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談(吉林篇)/殘缺的世界裏永不缺位的精神盟友\任 白
讀到這個片段時,我的腦海裏立刻想起美國詩人華萊士·史蒂文斯那句為人熟知的話:「詩歌的高貴在於,它是來自內部的暴力,保護我們抗拒外部的暴力。」沒錯,在現實層面上,詩歌會改變我們的內心,苦弱時想起「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竹石》),我們會振作精神;迷茫時想起「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其一》),我們會豪氣干雲;困於時局時想起「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西風頌》),我們會多一分與逆境抗爭的韌性;囿於心胸和眼界時想起「當你啟程前往伊薩卡/但願你的道路漫長/充滿奇跡,充滿發現」(卡瓦菲斯《伊薩卡島》),我們或許會重新為自己確立一個更跌宕激越的人生願景。簡單說,詩歌會通過改造我們的精神世界,增加我們面對外部世界時所需要的能量和勇氣。詩歌不能移山填海,但是被詩歌力量感召和充溢的人卻可以創造奇跡,這在人類早期詩歌中就體現得非常充分。比如在《詩經》中就有這樣的詩句:「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邶風·柏舟》)、「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小雅·天保》)、「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小雅·十月之交》),而《楚辭》中更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這樣的偉大詩句。古希臘詩歌中也能找到與之相似的句子,如「既然庸庸碌碌也難逃一死,何不奮起一搏?」「我的生命是不能賤賣的,我寧可戰鬥而死去,也不要走上不光榮的結局,讓顯赫的功勳傳到來世。」(《荷馬史詩·伊利亞特》)
市井萬象/春城賞荷
盛夏時節,昆明市大觀公園內的荷花漸次綻放,吸引眾多市民、遊客前來欣賞。\新華社
柏林漫言/琳琅滿目的雜誌\余 逾
當今時代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已佔用人們大部分的信息來源,當報攤雜誌亭已不知不覺消失在街頭的時候,你會在德國火車站的書店裏驚喜地發現一大片報紙雜誌書架。從常見的新聞時事商業財經類雜誌──大名鼎鼎的《明鏡周刊》《焦點》《時代周報》《經濟周刊》,到專業的科學IT計算機──《科學畫報》《CHIP》等等,再到貼近生活的生活雜誌、文學期刊……應有盡有。
如是我見/不識張郎是張郎?\邱健恩
中學時看到這段情節,不明白殷離的情感狀態,但行年漸長,愈發體會金庸想要表達的想法。我們其實都是殷離,每人心中都有一位張無忌。
自由談/享受夏日慵懶\惠軍明
我蜷在吱吱作響的老藤椅裏,滿身游動着晨風流淌過的溫柔痕跡。窗外的蟬鳴,一陣接着一陣緩緩起伏着,間歇湧動的聲浪,不是噪音反而像是為我們搖動了一把催眠的芭蕉扇,令人昏昏欲睡。
七日談(澳門篇)/大味至淡\穆欣欣
近日翻到自己幾年前的筆記:「湊了一個飯局,當中有蔡瀾先生。其實當天吃飯的地點是蔡瀾先生選的,大家對那一桌子菜餚就有了信心。」
黛西札記/舞躍破界\李 夢
今次舞團四十五周年舞季發布會,在香港藝術館二樓中庭舉行。當日晴朗,藍天下的維港格外可愛動人。楊雲濤在致辭時談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時常到訪香港,在維港畔寫生時,眼前所見亦是這片風景。明年五月,舞團將在維港邊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之間──吳冠中水墨行》,便是將名畫家筆下香港風景糅入舞姿身影之間,又請來香港當紅音樂創作人王菀之作曲,繪畫、舞蹈與音樂互為映照,共同建構曼妙搖曳的詩意情景。
