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縱論/香港躍升國際調解樞紐\林定國
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是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的基本原則。《聯合國憲章》第33條和197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關於各國依聯合國憲章建立友好關係及合作之國際法原則之宣言》列出調解作為解決國際爭議的其中一個方法。2012年,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在關於《加強調解及其支助活動的報告》和《有效調解指導意見》中,指出調解是預防、管理和解決衝突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最有希望的。
議事論事/國際調解院落戶彰顯香港特有優勢\陳清霞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使地緣政治、經貿商事、領土問題、武裝衝突等各種矛盾、糾紛、爭端增加,國際社會對調解服務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強烈。《聯合國憲章》規定,調解是國際社會重要的爭端解決方式之一。國際調解院是以條約為基礎的政府間國際法律組織,受國際法保護,專門通過調解解決國際爭端,以調解定分止爭,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提供的新平台,為國際爭端解決建立的必要機構,對現有爭端解決機構和爭端解決方式的有益補充,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的重要機制。建立國際調解院解決國際爭端是對全球治理、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推進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積極貢獻。
議論風生/香港的「高光時刻」 抓住機遇開創發展新格局\李文俊
國際調解院是極高層次的國際組織,地位等同設於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和常設仲裁法院,是落實《聯合國憲章》規定以調解等方式和平解決爭端的國際機構。
有話要說/記協如果沒有逃稅,何懼稅局查驗?\馬艾兒
記協在上周舉行記者會,把稅務局向相關傳媒及機構查稅,說得彷彿是「打壓新聞自由」一般,本身已經讓人不敢苛同。而且更重要的是,記協在記者會上一味說稅務局的評稅方式是如何不合理,卻又始終沒有回應早前傳媒對其逃稅多年的質疑。
議事論事/探索更多「一帶一路」沿線經貿機遇\何力治
2024年,香港與卡塔爾和科威特的雙邊貿易額合共超過140億港元,較2018年增長約四成。兩國積極發展非石油產業,從基建擴張到金融、綠色、創科等領域,釋放出龐大的合作潛力。
新聞背後/不要拿「新聞自由」來給逃稅開脫\卓銘
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最基本的法治要求,因此不論任何人,有任何背景、從事任何職業,都沒有特權可以逃稅。即使是記協那些自詡為「社會良心」的成員,繳稅仍然是最基本的法律要求和公民責任。
議論風生/推廣香港特色文化 共築大灣區文旅新業態\胡劍江
上周五,香港潮州商會主辦了紅頭船風雨亭落成暨潮汕文化嘉年華啟動儀式,旨在傳承潮汕文化的紅頭船精神的引領下,繼續為香港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家鄉建設和國家現代化作出貢獻。筆者作為香港潮州商會永遠名譽會長,一直都致力推廣潮州文化,同時亦關注香港旅遊業與大灣區的協同發展。值政府推出旅遊熱點項目落實「無處不旅遊」理念之際,在此從文化傳承、區域聯動、創新發展三個方面,探討一下香港如何打造特色文旅項目,推動大灣區文旅一體化發展。
有話要說/「科技+資本」構建「雙贏雙循環」格局\陸文英
尤其是資本市場IPO持續暢旺,香港去年以71宗新股上市,集資870億港元的成績,於全球IPO市場排名從第六上升至第四位;今年以來新股集資額約600億元,首4個月新股及其他融資渠道的總集資額逾1700億元,按年增長超過3倍。內地產業龍頭企業陸續來港上市,繼布魯可、蜜雪集團和滬上阿姨等備受矚目的新股在港上市後,近日寧德時代來港上市集資約310億元,成為今年來全球最大集資額新股。目前港交所正處理約130宗上市申請,內地科技企紛至沓來,旺景持續。
新聞背後/美關稅戰下香港出口何以不降反增?\梅若林
如果深入分析統計處公布的相關數據,可以從中看見幾個新的對外貿易趨勢。首先是上月香港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按年上升20.8%,這也是香港現時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具體一點來說,其中對馬來西亞的出口上升最多,達61.5%;其次是越南,達48.3%;印度亦有22.5%增長。
文藝發展/嶺南畫派:內地與香港的發展軌跡差異剖析及未來展望\梁君度
內地以廣州美術學院為引領,精心編織了一張融合蘇派寫實主義與中國畫筆墨的系統教學大網。其中,黎雄才的「黎家山水」教學法堪稱典範。他將嶺南派「折衷中西」的理念,細緻地轉化為一個個可複製的課程模塊,寫生技法便是其中關鍵一環。在課堂上,學生們跟隨老師深入自然,像敏銳的獵手捕捉獵物一般,精準地觀察每一處山石的紋理、每一片樹葉的脈絡,通過不斷練習,將自然之美真實地呈現在畫布上。沒骨渲染則更具詩意,無需勾勒輪廓,色彩便在筆下自然交融,宛如夢幻的雲霧在畫面中瀰漫開來。這種教學法推動嶺南派從傳統的師徒口傳心授模式,成功邁向現代化的學科教育。如今,八大美院每年中國畫專業的學生中,約15%的學子懷揣着對嶺南畫派的熱愛,毅然選擇這個方向,形成了一股源源不斷的規模化人才洪流,為嶺南畫派在內地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有話要說/特朗普「學術清洗」創造香港「搶人才」機遇\靖 偉
特朗普和哈佛大學的矛盾由來已久,譬如哈佛大學作為自由主義學術大本營,不僅支持前總統拜登,也放任本校學生支持巴勒斯坦,這些都碰觸了特朗普的逆鱗。按照特朗普的說法,哈佛學生連基本的加法「2+2」都不會,只會培養「反猶主義」的「白左」。因為中國學生在國際生中佔比更多,特朗普政府又給哈佛大學亂扣所謂「親華」帽子。
議會內外/全球高教迎變局 香港發展新機遇\陳克勤
特朗普當局不僅出台一系列針對學校的措施,相關的行業政策大轉向,亦會對人才的去留產生重大影響。以新能源產業為例,特朗普在上任後即簽署一系列行政命令,包括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加大傳統能源開採,結束拜登政府「綠色新政」,撤銷電動車優惠政策等等。這些政策不僅對在美新能源企業造成重大衝擊,亦將影響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和技術研發。
政策思考/探索港澳「一體化」發展模式\李正儀
對我們來說,港澳是「雙城記」,但是對所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來說,港澳是「一家親」。不論是來自北美或南美、歐盟或亞太、非洲或澳洲,既然來到香港,豈能不順道前往澳門?既然來到澳門,豈能不順道前來香港?
議事論事/深化國際調解中心角色 賦能香港法治建設\陳成爐
2022年,中國與近20個立場相近國家共同發起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倡議,推動國際調解院從構想逐步變為現實。其通過非對抗性協商機制,為《聯合國憲章》宣導的和平爭端解決提供了新路徑,為維護國際秩序的穩定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充分展示了中國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方案和理念,推動全球治理向更公平、包容的方向演進。
青評後浪/如何提升航運物流經濟競爭力?\林尚宏
根據香港機場管理局的2023-2024年度報告,在全球航空貨運活動放緩的大背景下,加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及供應鏈受阻等不穩定因素,香港國際機場於2023年依然錄得高達430萬公噸的貨運處理量,其貨運表現再次獲得國際機場協會的肯定,成為了2023年度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翻查過往數據,本港機場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間,貨運吞吐量也曾達到了接近500萬噸的驚人數據。這說明本港的航空貨運具備強而有力的競爭力。要保持這種全球優勢,需要從硬件配套與金融科技兩個方面入手。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