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談(澳門篇)/一枚郵票看徐州\穆欣欣
早在二○二二年子恩兄便開展此項設計工作,他讓我幫忙聯繫徐州博物館,取得館方授權使用玉龍佩圖像。
如是我見/血與雪的救贖\尹 畫
為何這麼多實力派願意加盟這部影片?我想核心原因在於它聚焦了「拐賣兒童」這一現實痛點。近些年,國家持續重拳打拐,被拐家庭的悲劇屢屢衝上熱搜,這無疑是個需要全社會正視的嚴峻問題。
維港看雲/僑鄉潮韻,總有一個場景讓你淚流滿面\郭一鳴
先說一組數字:長卷中有男女老少上萬人、花木近萬株、各種民俗場景近千個、建築物一千多座、各類船隻四百多艘。這些人物和場景放在韓江兩岸、鳳凰山下、古城內外的地理環境下,構成一幅民初至上世紀五十年代近半個世紀的潮州民俗文化全景圖,氣勢恢宏的構圖、多姿多彩的場面和栩栩如生的各色人物,仿若是一幅現代潮汕版「清明上河圖」。作者李中明老師告訴我,他在十二年前開始構思這幅作品,然後搜集各種資料,七年前動筆,三易其稿,今年十月正式完成。年逾七旬的李老師說,創作這幅長卷的代價是雙眼視力嚴重下降、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但終於完成畢生心願,感到如釋重負。
自由談/品茶·品心\魯 力
近日,應老友、前乒乓球世界冠軍陳新華之邀,赴深圳與他打球、品茶。位於寶安高新區的「冠軍館」,是他會友、打球的一幢三層小樓。一進大廳,一個雍容秀麗的金色「福」字掛在入門處。兩面大牆,一篇《心經》龍飛鳳舞,「菩提薩婆訶」厚重收筆,滿牆行草,頗有懷素之風。因為他曾在全國體育界書法比賽獲得一等獎。新華笑稱,除了乒乓球世界冠軍外,朋友們還給他封了兩個「冠軍」:「書法界的乒乓球冠軍」、「體育界的書法冠軍」。
七日談(北京篇)/為什麼思念「和平公園」\葉 梅
這讓我心中一動,便說我的表舅也來自湖北,表舅前些年已經和我們家取得了聯繫和書信來往,但這次來台灣前我給他寫信卻未曾得到回覆,也不知能不能找到他。廖先生一聽,立刻很熱心地說你把他的住址告訴我,我來查查電話。
繽紛華夏/苗寨「高山流水」敬酒禮\明 德
午間走進苗族風味餐廳,體驗當地特色的長桌宴。長桌如游龍般貫穿整個廳堂,數十人相對而坐,形成獨特的飲食長廊。苗家姑娘頭戴精緻銀冠,身着傳統服飾,端着酸湯魚、臘肉拼盤穿梭於桌間,銀飾相擊發出清脆聲響,格外悅耳。
英倫漫話/另類導賞員\江 恆
「海克力斯?」前排一位女士輕聲問道。「既然你知道答案,為什麼不能說得大聲一點,好讓後面的人也能聽見?」蘭格林克責備了這位遊客,然後讓她按時間順序說出海克力斯的十二項功績。她答不出來,引來蘭格林克翻了個白眼和嘖了一聲。這位女士嘆了口氣,小聲抱怨道「天哪,感覺又回到了學生時代。」
黛西札記/一望遼闊\李 夢
一入展場,便被《遠方》一畫吸引。這件大尺幅畫作曾在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斬獲金獎。畫面內容並不繁複,身着蒙古族服飾的一男一女佔去畫幅前景大半,相伴而立,凝神望向前方。背景簡約,一望無垠平原上隱約見到河水蜿蜒,靜靜流淌。畫家巧妙以側面剪影呈現畫中人物,線條利落而有力量;用紅、藍、綠等高飽和度的大面積色塊描畫人物衣飾,生動卻又不顯浮誇,由此傳遞出草原牧民性格中的淳樸與沉實。
七日談(上海篇)/上海製造\周立民
