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靖韜載譽歸來 與樂迷分享奪冠路
沈靖韜昨日攜父母,與鋼琴教育家黃懿倫、廣播處長關婉儀、鋼琴家羅乃新一同出席香港電台現場直播節目《凱旋回歸:沈靖韜樂聚第四台》,並即席演奏比賽曲目及《茉莉花幻想曲》,讓現場觀眾近距離感受其演奏風采。
一路陪伴/沈母:彈琴最重要是享受
沈靖韜的母親談及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強調「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並以陪伴而非干預的方式支持他成長。作為鋼琴老師,她從沈靖韜啟蒙起便一路陪伴,但始終未曾對兒子未來設限:「我從未強求孩子從事特定職業。他的性格喜歡學習各種不同事物,我一直讓他自由發展。」她認為,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間至關重要,與其勉強他走某條預設的道路,不如鼓勵他依照自身興趣探索與成長。
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讚參賽作品多樣化高水準 趙力:中國青年版畫家敢於突破自我
趙力指出,中國版畫從幾十年前的引進與模仿,到如今能夠在全球藝術版圖中佔據一席之地,凝聚着幾代版畫家的不懈努力。趙力說:「通過參賽作品,我能感受到青年版畫家對傳統的尊重與對創新的追求,這正是推動中國版畫藝術不斷前進的動力。」
趙力簡介
趙力,1967年出生,198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並留校任教;1998年獲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中央美術學院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市場研究中心負責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治療研究中心負責人。他亦是國家畫院研究員,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研究員,2009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聯合策展人。
慶回歸28周年/攜手變革創未來 東方明珠更璀璨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表示,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五年以來,香港由亂到治,現正邁向由治及興,經濟發展重拾動能,社會民生煥發新機。特區政府今年慶祝回歸的主題是「攜手治及興,變革創未來」,「只要我們團結一致,社會各界與特區政府攜手努力,奮發前行,變革求新,共建更繁盛的香港,東方之珠將更加耀目璀璨。」
李家超:團結一致 變革求新
他續稱:「辦盛事必須有好的場地。政府因此不斷努力,為各種活動提供更完善的硬件配套。今年三月,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體育基建─啟德體育園隆重開幕,為香港提供世界級的多用途體育和演唱會等盛事設施。啟德體育園開幕至今接近四個月,為香港帶來國際巨星表演和頂尖體育賽事等,精彩紛呈。」
周霽:特區治理面貌一新
周霽表示,當前香港正處於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機遇當前,時不我待。我們要奮發進取、乘勢而上,同心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香港。一是築牢安全底線,堅決維護穩定發展的好環境。夏寶龍主任在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5周年論壇上的致辭,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共鳴,大家都深感香港當前穩定局面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我們要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一國兩制」實踐的全過程,強化國安意識,落實法律制度,築牢法治根基,堅定守護安定祥和美麗家園,讓廣大市民和各國投資者共享安全發展的紅利。二是發揮獨特優勢,全力拓展開放發展的新空間。偉大祖國是香港堅強後盾,巨大的市場、廣闊的腹地、完備的產業體系,為香港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商機。中西合璧的多元文化、與世界對接接軌的制度規則,也塑造了香港國際化大都市的鮮明特質。我們要推動香港深度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全面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國際吸引力,在高水平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三是銳意改革進取,深度釋放創新發展的新動能。開拓進取、靈活應變,成就了我們今日的香港,也是香港開創未來的制勝之道。我們要順應時代潮流,聚焦市民需求,主動識變應變求變,轉變發展理念、持續改革創新,充分釋放全社會蘊藏的巨大潛能,因地制宜培植新質生產力,加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以破局攻堅的智慧為香港發展擴容賦能。
譚錦球:策劃逾500項慶祝活動
他談到,今天的香港正在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處於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讓我們堅定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創造機遇、改革創新、努力發展,與祖國同胞同心攜手。共同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文藝晚會星光熠熠 現場座無虛席
文藝晚會在肥媽與大嶼山國際學校演唱的《友愛長存》中拉開帷幕,接着連同《中年好聲音3》冠軍黃博、亞軍張與辰及季軍劉洋合唱《世間始終你好》。
慶回歸28周年/謝曉瑩:年輕粵劇演員多了展示平台
「國家藝術基金」自2021年起面向港澳地區全面開放一般項目申報。香港青年粵劇演員謝曉瑩、畫家沈平都成功申請到項目資助。《大公報》在今年「七一」前夕專訪兩位藝術家。在回顧自己的藝術生涯時,謝曉瑩、沈平均不約而同地表示,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八年來,他們切身感受到國家對香港藝術工作者愈發重視,對藝術創作的扶持力度大幅提升。他們在拓寬各自藝術道路的同時,亦積極主動地融入兩地藝文融合發展的大潮。
謝曉瑩小檔案
謝曉瑩,創辦香港靈宵劇團並擔任主席。創作及改編逾30部粵劇劇本,如《重生趙飛燕》《畫皮》《小玉恨·轉》等,曾獲香港粵劇金紫荊獎「優秀年輕演員獎」及兩項「優秀新編劇演出獎」等。新編粵劇《馬湘蘭》《畫皮》入選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
老少咸宜/重塑經典戲曲故事
謝曉瑩介紹,劇組創作劇本時,表現的是真心難尋,深入剖析霍小玉的情感世界,講述她在死後的怨氣,面對負心人李益,小玉該何去何從?「傳統的經典,可否有現代觀眾都能喜聞樂見的解讀視角?這也是我們在創作這部劇時的體會,可否激發現代人的同理心?」謝曉瑩表示。
來港40餘載 畫筆不輟 沈平:香港是我心中的港灣
沈平成長於上海,15歲響應國家號召加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擔任美術員17年。1974年入讀浙江美術學院,師從顧生岳、徐永祥,系統學習中西繪畫技法。上世紀80年代,他來港定居,「當年初來乍到,我也不會說廣東話,為了謀生,我一天畫10張漫畫,投在報刊上發表。」
戰勝病魔/左手繪畫 風格轉型
面對殘酷的病魔,沈平並沒有放棄,既然不能用右手畫,可否嘗試用左手?他發現丙烯顏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這種材料比較容易控制,且可以用色塊去表現,讓他從細膩的筆觸轉向同樣可以描繪圖景的色塊點塗。
沈平小檔案
沈平於上世紀80年代來港定居。現任香港文聯顧問、香港美協顧問。作品曾多次在兩地展出,獲中國美術館、香港藝術館、香港大學美術館等多間機構收藏,並多次入選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水彩百年作品展、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