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謀遠略/eVTOL帶動低空經濟騰飛\袁 淵
eVTOL是一種依靠電力驅動,能夠實現垂直起飛、降落及水平飛行的新型飛行器。與傳統飛行器相比,它具有諸多獨特的特點:
國金視野/美國非農數據的「三大謎團」\宋雪濤
首先,教育行業在6月暑期開始時出現超趨勢性增長,這是不尋常現象。數據顯示,新增政府就業7.3萬人中的6.4萬人,都來自於地方和州政府教育相關就業,佔整體新增非農的27%,是正常非農月份中的最高水平。
樓語縱橫/租金回報逾3厘 吸引投資者入市\楊永健
樓市、股市經常有大淡友出現,最近有大學教授表明樓市仍未跌完,本港樓價要較高位下跌60%至75%,租金回報率要見6.5厘才可入市。他直言目前租金回報率未到3.5厘,只有2厘多,樓價要再跌兩三成才有6厘或6.5厘,屆時先會吸引買家入市。
金融觀察/國際貨幣體系趨多極化\鄧 宇
短期內,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革將經歷許多新的挑戰,但推動多元和平衡的國際貨幣體系的主流聲音漸強,更高效率、更具安全和韌性、信譽更加穩定的貨幣範式將更受青睞。同時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歐元區支付結算系統(TIPS),以及其他新興國家倡導的新興跨境支付系統如金磚國家支付系統(BRICS Pay)將在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進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高瞻遠矚/美國「大而美」法案劫貧濟富\高瑞東
首先,結合「大而美」法案內容,可以總結出本次特朗普減稅議程的四個特徵:一是,在減稅規模上,更多是「新瓶裝舊酒」,重點在延續2017年稅改中既有的減稅條款,增量規模相對有限。從原因上看,關稅政策已經引起大量選民不滿,特朗普為盡快推動「大而美」法案,提振經濟預期。這體現在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未進一步降低稅率,重在延長現有規定的執行期限;未全面取消遺產稅,僅提高豁免額;部分稅收優惠政策設定期限(如小費稅抵免、汽車貸款利息免稅、兒童稅收抵免和標準扣除額僅臨時生效至2028年)而並非永久性免稅等方面。
樓按明曦/樓花揀即供付款 預留時間申請按揭\張顥曦
即供付款一般在簽臨時買賣合約(俗稱臨約)後五天內支付5%的樓價訂金,之後再根據條款,在指定天數下支付餘下樓價。根據過往慣例,選擇即供付款的買家可獲得較多的樓價折扣,選擇越短期的即供付款,折扣會愈多。因此,對於有能力在短時間申請到銀行按揭,以及有充足首期的自住買家,通常偏好即供付款。
江南曉望/穩經濟增長 財政政策再發力\張 婉 彭 助
2025年前五個月,廣義財政收入同比下降1.3%,降幅較2024年同期2.0%的降幅有所收窄。期內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0.3%,2024年小幅增長1.3%;5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0.1%,較4月增速回落1.8個百分點。同時,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6.9%,2024年全年下跌12.2%;5月當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8.1%,4月同比增長8.1%。無論是一般公共預算還是政府性基金預算,都存在5月收入放緩的趨勢。
共創共享/從「和中國交易」到「向中國學習」\戈 峻
上述言論揭開了一個關鍵轉折——當中國不再是簡單的「市場」或「工廠」,當「世界工廠」進化為「全球創新實驗室」,在華外企的戰略關鍵詞正從「Deal with China」(和中國交易)悄然轉向「Learn from China」(向中國學習)。
人口經濟學/中國入境遊藏萬億元機遇\梁建章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當前已進入發展入境遊的黃金窗口期,具備了堅實的基礎條件。從基建來看,中國在交通、城市配套等基礎設施領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落實到旅遊場景中,無論是航空、高鐵等交通服務,還是酒店住宿,都展現出「性價比全球領先」的顯著優勢。更重要的是,國家逐步解決制約入境遊的關鍵瓶頸,比如支付和簽證便利化的瓶頸已經基本解決,外國遊客上網限制與宣傳不足的問題也在有序解決中。
樓市智庫/印花稅優惠推升細價盤交投\陳永傑
原本這個100元印花稅優惠,只適用於樓價300萬元以下的物業。特區政府在2025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再出招救市,將門檻提高到400萬元。即是說,只要買入樓價400萬元或以下的住宅單位,印花稅由以前最高6萬元降至100元,實實在在幫到一班首次置業人士,令他們更易圓「上車夢」。
經濟透視/全球經濟面臨「三個不確定」\連 平
上半年全球貿易環境迅速惡化。在2024年底,國際權威機構和金融市場曾經普遍認為,在世界經濟溫和復甦、補庫存需求增長、各國競相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積極因素推動下,2025年全球貿易需求有望得到鞏固和增強。即便特朗普政府有意推動貿易保護主義,也很有可能要等到下半年甚至2026年。
金融熱話/經濟保持韌性 中國次季料增5.2%\楊 欣
從生產端來看,5月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速高達5.8%,也僅比4月的6.1%略有回落,高於市場預期的5.7%,來自生產端的韌性延續。從5月經濟數據做線性外推,第二季度GDP增速維持在5.2%左右的可能性頗高,這也對應了全年完成實現5%的增長難度不大。
樓市強心針/利好消息湧現 樓價下半年看升5%\廖偉強
如果跟一些重倉投資者討論,就更容易了解箇中的問題。因為他們大多是在樓市高峰期借低息貸款大舉買樓,當時資產估值高企,銀行融資環境寬鬆,讓他們得以用槓桿作大規模投資。但近年樓價下跌,高息環境加上本業生意受挫,不少人陷入財務困境。對這類投資者而言,無論筆者如何分析經濟復甦或市場利好因素,例如息口下調或旅客數字回升,他們也不會接受。壓力令他們往往滿載負能量,每事都很難以樂觀的語調來討論,因此筆者通常以輕鬆的語氣回應,讓聚會氣氛更輕鬆。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