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談(北京篇)/為什麼新疆塔城又添書香\葉 梅
這部作品讓我們一下子走進了塔城。何建明用真實的筆觸與飽滿的情感,書寫了塔城地區維吾爾族的「愛心媽媽」,對祖國一片赤誠的「升旗手」,創辦「牧家樂」的漢族幹部范博昌、為戰友守墓近五十年的戍邊英雄張秋良,還有「榆柳一家親」的兄弟情深,遼寧對口援疆的傾力付出……塔城地區數十位民族團結典範的事跡得以文學的表達,書中不同民族、性格鮮活的人物,如同塔城的代言人,以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展示出塔城的美景。書香吸引着眾多讀者走進新疆,走進塔城。
市井萬象/「旗展華南 砥柱中流」
「旗展華南 砥柱中流──華南人民抗戰歷史專題展」正在位於廣州市天河區的廣東省檔案館舉行。該展覽展出圖片四百餘張、實物展品五十餘件(套),凸顯華南文化抗戰、香港秘密大營救、港澳台僑支援抗戰等重要歷史。\中新社
如是我見/戲曲經典的形成、傳承與再現\明 德
經典的形成是一個演進過程。鄧老師指出,能成為經典,「必然是經過千錘百煉,歷經一代代大師有意或無意的改良。」每個表演程式──從身段到唱腔,是在長期舞台實踐中,為最精準表達情感而凝結出的最優方案。這種動態的篩選與優化過程,是集體技藝的沉澱,其核心在於凝聚了跨越時代的藝人美學追求。
英倫漫話/光影大師\江 恆
三年前歌手周杰倫在發布的《最偉大的作品》MV中,致敬了馬格里特創作的著名自畫像《戴黑帽的男人》。畫作畫的是戴圓頂禮帽、穿長款大衣、打紅色領帶,並用一顆青蘋果擋住臉部的人,背景是雲彩、大海和一堵矮牆。實際上,馬格里特創作過多幅有關綠蘋果的名畫,比如房間裏擺放着巨大綠蘋果的《靜聆之屋》,以及綠蘋果上面寫着「再見」字樣的《哀傷遊戲》等。後者由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四歌手保羅·麥卡尼收藏,並成為該樂隊唱片公司Apple Corp標誌的靈感來源。
黛西札記/在海邊讀書\李 夢
近日,我出差去珠海,南國書香節主題海報和相關展示物料仍在書店當眼位置,讀者在書架間流連,仍能感受到閱讀的熱潮持續。當日天晴,沿着情侶路去到兩間各具特色的閱讀空間參觀,一間是位於熱門景區「城市陽台」的百島書房,另一間是在高新區的無界書店。也巧,都是海邊的書店。
七日談(北京篇)/誠信兮,歸來\雲德
誠信,歷來是中華民族最核心的傳統美德之一。它要求人們在言行舉止中秉持真實、守信的原則,做到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無數的經典故事無時不在詮釋着誠信的必要與價值。秦國當初立木為信,讓民眾親眼見識了當政者承諾的無欺,成功奠定了商鞅變法堅實的社會基礎。曾子之妻為哄孩子不要在集市上哭鬧,隨口許諾回家後宰豬吃肉,曾參聽後不顧妻子阻攔,毅然殺豬兌現承諾,在給孩子做出承諾不欺、言出必行家教榜樣的同時,也向世人傳遞出一個深刻的道理:誠信乃做人做事之根本。
人與事/如來笑佛在蓬萊\黃秀蓮
數年前她赴法國露德聖母城(Lourdes)朝聖,到法國第一站當然是巴黎,我極力推薦蓬萊。她根據名片,加上我的清楚說明,輕易就抵達了。其實,巴黎地鐵儘管縱橫,可是站內指示清晰,只要弄清楚哪一線哪一站,肯定不會搭錯車,至於離地鐵站不遠的地方是難不倒遊客的。怎知正值八月,恰是法國的度假季節,餐館剛剛休息完畢,翌日才營業,飲食業要提早準備營業,老闆提前在店內打點。遠客但見大門鎖上,怕摸門釘了,但內有燈光,便叩門一問,跟應門的說個來龍去脈,老闆一聽,不假思索就說:「請進請進,我請你們吃水餃。」眼前僅是陌生人,可是主人明白遠道而來的心情,不忍人家失望,於是兩下手勢就送上水餃。朝聖路上的起點,一陣驚喜一段善緣恍惚在等着,注定要她先遇上好人,贈以暖胃暖心的水餃,以壯朝聖行色。
君子玉言/心隨天真\小杳
周末下午,同恩師去美術館。S先生邀請嘉賓如他的為人,低調沖淡,不以世俗炎涼取捨近遠高下,舊友認長情,新知尊方家。退下來的老領導、老朋友、老同事,都是歷經十幾年、幾十年的老交情……也有來自海內外的員工,不少人在他公司一做三四十年,捨不得離開。還有一些,是美術館、博物館等業界的專業人士。去年上海畫展,九十七歲的林貝女士專程從香港趕去,可愛的老太太有好多顏色的眼鏡,搭配同色系的衣裙。一段友情綿延幾十年直到百歲,令人感嘆羨慕,其中真訣,唯心唯誠。有如S先生畫畫,順着內心的氣息,喜樂隨緣,摯誠隨心。
如是我見/最是秋日滋味長\管淑平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也是一個感恩的季節。田野裏的麥浪翻滾,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頭,果園裏的果子飽滿多汁,散發着誘人的香氣。秋天提醒着我們應該心懷感恩,感恩大自然的饋贈,感恩勞動給我們帶來的喜悅與收穫。
七日談(廣東篇)/看不見的烽火線與「文化心」的歸途\梅 毅
此刻,鄒韜奮、柳亞子、何香凝等八百多名中國文化精英,他們的命運亦懸於一線。十二小時後,這艘不起眼的小漁船,將載着中國文學巨匠駛向九龍紅磡。這場被茅盾稱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的行動,歷時數百日,行程萬里,穿越日軍三重封鎖線,八百餘人全員脫險,無一人被捕犧牲,悄然改寫了戰後中國文化界的政治地圖。
市井萬象/杜尚別掠影
杜尚別是塔吉克斯坦的首都,也是塔吉克斯坦的經濟、文化中心。圖為人們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別參觀索莫尼紀念碑。\新華社
藝象尼德蘭/再訪「勃老」,感受父子情深\王 加
一五六三年,老彼得·勃魯蓋爾從安特衛普遷居至布魯塞爾。他在沙佩勒聖母教堂迎娶了老師彼得·科埃克·凡·阿爾斯特(Pieter Coecke van Aelst)之女、芳齡十八歲的梅肯(Mayken Coecke);兩個兒子小彼得·勃魯蓋爾(Pieter Bruegel the Younger)和老揚·勃魯蓋爾(Jan Bruegel the Elder)隨後在布魯塞爾呱呱墜地;著名的季節組畫也是在此完成……一五六九年九月九日,「勃老」因病去世,安葬在其大婚的沙佩勒聖母教堂。這座有着哥德式外觀和巴洛克鐘樓的恢弘教區主教堂,意外地在不足十年內見證了大師的婚喪嫁娶。
自由談/地質的廣場(下)\楊小波
其中,最靠近西四十字路口、由阜成門門內大街和西四南大街交角圍出的約九十步長、九十步寬的區域,稱為「地質科普廣場」,是整個廣場的主體部分。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