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經研/蘋果為何放棄造車計劃?\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 李偉
放棄造車計劃的理由,蘋果並未對外界詳細闡明,而且即使它對外界說明,也不一定是真實想法。我們的分析只能是根據大勢和邏輯逐步推演。
共創共享/企業拓海外 闖出一片天\天九共享集團CEO 戈峻
前陣子筆者在深圳舉行了一場個人演講,心情忐忑而激動,忐忑因這是職業生涯中首次個人專場演講;激動是因為,35年前筆者「再出發」之旅正是從深圳開始。
主樓布陣/港樓市穩步復甦 豪宅看高一線\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回說樓市。近月一手銷情持續暢旺,接連推出的全新盤均大受歡迎,而尾貨亦同樣獲吸納。二手則因低價筍盤被迅速消化,加上普遍業主持貨信心轉強,不急於劈價賣盤,故令二手交投有所下滑,暫時陷入整固。
大學之道/人行購債的現實考量\智本社社長 薛清和
購債是一種常規手段,通常是指公開市場操作,如果購買的是短期國債,影響的就是短期利率。量化寬鬆是一種非常規手段,一般也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來實現,購買的是中長期國債,影響的是長端利率。
東吳宏觀/中國製造業升級成投資風口\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陶川
結構方面,這一次製造業投資「科技量」變得更高了、非民間投資的重要性也比先前提升了不少。區域方面,此次製造業投資「挑大樑」的任務並不是完全落在經濟大省或工業大省的肩上,更多是各省「因地制宜」齊心搞製造業。效率方面,製造業投資再啟擴張之路也並非完全「一帆風順」,還有產能利用率偏低等核心問題亟需解決。
建言獻策/全球債務經濟的得與失\京東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沈建光
IIF在《全球債務監測》報告中表示,2023年全球債務(包括政府、居民、企業)再創歷史新高,增幅較2022年超過15萬億美元。另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3月發布的《2024年全球債務報告》表明,截至2023年底,OECD國家政府債務總額達到54萬億美元,自2008年以來增加了30萬億美元。
青年論壇/信貸擴張有助拉動內需\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 張 斌
如果看外部環境,外需呈現出一定的回升態勢。全球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自2021年年初起便呈現單邊下行趨勢,到了2023年進入低位盤整階段,至2024年一季度,該指標有了一定的回升。
樓市強心針/撤辣效應顯現 兩類買家入市\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近月交投表現理想,而當中最多人談論的,莫過於大量「西餅客」湧現市場掃貨,箇中原因在於資金多年沒有出路,尤其是房地產方面的投資機會少之又少。撤辣為市場造就了機遇,抑壓的購買力亦聞風而至,熱鬧的氣氛更感染了內地豪客,爭先恐後來港大手置業。
經濟脈搏/貨幣亂局考驗全球央行\西澤研究院院長 趙 建
現在全球金融形勢就是一場貨幣亂局。瑞士打響減息第一槍,市場以為這是歐元美元減息的前奏,但結果大跌眼鏡;日圓倒是如期加息,但加出了減息的味道,屬於低於預期的鴿派加息;美元飄忽不定,鴿鷹輪流上場,紅臉唱罷白臉登場;歐元在美元後面亦步亦趨,即使衰退跡象愈來愈明顯,也缺乏「行動的勇氣」,選擇按兵不動。
廟堂江湖/中企積極出海 競爭中展韌性\德國波恩大學經濟學博士 沈 凌
但從第一季度全球銷量排行榜上看,最奪人眼球的還不是華為,而是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中國品牌──傳音。大家不了解傳音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人家根本不賣給中國消費者。傳音的主要市場在非洲,市佔率差不多50%。最近幾年,公司才開始拓展其他市場,比如印度、南美等。最新數據,傳音2023年智能手機銷量9260萬部,排名全球第五,2024年第一季度進一步上升至全球第四,僅次於蘋果、三星和小米。這個上升速度在全球手機銷量下滑的背景下,令人刮目相看。
樓市新態/延長擔保期 舊居屋受惠\祥益地產總裁 汪敦敬
這是源於一班立法會議員在諮詢民意之後,體會到居屋第二市場因為樓齡的關係失去了特區政府的擔保,所以往往只借到六成左右的按揭,即是說要支付四成首期,大量浪費了近20多萬個可免補地價轉讓的居屋潛在供應。同時,因為較新的居屋就可以借九成按揭,購買力自然集中在新居屋身上。於是,較新的居屋呎價接近1萬元,舊的居屋呎價則是7000元左右,這是不公平的分配,而同樣的舊樓在私樓市場都可以借到九成按揭。
中金點睛/互聯互通擴容 加強AH股融合發展\中金公司分析師 劉 剛 張巍瀚
整體來看,本次變化針對港股市場近年來所面臨的新變化和新形勢,尤其是市場流動性不足,融資吸引力下降,以及內地投資者可投資範圍有限等問題,有的放矢的提供應對措施。中長期看,不僅有利於豐富交易產品種類、為外資和內地投資者提供更多便利和選擇,同時也有助於促進兩地資本市場進一步融合,助力人民幣國際化,並強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金融熱話/歐洲或搶先美國減息\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趙 偉
地緣緊張、原油上漲,歐央行面臨的決策環境短期內出現較大變化。儘管如此,歐央行4月例會基調仍偏鴿派,釋放了更明確的降息信號。通脹方面,歐央行指出,物價壓力正在減弱,工資增長逐漸放緩。地緣方面,歐央行提及了對俄烏衝突及中東局勢的關注,認為地緣風險可能在短期內推高通脹,但如果通脹繼續回落,那麼降低當前貨幣政策水平將是適當的。
樓語縱橫/購買力湧入 港島新盤銷售跑出\世紀21·Q動力總經理 楊永健
翻查紀錄,在疫情期間港島區的新盤成交大幅萎縮,特別是2022年疫情仍未完結,新盤市場竟錄得「港島零推盤」的罕見現象。因應該年並沒有全新的港島區新盤應市,令當年全年港島區新盤銷售只有300多伙,佔全年新盤成交的不足百分之三。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