燈下集/銘記歷史微光,守護和平之諾 ──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觀後\施 篇
《里斯本丸沉沒》取材於一九四二年太平洋戰爭期間的真實事件:載有近兩千名英軍戰俘的日本貨輪「里斯本丸」在浙江舟山附近海域被美軍潛艇「鱸魚號」擊沉。戰俘生死攸關之際,舟山漁民駕小舢舨奮力營救了其中三百八十四人。影片未刻意渲染戰爭的血腥殘酷,而是通過倖存者及後代口述、歷史影像修復與水下考古鏡頭,將這段跨越國籍的生命救援娓娓道來。
英倫漫話/心中的姆明谷\江 恆
從一九四五年開始,芬蘭作家兼藝術家托芙·楊松陸續創作了名為《姆明一族》的漫畫系列,描繪了位於北歐森林的姆明谷裏生活着各種各樣的精靈,他們的外形大多是動物,其中主人公姆明就是長得像河馬的精靈。姆明於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四年在英國發行量最大的《晚間新聞》報紙上連載,打動了全球兩千多萬讀者,迄今仍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漫畫角色之一。
七日談(廣東篇)/煙雨半山雲:藝術意境與人生之路\蔣述卓
「煙雨半山雲」的藝術意境,體現出的是虛實相生的智慧。老子曰:「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它強調的是「道」以萬物作為自己的形象,並且存在着不斷的變化,它是有形和無形的組合與演變,也就是虛實相生的有機統一體。老子又說:「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老子認為人的心境達到空明、清虛的狀態,才能與「道」相契合,從而領悟宇宙的真諦。
柳絮紛飛/《美國散記》與公共圖書館\小 冰
沒過幾天她又說:「洛杉磯有三個圖書館也收藏了。羅蘭崗圖書館一上架就被借走,鑽石吧圖書館明天上架,我們天普市圖書館的這一本還在我的桌子上,等你來了才放上去。明天怎麼樣?過來,陪你逛圖書館。」「好耶!」
君子玉言/港式消夏\小 杳
從數字上看,香港夏天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三十四度,百科上文字介紹「六月至八月夏季。炎熱潮濕,陽光充沛,偶有驟雨和雷暴。夏季亦是颱風季節。」前兩天香港天文台發布消息這樣說:「今天下午,香港天氣極端酷熱,多處地區氣溫上升至攝氏三十五度左右,酷熱天氣警告正持續生效。」三十五度的天氣,在香港已經相當嚴重了。
閒話煙雨/讀罷詩書論濁酒(三)\白頭翁
查北魏時代賈思勰所作《齊民要求》,裏面詳細介紹了用黍製作酒麯的方法,指出黍的三種用途,即食用,釀酒,祭祀。黍分為兩種,一種叫黃米,黃糜子;另一種為白糜子,也叫硬糜子。聯繫實際,我在山西省忻州地區「插過隊」,我們村就種過這兩種糜子,黃糜子是做糕用的;白糜子硬糜子做成類似涼粉一類的食物。但老人們說,最早糜子是釀酒用的,黃糜子釀出的酒是金色的,但出酒率太低,沒人捨得用黃糜子造酒;而白糜子正好。這就是最早的糜子酒,純糧食酒,因為古老的釀酒工藝還原始落後,釀出來的酒一般有漂浮物和沉澱物,追根溯源,這應該就是濁酒。
七日談(上海篇)/一朵花出發去旅行了\陳丹燕
然後,疫情席捲全球,帶來了顛簸。然而,在顛簸中我看到了一朵花。
自由談/觸摸血脈相連的溫度,香港正青春 ──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八周年有感(下)\熊力頲
街巷的煙火氣裏,藏着南北交融的暖。油麻地的夜市上,東北老闆的烤冷麵攤前總排着長隊,他邊抹醬料邊喊:「加醋加辣,跟瀋陽老家一個味!」隔壁的港式咖喱魚蛋攤,老闆娘會給顧客遞上「雙拼」:一串魚蛋,配一顆北方的糖葫蘆。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