時長超過兩個半小時,居所有互聯網應用前列。如網友所說:「短視頻五分鐘,人間一小時。」這種輕鬆、有趣味的內容獲取方式成為今天很多人的「時間殺手」,業餘時間被短視頻佔據,讀書成為了相對靠後的選擇。
竹門日語/愛上大澳\簡嘉明
非假日前往大澳的巴士沒太多遊人,不少是學生、大嶼山居民,或是熟悉地形的遠足愛好者。司機跟不少乘客稔熟,互相招呼問候,讓外來的人也感受到街坊情味。下車後,身後已是橘色雲霞,由於空氣清新、環境寧靜、沒高樓大廈遮擋,在颯爽的秋意中,視野比平時開闊清晰;常常瀰漫腦海的陰霾也頓時消失,終讓筆者感受到何謂自然美景帶來的快樂。遊逛時,明顯感覺到日常沉重的步伐變輕了,令我終於首次因自然風光的吸引而興奮莫名。那是從沒感受過的快樂,跟任何物質無關,一切簡單而純粹。
藝加之言/草地上的合唱\王 加
貝里尼這幅聖母子不僅包含了威尼斯畫派的典型特徵,還呈現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標誌性構圖。畫中的聖母瑪麗亞懷抱聖嬰居中而至,以一個穩定的金字塔形構圖示人。畫中的聖母低頭垂目雙手合十,在為懷中的聖嬰祈禱。她的服飾以飽和度極高的紅、藍、白三色組成,其中由阿富汗青金石所磨製的大面積藍色營造出聖母莊嚴聖潔的寧靜氣質。結合背景的城邦及藍天白雲,這三種顏色也成為了畫作的主要色調。作為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特徵之一,明快亮麗的色彩已在貝里尼這幅畫中有所體現。而身為最早運用自然風光背景來豐富其畫作的意大利畫家之一,畫中的靜謐安寧的風景顯然成為了聖母的完美襯托。在聖母身後,雙手背後踱步的牧人正望着身前的牛群,另一側的牧民坐在田間,一隻白鶴受到蛇的驚嚇正欲張開雙翅。這個源自羅馬詩人維吉爾著名田園詩的細節或許是為了迎合有教養的客戶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躺在聖母膝間熟睡的聖嬰基督,相似的構圖似乎喚起了觀者對於「聖殤」主題的聯想。以這樣一幅畫作用於收錄多首讚美詩和彌撒的合唱曲集,顯然頗為切題。
古聞港食/羊肉蘿蔔羹\蕭欣浩
蘿蔔久煮軟甜,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有「蘿蔔羹」一條,同用蘿蔔煮湯,「羊肉一斤骰塊切,蘿蔔半斤如上切,水一二碗,葱三莖,川椒三十粒。」材料備好同下鍋,做法言:「慢火煮,入乾薑末一稔、鹽酒醋各少許,軟為度。」「稔」字應為「捻」,即用手指取一小撮,乾薑末再加調味,羊肉、蘿蔔煮軟就可。
大川集/燒味飯\利 貞
帖文未列價目,但附了店門照片。放大細看,不禁驚住:單拼二十八、雙拼三十、三拼三十八、四拼四十五!這是今時今日的香港嗎?連我都想何時順路去試試。評論區更是溫情滿溢:有人貼出油亮燒味照片,引來一片「賽博流口水」;有人苦勸老闆莫再降價,「要考慮長期收支平衡」;還有上海網友認真收藏,說下次來港定要特地去嘗——須知米芝蓮二星的標準,正是「值得繞道前往」。在一片暖意中,也有港人特有的清醒:「下年肯定被加租。」樓下回覆一針見血:「你真是了解香港房東。」
樂 活/江浙滬餐桌上的黃鱔\潘 少
在眾多烹飪方法中,響油鱔糊堪稱一道經典。新鮮鱔魚去骨去刺後切成細絲,以大火快炒成糊狀,最後淋上滾燙熱油,油花落盤時「滋啦」一聲響脆,香氣立刻席捲整桌。甜香濃郁,舉箸便停不下來。若說響油鱔糊是味蕾的狂歡,那麼紅燒鱔段便是江南人醬香情懷的體現。鱔段經黃酒、醬油與冰糖慢火收汁,色澤紅亮、油潤晶透,嘗來黏唇生香,是典型本幫菜「濃油赤醬」的代表。只需一勺湯汁淋在白米飯上,就能讓人心滿意足。
