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師友原作遺珍展閉幕 「雪泥鴻爪」大師真跡引人入勝
本次活動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徐悲鴻藝術委員會、新界鄉議局、一帶一路優秀文化傳承發展促進會、群言出版社、徐悲鴻藝術協會聯合主辦。
任達華:廣東美術大展 了解歷史的絕佳素材
今次展出的作品,不少都是藝術大家創作的水墨畫。任達華認為,這類作品最讓他觸動的是,畫家憑藉簡單的線條和筆觸,就已經能表達意境。他稱讚展覽很震撼,自己也喜歡水墨畫的黑與白,以及廣東畫家對色彩的表達。他表示觀看展覽之後,自己的想像空間得到延展,之後也會創作一些反映人與自然的作品,「我會用攝影的方式拍下見到的祖國的大好河山,再將它們都畫下來。」
展覽留言簿留言:
•策展工作做得很仔細,展品亦是精彩。
「剪韻傳香江」展現非遺魅力
此次剪紙藝術作品展為陳靜怡首次來港舉辦,活動由粵港澳惠山同鄉聯誼會牽線,結合親子共創坊及展覽等多元形式,促進兩地文化交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兩地社區的交融互鑒與創新發展。
「心經簡林」6·5起翻修暫停開放
為減少工程對市民及遊客的影響,旅遊事務署會在翻修工程全面完成前,適時逐步開放「心經簡林」予公眾參觀,並將透過不同渠道發放有關「心經簡林」逐步開放的資訊,方便市民和遊客規劃行程。視乎實際天氣及工地情況,預計所有翻修工程將於2026年第四季完成。
黃孝逵:大展薈萃高水準作品盡顯功力 美術展讓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芒
香港著名畫家黃孝逵認為本次展覽讓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芒,十分難得、不容錯過,尤其是對於香港的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而言,「學畫要有好作品才能學,香港藝術家普遍對於1949年之後的內地藝術作品缺乏了解,這次展覽是一個很好的補課機會。」\大公報記者 徐小惠
觀眾有Say
香港城市大學黃同學:我在廣東長大,這次能在香港看到來自家鄉的美術展,感到很親切。整個展廳都很好逛,布展彰顯誠意,特別是每個展廳還配有多媒體設計,令畫作動起來,都很有創意。整體設計,對我自己的專業學習也都有很大啟發。
流連忘返/朱潔儀:既是藝術享受又啟發創作
朱潔儀於1989年獲選「香港小姐」亞軍,後師從王無邪學習繪畫,亦學習過嶺南畫派的畫作,在展廳欣賞畫作,目之所及,令她覺得很感動:「這些廣東的美術作品、藝術家,他們用畫筆去書寫時代,展示時代特色。」
展訊
展期:5月22日下午2時至晚上7時30分
鋼琴家柏尼夫暌違十載重臨香江
是次演奏會的曲目包括貝多芬的《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作品十三,「悲愴」》和《升C小調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作品二十七之第二首,「月光」》,另選奏多首葛利格《抒情小品集》的作品,包括〈祖國之歌〉、〈搖籃曲〉、〈祖母的小步舞曲〉和〈夜曲〉等,以饗知音。
「其命惟新」綻放中華文化新魅力
北師香港浸會大學助理教授、香港藝評人譚達強一連兩日到展覽現場參觀。他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再看一次這個展覽,我更加感受到廣東美術的『開風氣之先』。展覽中嶺南畫派的畫作既有中國畫特有的詩意,又把西方畫法中對顏色的運用吸收進去。在題材方面,廣東畫家還利用當時學習到的西方技巧,去畫常出現在中國畫中的意象,比如一些山水、動物,李鐵夫的《盤中魚》和丁衍庸的《三魚圖》就很有代表性,我們畫魚這個靜物意象其實還有『年年有餘』的想法在裏面,但是在這些展品的技巧上又可見印象派或野獸派的一些影子。」
觀眾有Say
展覽選在香港舉辦,我覺得很合適。香港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吸引眾多旅客和觀眾匯聚於此。相較於其他城市,香港的觀眾群體更廣泛,大家對文化藝術的接受度也比較高,這樣的環境有助於推廣廣東藝術和文化。
話你知/粵港接力 漫畫抗戰
上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宣導的新興版畫運動蓬勃興起,廣東成為重要策源地。與此同時,廣州漫畫界也異常活躍。廖冰兄、李凡夫等漫畫家以畫筆為武器,積極投身創作。
特寫/導賞員的一天
「有時一個團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十個人,然後隨着導賞的進行,越來越多的觀眾加入我們的隊伍,到最後常常會變成三四十人都在圍着聽。」王楠認為,今次展覽規模空前,在香港很難看到如此高規格的中國畫展,對觀眾而言,這是一次很好地了解廣東美術的機會。她提到,參與導賞的現場觀眾從老人到小朋友都有,大家最感興趣的作品要數關山月的《報春圖》和黎雄才的《迎客松》,「其實大家對於這些作品背後的故事都很感興趣。展場有一個閱讀區,那裏總是有很多觀眾在細細閱讀各種刊物和研究資料。香港也有很多對中國畫感興趣的市民,這次的展覽對大家而言是一次欣賞學習原作的好機會。」\大公報記者 徐小惠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