改朝換代了,朱績崧主編的《英漢大詞典》第三版今春出版,我既不搞翻譯,也不再發誓學好英文,但是,還是在原有的兩版外,立即添置新版,這不過是向幾代詞典人和出版者表達一位普通讀者微不足道的敬意罷了。「陸老神仙」(這是網友們給陸先生的雅號)說《英漢大詞典》「瞄準的是學術性、實用性、知識性、穩定性、趣味性」,(《第一版前言》)第三版主編「文冤閣大學士」(朱績崧的網名)也強調,他們編這樣一部詞典,要讓中國的英語學習者認識到英語不僅僅是托福、雅思這樣的標準化考試。我這個外行在學術性等方面難以評價詞典,在知識性、趣味性上,這部詞典深挖淺嘗都別有趣味。比如Shanghai這個詞條,我第一次知道它還有一個義項:(上海產的)浦東雞。我用AI查了一下,浦東雞可不是泛泛之輩,它又名九斤黃雞,體形大,肉質好,西太后慈禧稱牠是「江南的金鳳凰」。在《中國大百科全書》網絡版上也有專設詞條,非我等「牛馬」可比。跟China也是「瓷器」一樣,老外眼裏的上海名產跟地名直接捆綁了。我問了幾位上海出生的人,他們也是頭一次聽到還有這個說法。作為動詞的shanghai更是道出「冒險家樂園」的時代和地域背景。它的釋義是這樣的:
人生在線/石上一抹綠\姚文冬
比如,有次寫中學時的暗戀,寫到那位女同學轉學了,我倏然失落,繼而迷惘,終至絕望,因為我年紀尚小,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更不好意思打聽她轉去了哪所學校,對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年來說,這無異於永別。如何表達這種傷感的情緒?若用「失落、迷惘、絕望」去直抒胸臆,也未嘗不可,但覺得沒勁也沒味。梗阻於此,幾度想放棄,但到底不捨,於是就在此處磨來磨去,終於磨出了一句話──「那年我十三歲,覺得另一所學校就是另一個星球。」「另一個星球」,讓我找到了表達的出口,也使這篇文章有了亮色。
君子玉言/老屋的思念\小 杳
萬家燈火間,母親的老屋沒有燈光,門是關着的……走進老屋,我有意大聲叫道:「媽,我回來了!」然而,老屋靜寂無聲。
如是我見/馬拉松洪流的啟示\陳 安
他們來自一百三十個國家及地區,從斯坦頓島奔湧而出,經過全市五個行政區,跨過紐約灣、東河和麥迪遜河上的三座大橋,全程二十六點二英里,也即四十二點二公里。肯尼亞男子冠軍用兩小時零八分零九秒跑完,肯尼亞女子冠軍用兩小時十九分五十一秒跑完。
七日談(澳門篇)/澳門:宗教和諧與文明共生\吳志良
這一現象是澳門歷史文化長期演變的自然結果,不僅彰顯了澳門社會的內在和諧和城市特性,更以其包容與共生的實踐,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多元文明如何在同一片土地上相融共生、彼此照亮。
市井萬象/「菊隱个園」
近日,人們在江蘇揚州个園景區「菊隱个園,四時閒趣」為主題的精品菊展上賞菊遊玩。\新華社
人與事/溫暖的記憶\郭曉懿
《天堂電影院》裏的老放映師,留下一地剪片,像留給後人的一片遺產。那些剪片,是他未能說出的話。老放映師留下的無數剪片,是光的記憶。而父親遞給我的無數香蕉,是味道的記憶。那些味道的記憶,更能穿越時光。父親給我的香蕉,便是他溫情的底片。他知道熬夜對身體不好。於是就用最簡潔的方式勸我,打開門,遞出一根根香蕉,說一句「早點睡」。也許,他一生都不會直接表達太多的愛,但在那香蕉裏,藏下所有的心意。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