食 色/別怕沙蟲\判 答
沙蟲學名叫「方格星蟲」,能在這個以貌取「食」的世界裏活下來,自然是有點真本事的。之所以流行,答案就藏在體內的「鮮味密碼」中,牠富含多種氨基酸,簡直是大自然生產的天然味精,早在調味品還不發達的年代,就是當地人給菜餚提鮮的「秘密武器」。要這樣類比:別看海參魚翅名氣大,但論鮮美程度,都要在這隻「蟲」面前低下頭。牠也不用誰來烘托,單獨登場也能撐起一桌好菜。而這特質又跟生存的環境相輔相成,只選水質乾淨的地方安家,很多「吃貨」順勢把這點當成了海洋環境風向標,也可以說,能吃到沙蟲的地方,幾乎都是海清沙細的「風水寶地」。
十八彎/賽場終章 榮光不滅\關 爾
人們常說「成敗論英雄」,尤其在競技體育的賽道上,獎牌似乎成了衡量價值的唯一標尺。但老將們卻用明知巔峰難續、卻依然站上賽場的身影告訴我們,真正的奮鬥,是拋開「會不會輸」的顧慮,專注於「要不要拚」的決心;真正的熱愛,是日復一日的堅持,是抵禦歲月漫長的勇氣和力量。它無關年齡,無關結果,哪怕最後沒有站上領獎台,哪怕留下些許遺憾,只要曾為熱愛傾盡全力,這段征程就已足夠耀眼。
過眼錄/凡人歷史\劉 俊
普通人寫的自傳雖然沒有名人傳記的那種「名人效應」,卻因為可以從中看到更多的人間煙火氣和真實的日常百態,讀起來更有一種親切感── 因為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安徽大學王宗法教授的自傳《夢非夢──紅塵回眸》,就是一部記錄當代普通知識分子成長過程的傳記作品。王宗法是國內最早從事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的學者之一,在他的自傳中,有不少關於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發展歷史的個人觀察,這部分我讀起來覺得特別親切,也從中了解了許多我們這個學科的一些早期歷史。從第二屆廈門會議開始,王宗法就參加了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領域兩年一次的「年會」,他對這些會議的詳細記錄,可以說是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領域的第一手資料──這些內容既是他的個人參會史,某種程度上講也可以視為是學科發展史。
文藝中年/「區區顯濃情」\輕 羽
該戲劇比賽的副題是「區區顯濃情」,學校創作的戲劇內容需要與兩個主題相關:家庭倫理親情、社區關係人情。五間入圍決賽的學校都有將主題貫注在劇情當中,惟是手法略有高低。我較欣賞的其中一齣作品名為《閉門》,故事有關兩個獨生子家庭,其中一位年輕人是自閉症青年豪仔,他的好友是經常沉迷電子遊戲機的阿希。豪仔的父親昌叔在茶果嶺村經營冰室,但面對社區改造拆遷,冰室亦難以維持。豪仔意欲繼承冰室,但昌叔卻擔心豪仔不能承擔,致父子二人產生摩擦。阿希一直開解豪仔,最終卻是阿希自己得到覺悟。全劇終結於兩位年輕人與父親冰釋前嫌,但是劇情與社區的發展關係只是蜻蜓點水,較為可惜。
紅塵記事/有質量長壽\慕 秋
港人長壽,八十、九十歲通街走的確實大把人在。一位友人已經八十八歲,仍是腰背直挺步履穩健,我希望自己到她的年紀,也有這麼好的生命狀態。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