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談(北京篇)/一年半通信,一段彌足珍貴的記錄\綠 茶
又兩年後,重讀這些書信,竟恍如隔世,當時的情緒如今不可能再有,當時的體驗也不可能重來,一切似乎都過去了,而且,很快就會忘得一乾二淨,但所幸,我們以書信的方式記錄了,儘管只是很日常的平凡日子,但如今看來,彌足珍貴。
士多辦館糧油雜貨店 承載人情味
曾經一度街頭巷尾、樓下轉角,總有一家辦館、士多或糧油雜貨店,是人們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載了多少孩童快樂的童年。但隨着大型超市、便利店甚至網購的興起,它們漸行漸遠,逐步消失在城市生活的一角。
話你知/士多辦館
人們通常將二者統稱,實質上可以理解為士多保留了辦館的零售功能。
黃霑與深水埗
根據劉智仁新書《深水埗101》一書的描寫,黃霑的童年故居位於深水埗大埔道248號,深水埗獨特的文化生態,為其提供了豐富的藝術養分。口琴家梁日昭的住所成為了黃霑的音樂啟蒙之地,這地區北河戲院、新舞台戲院(現今的宇宙商場),更是他汲取中西文化的重要場所,各類電影、粵劇表演豐富了他的文化底蘊。
《南京照相館》香港公映 觀眾百感交集
《南京照相館》由英皇電影在港澳地區發行,導演申奧此前執導的詐騙題材電影《孤注一擲》曾獲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最佳亞洲華語電影。電影目前在內地票房已經突破29億元人民幣,觀影人次超過8207.9萬,成為2025年暑期檔票房冠軍。
數讀《南京照相館》
•累計觀影人次:8207.9萬
反響熱烈/「每個人都應該要記住歷史嘅教訓」
•肥媽:我們的歷史一定要被人知道,知道我們當時是多麼慘。事實不是翻舊賬,而是侵略者一定要承認錯誤,承認事實。
香港引進內地優秀影片「提速」
「相比於過去對陣容和特效大片的『迷信』,如今觀影群體更願意為扎實的故事買單。」饒曙光稱,《南京照相館》在製作、故事和表演層面都達到了較高水平,因此在內地上映以來,形成了口碑與票房的雙重共振。
父親黎民偉曾拍攝日軍侵華紀錄片 資深演員黎宣辭世 享年93歲
【大公報訊】黎民偉1913年參與創辦華美影業公司,拍攝香港首部故事短片《莊子試妻》。1923年,他創辦民新影片公司,製作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奠定香港電影基礎。黎民偉的精神,也透過黎宣一脈延續。黎姿曾深情憶述祖父:「其實我真的有這個祖父,我覺得很驕傲,因為他做的東西很不容易。在戰爭的時候,他跟着前線將士一起去打拚,一切都為了國家繁榮,做了很多事。」
港姐2025三甲出爐 陳詠詩「文武雙全」大熱奪冠
今屆港姐以「成就無限可能」為主題搭建選美舞台。大會司儀由錢嘉欒、麥美恩、曾展望、葉蒨文擔任,評審方面,大會評判包括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主席楊傳亮、保良局主席何芷韻、東華三院乙巳年董事局主席何猷啟、香港公益金籌募委員會委員孫鍾婉琪、GP能源科技執行副主席羅揚傑;亦邀請鄺美雲、張敬軒、衛蘭、李治廷、劉佩玥擔任演出嘉賓。
七日談(香港篇)/七夕,不止是七夕\何志平
梁實秋曾說,「節日的意義,在於讓平凡的日子有了念想。」七夕便是這樣一個承載着千年念想的日子,它從星辰中走來,在時光裏沉澱,最終成為刻在中國人骨子裏的浪漫符號。
抗戰勝利80周年/烽火戰歌點燃「旗正飄飄」音樂會
大公報記者 郭悅盈(文、圖)
創新改編展現歌曲氣勢
黃乃威稱,今次演出的歌曲誕生於戰爭年代,當時的條件非常簡陋,很多時候並沒有齊全的樂器,「有時候只是用筷子敲擊,或者用簡單的號角代替,卻依然能感染人心。」這也讓他在今天演繹時更想透過鋼琴的豐富音色,補足當年的空缺,讓音樂呈現得更完整。
七日談(廣東篇)/孫犁與《大公報》的情緣\侯 軍
事實上,孫犁自青年時代就與報紙結下情緣——他在《寫作漫談》一文中,曾這樣回憶:「我住在石駙馬大街的一個小公寓裏,所過的生活,形式上頗類似一個作家。我也給報紙投稿。」
幕後匠心打造 《大狀王》視聽想像
在《大狀王》中,那個如同命運羅盤般不斷旋轉的雙層舞台,無疑是整個視覺敘事的靈魂。巨大的圓形轉台之上嵌套一個可獨立運作的方形轉台,兩者的精密協作,幻化出公堂、回憶、水下世界乃至「心理煉獄」等情景。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