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期3個月的「粵遊粵紅」第三屆廣東紅色旅遊季22日在東莞啟動,百餘項系列活動陸續展開,串連10城45處舊址的粵港澳大灣區「東江縱隊」文物主題遊徑亦正式發布。
其中,6處位於香港的抗戰舊址入選粵港澳大灣區「東江縱隊」文物主題遊徑,包括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羅家大屋)、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文化名人大營救中轉站之一適廬、港九大隊成立舊址(黃毛應村玫瑰小堂)、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大公報記者 帥誠東莞報道
在當天的啟動儀式現場,主辦方廣東省文旅廳和東莞市政府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東江縱隊」文物主題遊徑,該遊徑選取廣州、東莞、惠州、深圳、韶關、河源、梅州、汕尾、香港、澳門10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抗戰舊址、遺址45處,串聯成紅色遊覽路線。
其中,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羅家大屋)於1930年由巴拿馬華僑羅奕輝建造,抗日戰爭時期,羅氏家族11人參加東江縱隊港九大隊,人稱「香港抗日一家人」;位於香港元朗十八鄉楊家村的適廬,是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營救被困的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的中轉站,茅盾、韜奮、胡繩等人都曾留宿於此;位於香港西貢黃毛應村的港九大隊成立舊址,是1942年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港九大隊的成立地址,該大隊後改稱港九獨立大隊,直屬東江縱隊司令部,統一指揮港九新界地區各個游擊隊。
「港九小英雄」招募港澳學生
年逾百歲的東江縱隊港九大隊老兵黎洪也出席了當天活動。當坐着輪椅的黎洪登上舞台時,全場起立鼓掌致敬,兩名「東縱小戰士」敬獻鮮花,表達對英雄的崇敬之情。1942年,不滿18歲的黎洪在香港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港九大隊,也是「文化名人大營救」的參與者之一。
啟動儀式後,新一批「東縱小戰士」「港九小英雄」代表也在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正式開啟半軍事化的「軍營」體驗之旅。據了解,這場東縱紅色研學是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依託國保單位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策劃開展的紅色研學活動,其中「東縱小戰士」招募10-12歲東莞學生,每期50人;「港九小英雄」招募8-12歲港澳學生,每期30人,擬各舉辦3期。
3條史跡路 回顧東江抗戰風雲
「大嶺山是東江縱隊的搖籃。1940年10月,我的父親曾生率領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進入大嶺山,在這裏創建抗日根據地。60年前,父親還親自參與並見證了東江供水工程的開通。」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之子曾德平表示,希望舉辦廣東紅色旅遊季這樣的活動,能夠讓港澳青少年通過實地走訪抗戰舊址,了解東江縱隊的歷史。
此外,當天主辦方還發布了3條廣東抗戰史跡研學線路:「絕密使命」︱東江地區抗戰風雲錄、 「飛躍山海」︱台山華僑救國行動、「筆底烽火」︱文化抗戰。其中,「絕密使命」線路,以東江地區抗戰風雲為背景,結合東江縱隊的抗戰史實及重大事件,讓學員化身游擊隊員,從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出發,完成五個「絕密使命任務」,回顧「秘密大營救」及東江抗戰風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