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政策組聯手中國社科院今日在政府總部舉辦國際論壇,聚焦「多極世界格局下的經濟變革」,包括兩位來自美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等眾多嘉賓出席,這是香港軟實力的彰顯。在當前國際地緣政治複雜化、學術交流頻遭政治干預的背景下,「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所擁有的學術自由環境以及「內聯外通」獨特優勢,使得香港成為吸引高端人才的磁場。
這兩位重量級學者分別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Joseph E. Stiglitz和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Michael Spence,以批評美國保護主義導致市場失靈聞名,他們願意參與論壇,是對香港學術開放和包容的高度認可。其中Spence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已與美國不相上下,而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雙方並駕齊驅。香港聚焦跨境合作,與內地聯手攻克「卡脖子」技術,不僅能鞏固自身國際科研高地的地位,更可能為全球科技合作提供一條超越地緣政治博弈的新路徑。
事實上,香港近年正快速崛起成為國際高端人才的聚集高地和國際創科中心,國際頂尖學者正排隊來港,除了出席論壇,更加盟本港高校。這包括: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Ference Krausz就任港大理學院物理學系講座教授: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Fraser Stoddart擔任港大化學系講座教授;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出任嶺南大學高等研究院榮譽院長。
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公布的世界人才排名中,香港排名快速躍進,由前年的第16位上升至去年的第9位;今年更升至第4位,這是香港歷來最佳排名,也是亞洲之冠。
香港的成功絕非偶然,當美國收緊簽證政策、針對特定高校實施學術限制時,香港憑藉開放自由的學術環境、國際化的科研平台、亮麗的科研發展環境、政府主導的全球招才政策,成為全球頂尖學者「避風港」。香港需要繼續積極作為進一步提升引才、留才、育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