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明起訪朝 將出席朝鮮勞動黨建黨80周年慶典
有記者問:發言人能否介紹李強總理訪朝背景和中方期待?
「沒有短板」的完美戰鷹殲-16
殲-16是我國的一款四代戰機,它被稱作戰場的多面手,豐富的掛彈量使它既可以執行對空,也可以執行對海、對地等多種作戰任務。此外它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作戰平台,在它的基礎上我們還有殲-16D這樣的電子戰機。
紅色旅遊景區 沉浸式演藝受追捧
有遊客表示,親身參與大型紅色沉浸式演藝和節目,感覺不再是被動的「旁觀者」,而是成為歷史事件的「參與者」,思想也在互動參與中實現昇華。
特稿/「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在白公館,來自南京遊客杜先生表示,「以前只在書上看了江姐和小蘿蔔頭的故事,這次實地參觀後對他們的事跡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孩子還專門獻花,體會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突出體驗/港人深圳度假 最愛「古風+潮玩」
作為深圳客家文化的活態博物館,國慶中秋雙節期間,甘坑古鎮推出「甘坑花月夜」2.0活動。在光影夜遊體驗上,以聲、光、電為筆墨,將古村田園打造成「無頂藝術館」。夜幕降臨,千盞湖燈如星河傾瀉,非遺打鐵花在3米高空綻放成金色雨幕,漢服舞者踏水而舞,水幕投影將客家山歌與童謠轉化為動態畫卷。
「主旋律」大作領銜 國慶檔票房破17億
另外,截至7日18時,今年國慶檔期總場次達362萬,刷新中國影視國慶檔場次紀錄。多部國慶檔新片宣布下調最低結算票價,讓觀眾能以更實惠的價格走進影院。\大公報記者 任芳頡
業界觀點/「電影+」串起多元場景 拓消費增長極
張書虎分析稱,假期期間,多部熱映影片的取景地隨之成為旅遊打卡點,「電影+」打破了影院的物理邊界,一張票根能串聯文旅與美食,兌換景區優惠、餐飲折扣。電影IP能激活實體空間,讓觀影延伸為一場線下體驗。與此同時,「電影+」也重構了創作與體驗,如在影片中融入非遺、戲曲等元素,以及通過「電影+民樂」「電影+XR」等形式讓觀眾從「看電影」變成「入電影」。
可彎折20000次!中國固態鋰電池大突破
固態鋰電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視為下一代儲能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然而,傳統固態電池中電極與電解質之間的固─固界面接觸不良,導致離子傳輸阻力大、效率低,嚴重制約其實際應用。
雙向奔赴 「雙節」日均逾200萬人次出入境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上海浦東、廣州白雲、北京首都等大型空港口岸出入境客流穩步增長,預計日均出入境旅客分別達10.1萬、5.1萬、4.6萬人次。粵港澳大灣區多地推出豐富的節慶活動。據珠海邊檢總站統計,長假前五天該總站共查驗出入境人員約352萬人次,同比增長4%。預測國慶、中秋長假當地各口岸出入境總量將達616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超35%。「水上遊覽港珠澳大橋」的活動項目在長假期間備受青睞。據港珠澳大橋海事局提供數據,截至10月5日晚,已安全保障近16萬人次旅客通過水上通道出行。
廣東親子「科技遊」 機器人「陪玩」
「我可以走路、跳舞、聊天,還能唱歌和做各種酷炫動作,隨時準備陪伴你哦。」一進入展館大廳,機器人「笨笨」就和遊客打招呼介紹自己,還不時來個飛吻,引起現場歡呼。它化身假期期間的展館「迎賓員」,每天都與現場的小觀眾互動問答、送禮物,為大家開啟神奇的科普之旅。
「十四五」灣區互聯互通/規則「破壁」 港人北上養老更舒心
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2025年發布的《數據透視》顯示,截至2024年年中,有近10萬名65歲及以上香港長者定居廣東,比過去十年間激增了40.5%。目前,「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認可服務機構總數已增至24家。這波北上養老潮流得益於灣區在跨境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方面的規則對接與機制銜接上持續「破壁」,促進灣區民生「軟聯通」,讓粵港澳「一家人」的願景不斷走入現實。\大公報記者 李紫妍廣州報道
「十四五」灣區民生融通成果
•「一簽多行」「一周一行」政策便利粵港澳三地人員往來交流
惠及民生/「港澳藥械通」 家門口享國際先進藥械
依託「港澳藥械通」政策支持,越來越多大灣區居民在家門口用上國際先進藥械。
跨境醫療/「長者醫療券」 灣區內地9市全覆蓋
港長者赴穗求醫 迅速解除病患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