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專家解讀/更多國家轉向中國 經濟是重要原因

2025年上合組織峰會將於8月31日在天津市舉行。中國社科院教授、國際關係專家賀文萍對《大公報》表示,從官方釋出的名單可見,此次峰會將有20多位外國領導人和10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參加,將成為上合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這也表明上合組織在國際舞台中的影響力和地位明顯上升。

賀文萍舉例說,數年前在美國祭出「印太戰略」時,有些東南亞國家試圖在中美兩大力量中找個「舒服」位置,如今這些國家已明顯轉向中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是經濟。中國和東盟的貿易額,10年前才4720億美元,而到去年已高達9823億美元。更重要的是合作的深度,中老鐵路一開通,老撾就從「陸鎖國」變成了「陸聯國」,雅萬高鐵則將雅加達到萬隆的路程從3小時縮短到40分鐘。比起只喊口號的某些國家,中國給出的都是實打實的東西。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與另一個市場綁得越來越緊,光靠軍事威脅,是沒有震懾力的。」賀文萍指出,這次中國舉辦上合組織天津峰會,東南亞國家打破慣例高規格出席,更像是把集體選擇擺到了明面上。

香港可成為轉口貿易集散地

提到香港在其中的機遇,賀文萍認為,香港可以用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紅利,與深圳等高科技發達的城市聯動,與東盟等國展開新的合作點。同時,還可利用其自由港的地位,成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轉口貿易集散地,當好「前哨」。\大公報記者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