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
集團簡介
報史館
品牌活動
媒體矩陣
個人中心
退出登錄
集團簡介
集團動態
媒體矩陣
品牌活動
大公報
香港文匯報
名人館
領導關懷
大公報故事
一份報紙的抗戰
報界宗師張季鸞
民主報人徐鑄成
報業公會獲獎
集團活動:
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
香港ESG榜單年度評選
「金紫荊獎」頒獎禮
2023感動香江頒獎典禮
海外華媒組織年會
青年活動:
范長江行動
未來之星
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
青少年書法大獎賽
全港青少年徵文比賽
要聞
香港
內地
視頻
評論
兩岸
國際
經濟
娛樂
文體副刊
大文號
港飲港色
大文健康
要聞
香港
內地
視頻
評論
兩岸
國際
經濟
娛樂
文體副刊
大文號
港飲港色
大文健康
要聞
港聞
中國
社評
論壇
經濟
地產
國際
體育
文化
副刊
小公園
大公園
教育
井水集
經濟觀察家
縱橫談
公評世界
點擊香江
井水集/「考公」人數上升的背後
應聘公務員熱情上漲,是多方面因素造成。在市場大環境變數增加、整體失業率稍微上升的情況下,更多年輕人為求穩定收入和職業保障,轉向公務員體系,這與內地近年的「考公潮」效應相似。另一方面,自2023年起,特區政府擴大招聘資格範圍,允許升讀大學三年級的學生申請公職,吸引更多早期人才,這推高了申請人數。
16小時前
井水集/「出海專班」大有可為
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內地企業出海發展是大勢所趨。有調查顯示,85%受訪內地企業計劃拓展海外市場,其中28%的目標市場為中東,27%為南亞地區。內地近年也出台了不少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向海外發展。
2025.10.07
井水集/加快遊艇「自由行」
香港擁有1180公里海岸線和263個島嶼,是發展海島遊的絕佳地區。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指出,會優化遊艇產業配套,推廣高端遊艇旅遊,包括增加約600個遊艇新泊位,涵蓋前南丫石礦場、香港仔避風塘擴建及紅磡站臨海項目;推進「機場城市」遊艇港灣建設,額外提供超過500個泊位,等等。新政策具有前瞻性,更切合了香港的優勢和未來所需,令業界倍感振奮。
2025.10.06
井水集/新鐵路,新標準
由於歷史的原因,香港基建曾長期採用英國標準。儘管英國標準具有一些優勢,但應用於香港的鐵路建設,存在不少弊端。英國標準認證程序繁瑣,創新不足,造成了較長的建設周期。英國標準對材料和設備的本地化要求高,香港建鐵路對英國的資源依賴高,大量進口加重了建造成本。鐵路出現故障需要維修時,無論是更換零部件還是聘請技術專家,都是耗時費日。
2025.10.04
井水集/月餅「新勢力」
月餅之創新,首先體現在口味之變。曾幾何時,以蓮蓉、豆沙、五仁為餡料的傳統月餅佔據了幾乎所有中秋夜的飯桌,後來冰皮月餅異軍突起,近年則是奶黃月餅大行其道。連續多年贏得世界食品品質金獎的奶黃月餅,今年仍然大賣,但已經不能獨領風騷。年輕一輩的消費者更加注重健康及新奇體驗,各種水果月餅、抹茶月餅、朱古力月餅等創新口味應運而生。數據顯示,新款月餅的銷量增速遠超傳統月餅,這是消費主體換代帶來的必然結果,商家必須迎頭趕上,投其所好。
2025.10.03
井水集/旅遊業新風貌
就景點而言,剛開幕的新地標就有多個,包括啟德體育園、西沙Go Park、注重探索和歷奇的機場航天城11Skies、全新的灣仔合和商場,以及長沙灣甲級商廈83瓊林街。社交媒體廣為推介,引起內地遊客前往一探的強烈興趣。早已是旅遊勝地的西九文化區,今次舉辦華服嘉年華,展出逾12米高的「紫霞仙子」花燈,吸引大批市民和遊客前往打卡。
2025.10.02
井水集/中央對港無比關愛
兩艘艦艇昨日清晨在香港特區政府船隊、解放軍駐港部隊艦艇伴航下,緩緩進入香港附近水域。戚繼光艦身上掛有「向海圖強擔使命 愛民護港踐初心」、「強軍逐夢向深藍 魚水情深滿香江」的橫幅;艦後甲板上,100餘名官兵擺出「76」字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和香港市民送上祝福。
2025.10.01
井水集/無障礙生活
香港在殘疾人士權益保障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殘疾人士乘坐巴士和地鐵等交通工具時,會得到司機或乘務人員耐心協助,其他乘客則禮讓殘疾人士優先上車,這是香港最美的風景線之一。政府建築物100%達至無障礙標準,公共網站達標率接近100%,投票站達標率逾九成。
2025.09.30
井水集/發展旅遊靠創新
南方氣候溫暖,冬天無雪,南方人要滿足對雪景及冬季運動的好奇心,過去只能選擇在冬天,去哈爾濱這樣的地方過把癮。但科技進步加上思維創新,將昔日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2025.09.29
井水集/簡樸房作用大
條例要求分間單位須滿足一系列客觀標準,包括最低面積、最低高度、消防安全、結構安全、獨立廁所、供水要求、通風透明、獨立電錶等,並在取得「簡樸房」的認證後,方可合法出租作居住用途,違規者須負刑事責任。換言之,「簡樸房」並非「劏房」的簡單改名,而是具備了一系列適宜居住的標準,讓租戶能以合理的價錢,租到符合條件的住房。
2025.09.27
井水集/韌性城市
美國《紐約時報》和英國BBC在相關報道中,比較了「樺加沙」對菲律賓、台灣及香港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雖然沒有公開稱讚香港的抗災表現,但已意在不言中。
2025.09.26
井水集/強化防災教育
特區政府一再呼籲市民,惡劣天氣下盡量不要外出,更不要做行山、游水、追風逐浪等危險動作。絕大部分市民積極配合政府的防災措施,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畫面。有人登上獅子山,並在獅子頭停留;有狀似一家四口在柴灣海旁觀浪,而這發生在前日有母子在觀浪期間被大浪捲入水中差點送命的嚴重事故之後;也有4人僅以白毛巾遮體,在橫風橫雨的街頭跑步。
2025.09.25
井水集/敬畏大自然
這一類樂極生悲的事故,過去其實已發生過很多次。每次有颱風來襲,海邊湧起白頭巨浪,高達數米,總有一些追求刺激者前往觀賞打卡,險情處處,這不僅是對本身生命安全的漠視,也將救援者置於危險境地,是非常不負責任之行為。
2025.09.24
井水集/「菜籃子」供應充足
大公報記者昨日到訪位於惠州博羅的供港蔬菜基地,菜畦裏一片忙碌。晨霧未散,已有60多名工人分散在500畝菜地裏,彎腰收割菜心和芥蘭,一天就收了3萬斤。基地負責人表示,颱風來臨前夕都會搶收地裏的蔬菜。可以說,在颱風面前,農戶與消費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前者要搶收減少損失,而後者要確保供應無虞。
2025.09.23
井水集/吸引頂尖人才來港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強調,AI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香港具有強大的優勢,有望成為全球AI發展樞紐。AI發展人才是最關鍵因素,香港在此方面要有創新舉措。
2025.09.22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