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談(香港篇)/人間至味是「飲茶」\何志平
我的童年,便是和爺爺上茶樓開始的。
探討人與自然共生 紀錄片《早鳥》亮相香港國際電影節
紀錄電影《早鳥》歷經三年多的精心策劃及製作,是鳳凰衛視集團大型文化公益項目《香港自然故事》的成果之一。該項目由鳳凰衛視集團和華潤集團聯合出品,鳳凰衛視集團和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共同發起。
陳少琪梁詠琪合作主題曲
導演蔡瑞琦談及拍攝的挑戰時表示,今次拍攝要上山下海,所以會比平時一般的拍攝多出很多困難。四位主角亦很重要,他們願意接受採訪並分享其人生故事,令她很感恩。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4·26起上海展出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上海站展覽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和M+聯合主辦。配合展覽開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於4月25日舉行開幕圓桌「反思、偏見、實踐:貝聿銘與中國」。兩間博物館亦將於6月19日共同主辦一場免費公眾講座,由貝聿銘的兒子、建築師兼貝氏建築事務所董事長及創始人貝禮中與藝術家徐冰主講。這是「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的其中一項活動。
七日談(海外篇)/清渠濯沃土\吳 捷
因為生長在大城市,不事稼穡,「天下黃河富寧夏」,在我看來就是「躺贏」:黃河一過,附近地區的農業自然而然就發達了唄。來到銀川平原方知,如果沒有兩千多年來引河、開渠的辛勞與經驗,就無法養育「塞上江南」的風景與豐足。銀川,正是一個露天的「灌渠博物館」。
嚴迅奇:構建建築與自然對話
新翼位於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另一側的斜坡之上,狀若文物館館藏之一、張大千的《山水四屏》中的奇峰山石,自山體中橫空而起,「新翼從原有文物館的展廳橫向延伸,以及懸臂式的建築建構,都是我從《山水四屏》中獲取到的靈感,令展館如浮在山體之上,也克服了地理環境為設計帶來的挑戰。」
空間設計與校園山景相得益彰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新翼展廳正在舉辦「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藝術與文化」展覽,展出來自中大文物館和上海博物館等本地及海內外珍藏共193件文物展品,涵蓋書畫、漆木器、竹刻、文房四寶、陶瓷等各類器物,其中9件為國家一級文物,彰顯16世紀末至17世紀中葉晚明時期的文化發展脈絡和特色。展期至7月20日。
七日談(海外篇)/清渠濯沃土\吳 捷
因為生長在大城市,不事稼穡,「天下黃河富寧夏」,在我看來就是「躺贏」:黃河一過,附近地區的農業自然而然就發達了唄。來到銀川平原方知,如果沒有兩千多年來引河、開渠的辛勞與經驗,就無法養育「塞上江南」的風景與豐足。銀川,正是一個露天的「灌渠博物館」。
嚴迅奇:構建建築與自然對話
新翼位於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另一側的斜坡之上,狀若文物館館藏之一、張大千的《山水四屏》中的奇峰山石,自山體中橫空而起,「新翼從原有文物館的展廳橫向延伸,以及懸臂式的建築建構,都是我從《山水四屏》中獲取到的靈感,令展館如浮在山體之上,也克服了地理環境為設計帶來的挑戰。」
空間設計與校園山景相得益彰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新翼展廳正在舉辦「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藝術與文化」展覽,展出來自中大文物館和上海博物館等本地及海內外珍藏共193件文物展品,涵蓋書畫、漆木器、竹刻、文房四寶、陶瓷等各類器物,其中9件為國家一級文物,彰顯16世紀末至17世紀中葉晚明時期的文化發展脈絡和特色。展期至7月20日。
紙本閱讀仍佔主流 AI助學成趨勢
新青年論壇理事鄧咏堯公布調查結果時表示,閱讀載體正在轉移,紙本閱讀仍佔主流,閱讀習慣在電子化時代下正在逐步轉型。過去三年,紙本書年均閱讀量中位數從8本銳減至5本,傳統閱讀百分比下跌至61%。與此同時,七成受訪者每日投入電子閱讀時間逾半小時,長者群體更接近八成。年輕族群偏好「碎片化內容」,長者以新聞為主。
七大時尚生活及授權類活動月杪揭幕
昨日貿發局舉行記者會,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介紹表示:「今年七大時尚生活及授權類展覽與會議,將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創意設計與功能性產品,回應最新市場需求,包括銀髮市場,並聚焦可持續發展與新型物料。集中展期可為買家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採購選擇,並有助開拓跨行業與跨領域的商機,締造協同效應。」
第4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
《懺悔有時》導演中島哲、監製成瀨保則、《搖籃凡世》導演張吉安、主角廖子妤與袁富華、焦點影人古天樂、日本女演員安藤櫻齊現身開幕禮。
展訊
●香港時裝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