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斐然/投推署助千三企來港 引資1600億
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香港正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和把海外企業「引進來」的雙向「跳板」,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與資金,正是對「投資香港」最堅實的回應。\大公報記者 李樂兒
協助190間家辦在港開展業務
10間中東家辦部署來港
入境移民申請1500宗 投資460億
為豐富香港人才庫和吸引更多新資金,特區政府去年推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允許在港投資3000萬元的資產擁有人來港發展。陳浩濂表示,新計劃的優化措施推出後,每月申請數字明顯增長,今年3月至5月平均每月達150宗,反映申請人及市場對新計劃的信心日益增強。截至2025年6月底,投資推廣署已接獲超過1500宗申請,所有申請預計將為香港帶來超過460億元投資額,其中超過670個申請人獲正式批准。
議員提十項建議 吸引企業來港上市
同股不同權市值門檻減半至200億
中國外儲六連升 續增持黃金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留意到,6月美匯指數跌穿97關口至96.7,為2022年以來新低,歐元、英鎊兌美元單月分別累升3.89%和2.1%。非美元貨幣升值,債券、股票等全球資產價格的上漲,對中國外儲帶來有力支撐。
創新科技/數字資產規管完善 港打造代幣化樞紐
邊卓群表示,建立完善的合規框架,將能吸引更多產業和金融資產進駐;借助先進技術,可形成新型數字資產交易場所,進而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並引導資金配置至香港,最終提升其在全球數字資產領域的影響力。
穩定幣運營商探討落戶
許正宇:擬年內發個位數牌照
華夏基金:研與夥伴推穩定幣產品
事實上,穩定幣的使用能大幅提升投資者資金流動效率,及減少兌換成本,華夏基金(香港)將會與代幣化存款參與方,包括螞蟻國際、渣打銀行、滙豐銀行等聯動應用,強化跨管道支付和基金申贖場景,隨着法規生效,專案有望成為行業內「零售+機構」客戶使用的標準支付方式。
相得益彰/穩定幣與RWA重構傳統結算體系
香港中華煤氣首席財務總裁楊磊明則表示,能源產業擁有很多固定收入的資產,跨境貿易的交易額亦很大,他認為,穩定幣能為跨境貿易提供一個良好的渠道。此外,協鑫集團副董事長、協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費智還提到了RWA在光伏資產中的應用,以及其對綠色轉型和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要求的符合性,認為RWA能為穩定幣提供堅實支撐。
北水逆市流入120億 撈盈富美團建行
恒指昨日南向資金淨流入增至120.6億元,較上日增加80.54%,並創自5月6日(當日淨流入134.7億元)以來最高水平。此外,北水已連續第二個交易日錄得淨流入,累計流入187.5億元,對上一次連續兩個交易日淨流入是5月28日。北水交易成交額佔香港市場成交額也由上個交易日的25.44%增至26.25%,為7月3日後新高。而且,本月北水已累計流入207.3億元,屬連續第25個月流入。港交所的數據顯示,昨日港股通淨流入首五位依次為盈富基金(02800)、美團(03690)、建設銀行(00939)、騰訊 (00700)及快手(01024)。
MPF半年人均賺2.4萬 港股基金飆22%
截至6月30日,2025年強積金表現亮眼,26個附屬基金類別全線上升。當中以香港股票基金(追蹤指數)表現最突出,升幅達22%。陳銳隆表示,美股估值偏高(P/E約25倍),港股(P/E約15倍)仍具吸引力,加上新股市場持續暢旺,銀行體系結餘「水浸」均有利港股表現。他預期美聯儲將由鴿派接任主席,有利市場氣氛,建議高風險投資者可考慮內地及香港基金,低風險者則可配置債券基金,保守基金則適合保本,但回報或因拆息下降而受壓。
中企新風采/港航運業數字化 縮短貿易結算周期
招商輪船首席數字官宋開相信,香港有條件成為全球航運數字化的樞紐,主要是本身擁有相當大優勢。包括金融與法律優勢:香港的開放金融市場與靈活法律環境支持數字貨幣、區塊鏈等技術試點,為數字化航運提供政策保障;人才與文化優勢:香港擁有國際化視野與雙語人才,吸引全球航運與科技精英,促進技術創新與文化交流;背靠祖國優勢:依託內地強大的實體經濟與製造能力,香港將數字技術與實業結合,打造獨特的航運數字化模式;地緣優勢:作為大灣區核心,香港連接亞太與全球市場,試點項目如電子單證已輻射東南亞。招商輪船的探索表明,香港可通過技術與政策創新,引領全球航運數字化轉型,成為行業樞紐。
香港航運業優勢突顯
香港成為全球航運數字樞紐四大支柱
創新發展/探索數字貨幣結算 促全球貿易多元
鞏固香港國際金融地位
另闢蹊徑/聯手高校研智能航行 實現綠色轉型
與清華合研應用系統 成本縮減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