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襲台致2人罹難逾600傷 國台辦表關切
颱風「丹娜絲」在6日深夜登陸台灣嘉義後,7日上午6時許從桃園、新竹交界附近出海,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635人受傷,66萬餘戶斷電,10多個縣市停班停課。它是120年來首個登陸嘉義的颱風。由於「丹娜絲」登陸幾乎直撞中央山脈,導致其結構遭破壞,已於7日清晨5時許由中度減弱為輕度颱風。
抗聯老兵憶抗日事跡 台青年補抗戰歷史課
正值「七七事變」88周年紀念日,當天行程的重要一站,便是拜訪95歲高齡的東北抗聯老戰士王濟堂。這位歷經抗戰烽火的英雄,用自己的一生書寫着傳奇。他的故事,不僅是個人與侵略者鬥爭的英勇篇章,更是那段波瀾壯闊抗戰歷史的生動縮影。台灣媒體記者們懷着崇敬與好奇,走進王濟堂老人的世界,聆聽那段永不磨滅的抗戰記憶。\大公報記者 于海江、王欣欣哈爾濱報道
台媒體人:從台灣課本所學抗戰史簡短粗淺
對抗戰歷史有全新認識
台團體批「媚日史觀」 促賴當局正視台民眾抗日史實
活動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外進行,表達紀念抗戰勝利與反對「台獨」分裂的訴求。主辦單位表示,近年來民進黨當局鼓吹「台獨」史觀,推行「去中國化」政策,蓄意曲解歷史,嚴重損害兩岸關係政治基礎,破壞民族團結,將台灣一步步推向兵兇戰危的境地。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不僅是為了緬懷先烈、弘揚民族精神,更應以史為鑒,正確認識台灣屬於中國的歷史脈絡與法理依據。
隔海觀瀾/大陸航母何時來 台民眾熱盼是賴當局的夢魘\朱穗怡
香港這股「航母熱」也感染了台灣社會,引起島內輿論關注和討論。島內有人稱讚「山東艦到訪香港是一絕」,因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是各國人口進出較多的地方,大陸航母訪港,可以警告一些勢力勿搞太多花樣」。還有台灣網友問「(山東艦)何時能訪台?希望未來也能來台灣島的港口,讓台民眾參觀」。
習近平考察山西陽泉 向百團大戰烈士獻花籃
當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他察看企業生產車間和產品展示,同現場工人親切交談,了解山西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抗戰勝利80周年/日軍華南細菌戰 港難民淪活人試驗品
日本學者松野誠也7日向廣東省檔案館捐贈侵華日軍華南細菌戰「波第8604部隊」名冊的彩色掃描件。這是該部隊名冊首次在中國國內整冊出現,印證了此前「波第8604部隊」老兵證詞和倖存受害者口述史料的真實性。有專家認為,侵華日軍華南細菌戰的受害者「可能比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還要多」。\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廣州報道
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儀式在京舉行
北京盧溝橋畔,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莊嚴肅穆。上午9時,儀式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奏響《義勇軍進行曲》,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隨後,全場肅立,向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默哀。
倖存者言/「日軍製造『理由』要把我們整死」
何瓊菊的兒子、逃難時僅八九歲的馮芳標對南石頭印象深刻:「船上的人數一天天減少……當時日軍製造『理由』要把我們整死,或讓細菌在我們身上互相傳染。」
記者手記/粵港難民之墓 不該遺忘的歷史
記者隨機詢問周邊住戶,大部分人對這段駭人聽聞的歷史一無所知。更讓人痛心的是,在社交媒體上,「紙廠小區」被打上「日系」標籤,是頗受攝影愛好者青睞的「出片聖地」。
抗戰勝利80周年/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 年內京港首演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月7日在北京聯合宣布,聯袂打造原創音樂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在北京和香港首演,並將在《大公報》抗戰時期輾轉辦報的天津、上海、漢口、重慶、桂林等地演出,隨後進行國外巡演。\大公報記者 王珏、蘇雨潤北京報道
總撰稿朱海:為《大公報》抗戰精神淚流滿面
《大公報》六遷報館 抗戰吶喊從未停止
抗日航空英烈後人 向紀念館贈珍貴銀杯
王建達,甘肅蘭州人,任空軍第十一大隊第四十三中隊少尉飛行員。1944年6月24日,王建達在成都太平寺機場執行飛行訓練時不幸失事,壯烈犧牲,時年二十歲。1946年7月7日,在「蘭州追悼抗戰死難軍民大會」上,王建達英烈親屬獲贈一隻珍貴的「功高雲漢」紀念銀杯。
731部隊原成員證言:我解剖過300多個「馬路大」
「馬路大」是被進行人體實驗的人
日本教科書污衊盧溝橋事變中方先開槍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為達到以武力吞併中國的企圖,悍然炮轟宛平城,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88年後,日本的教科書將事件真相篡改為日中雙方對等的相互攻擊,甚至顛倒黑白,污衊中方先對日軍開槍。這類說法,與日本右翼洗腦機構──靖國神社游就館中的說辭完全一致。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