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觀察/發揮雙向平台功能 貢獻國家發展\鄧 宇
香港大力推動引資、引企和引才計劃取得積極成效,「科技+金融」雙軌並進、「灣區聯動+滬港協同」共振發力,賦能香港經濟金融加快高質量發展,未來在服務中企「出海」及吸引國際投資、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將發揮獨特優勢,為服務國家大局貢獻香港力量。
財經萬象/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四點建議\付一夫
打造特色旅遊業 豐富商品供給
談樓說按/受薪股東或不視作僱員\王美鳳
銀行就按揭申請查冊
察股觀經/人民幣國際化迎絕佳時機\李迅雷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中國GDP規模為18.9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二,約佔全球GDP的18%左右。但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每三年發布一次的《Triennial Central Bank Survey(2022)》,2022年人民幣交易佔比7%,是第五大交易貨幣。
共創共享/大灣區與海南自貿港雙向奔赴\戈 峻
兩大區域的協同絕非簡單的產業轉移,而是通過優勢互補重塑國家經濟版圖。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全球領先的製造業集群和科技創新能力,2024年廣東省GDP預計超1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連續三十六年領跑全國。據廣東省政府數據,粵港澳大灣區GDP總量在五年內已增加了近4600億美元,超越了紐約灣區和三藩市灣區,已和東京灣區並駕齊驅。
主樓布陣/樓市信心回暖 新盤市場湧現投資者\布少明
一手市場交投熱熾,如早前開售的大熱屯門新盤錄得亮麗銷情,為下半年樓市打響「開門紅」。同時租金愈升愈有,優質租盤漸趨供不應求,反映市場充滿剛需客,購買力相當豐盈,尤其是政府積極推動各項「搶人才」計劃,以及內地學生持續湧港,進一步帶動樓市租賃及買賣,為樓市注入動力。
港股觀察/香港科技金融須奮起直追\席春迎
不同於傳統的金融服務邏輯,科技金融代表着一種全新範式:以金融方式服務科技創新全生命周期,以科技成果反哺金融體系升級。它不僅是資金支持方式的進化,更是資本市場功能重構的起點。
國際金融論壇/中國綠色發展引領全球可持續未來\埃里克·索爾海姆(Erik Solheim)
如果說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那麼21世紀很可能將成為亞洲的世紀。目前,全球70%的經濟增長來自中國及其周邊亞洲國家。亞洲取得的巨大進步,正是得益於中國這一強勁的發展引擎。從改革開放到綠色轉型,中國的發展歷程展現了獨特的道路選擇。
樓市智庫/剛需支撐 樓市料穩中向好\陳永傑
但為加快去貨進度,不少發展商繼續以貼市,甚至低市價推出新盤,對二手市場構成壓力,導致上半年二手樓價缺乏反彈。儘管目前一手貨尾量已較去年高位下降逾一成,惟全港仍有逾2萬伙單位待售,單計九龍區已佔逾1萬伙,估計需要一至兩年方能全面消化。短期內,發展商應該仍會維持「平靚正」策略出貨,吸引用家同投資者入市。
香江商論/港須捉緊穩定幣發展機遇\高敬德
這也提醒我們:一是要高度重視穩定幣條例對人民幣國際化和香港金融建設的重要戰略意義;二是要抓住穩定幣機遇,發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打造全球穩定幣發行樞紐,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國家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金融強國建設作出新貢獻。
世經明察/美元步入新一輪下跌周期\張 明
從下方配圖中可見,自1971年至今,美元指數大致走出了三個先下降、後上升的長周期。第一個周期的下降期為1971年初至1978年10月底,美元指數由120.5下降至82.1,降幅為31.9%;上升期為1978年10月底至1985年2月底,美元指數由82.1上升至164.7,升幅為100.6%。第二個周期的下降期為1985年2月底至1992年9月初,美元指數由164.7下降至78.3,降幅為52.5%;上升期為1992年9月初至2001年7月初,美元指數由78.3上升至120.9,升幅為54.4%。第三個周期的下降期為2001年7月初至2008年4月底,美元指數由120.9下降至71.3,降幅為41.0%;上升期為2008年4月底至2022年9月底,美元指數由71.3上升至114.1,升幅為60.0%。
樓市強心針/專才留學生帶旺租賃 支持樓價築底\廖偉強
任何生意,歸根究底皆是「計數」的藝術。過去,部分商戶因高昂租金而苦不堪言,如今租金水平有所回落,經營壓力相對減輕。而店舖創新的裝修及經營手法,當然也是成功突圍關鍵。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中,唯有經營得法者,才能穩佔一席之地。
明觀四海/投票份額不公 IMF急需改革\梁海明
金磚國家財政部長在7月5日聯合發表聲明,要求調整IMF投票權配額,呼籲以成員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相對地位為基礎,重新分配份額,結束歐洲國家在組織領導層中長期佔據的主導地位。
微觀經濟/非美元穩定幣可借鑒泰達幣模式\周浩
投資者普遍認為,美國本土穩定幣市場合規化將會影響機構資金對泰達幣的青睞,從而對其運營帶來負面衝擊。可以預見的是,在泰達幣應用更加廣泛的背景下,一旦美國推出完全合規、審計透明且受聯邦監管的穩定幣,如PayPal的PYUSD,以及未來銀行可能發行的穩定幣,傳統金融機構、對沖基金,乃至國家主權基金等「大資金」將更傾向於選擇這些安全性更高的產品。此外,美國監管機構對法幣出入金通道的嚴格管控,可能進一步限制與「欠合規」穩定幣相關的業務往來,這將增加用戶獲取和贖回泰達幣的難度與成本,削弱其流動性優勢。
樓市新態/樓價租金齊漲 市場重回升軌\汪敦敬
其實,樓價平與貴不是筆者關心的重點,關鍵是樓價是否見底後重新回升,令到經濟可以配合到樓市走向更光明的未來。因此,每當港人信心最谷底的時候,筆者主要關心兩點:一是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能否保持;二是樓市基礎有否改變。如果以上兩點沒有結構性改變,那麼悲情過後幸福就會到來。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