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立法會選舉/選舉論壇不是「泥漿摔角」而要彰顯民主初衷\鄭曼晴
自今屆立法會選舉展開以來,輿論以「君子之爭」來形容選舉的氛圍。但有些人一聽到「君子」二字,便以為候選人之間沒有真正的競爭,或者覺得選舉論壇只是「走過場」而已,這完全是誤讀。
港事港心/全城動員參與立會選舉\鄧宣宏雁
立法會作為特區制定法律、審批公共開支的重要機構,對於香港整體發展發揮重大作用。對於與香港市民利益息息相關的政策都具有重要影響力。以第七屆立法會為例,不僅順利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築牢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屏障,也通過多項關乎改善經濟民生的重要法例,包括全面有序處理劣質劏房問題的《簡樸房條例》;填補了困擾本港多年的網約車規管空白的《2025年道路交通(修訂)(網約車服務)條例》等。這些法案進一步維護和保障着香港社會發展和市民權益。
2025立法會選舉/各界踴躍推動投票 是對新選制的認同對良政善治的期盼\韓成科
各界自發推出各項鼓勵投票措施,體現的是對立法會選舉的積極參與,對新選舉制度的大力支持和認同,也是對香港良政善治的期盼和助力。立法會選舉不只是161名候選人的事,更是香港社會和政治的一件大事,立法會審議通過的每一項法案和撥款,都與香港發展,與市民利益息息相關,愈多選民投票就愈能反映民意,愈能增強立法會的代表性,也愈能推動議員更好地反映和維護市民利益。今屆立法會選舉,選民不但有得揀,更可以「優中揀」、「合適揀」。建設一個更好的香港,這是所有市民的期望,但要將期望轉化為現實需要行動,更需要選民手上的一票。
國際觀察/中美元首會晤:何以西方認為中國贏了?\宋魯鄭
一是中美都是贏家。雙方都是超大規模國家,國內治理一向是重中之重。美國政府關門打破歷史紀錄就足見內部治理難度之高。現在雙邊關係穩定下來,減少對抗和衝突,不僅可以免去對抗所消耗的資源,還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內部治理上來。二是中美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國家,雙邊關係有很大的外溢效應。中美穩定世界就會穩定,國際秩序也能更好的運作。像美國在聯合國提議解除對敘利亞的制裁,沒有中國的配合肯定無法通過。
2025立法會選舉/選舉論壇感受良性競爭的新氣象\林鳴謙
首兩場論壇聚焦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氣氛熱烈、秩序良好,與過去「靠惡、靠大聲、靠抹黑」的劣質選舉文化形成鮮明對比。一方面,市民政治參與度顯著提升。候選人數量多、覆蓋界別廣,論壇觀眾席人頭湧湧,企業、商會與公務員群體也以不同方式鼓勵投票,從社區到街頭都動起來——選舉不再是冷清的「專屬事件」,而是城市的「共同項目」。
議論風生/凝聚各界力量 共拓發展新征程\鄭志剛
工商界作為香港經濟的引擎,深知穩定社會與完善制度對投資信心、人才匯聚與產業升級的關鍵作用。此次換屆選舉承載着深化「一國兩制」實踐、優化治理效能的重要使命,其結果將影響未來政策方向。業界的積極參與至關重要。
議事論事/香港的新出路繫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邱達昌
回顧「十四五」時期,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國家經濟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展現出強大韌性與活力。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34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2020年增長23.9%,年均增長5.5%;貨物貿易規模從2020年的32.2萬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43.8萬億元,年均增長8.0%,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更加穩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取得這些舉世矚目的成就,令人非常敬佩和驕傲。
經濟思維/CPI與PPI同步改善凸顯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宇 文
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2%。CP1、PPI的同步改善,也和經濟增長形成同頻共振,凸顯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說明中國經濟能夠實現今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
2025立法會選舉/一場以能力決勝負的君子之爭\梅若林
香港每一次選舉,舉辦選舉論壇都是固定動作。然而,今次「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在不同方面都跟以往有所不同,並且展現出三個特點。
議事論事/行使公民權利 提升治理效能\李民斌
選舉回歸選賢舉能本質
議論風生/久久為功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常 樂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而言,2025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也是特別重要的一年。習近平主席在這一年間就如何更好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納入中央多個重要戰略規劃,充分體現了習近平主席對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高度重視,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在推動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所擁有的不可替代的重大戰略地位和作用。
國際觀察/「停擺」的美國政府 「擺爛」的美國制度\靖 偉
在美國聯邦政府「停擺」41天的同一天,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臨時撥款法案,法案今日送交眾議院表決,預計眾議院最快可於13日通過法案,並送交總統特朗普簽署生效,結束「停擺」。
2025立法會選舉/競爭激烈 氣氛熱烈 香港進入「選舉模式」\鄭曼晴
自提名期展開以來,市民都切身感受到無處不在的選舉氛圍。在熾熱的選舉氛圍背後,大家希望看到,各位候選人及其團隊全力進行競選爭取選民支持。通過持續優化政綱、廣泛開展宣傳、深入接觸選民,充分表達自己、展示自己、證明自己,並與選民共商共議,為家園建設凝聚共識,匯眾智、集眾力。在各區的大街小巷上,從清晨到正午再到晚上,市民都可以看到代表不同陣營、不同界別、不同專業的競選團隊,在街站派發傳單,積極與市民展開交流,解答疑難,闡釋政綱。在離島區,候選人們從報名日開始就已經頻繁拜訪南丫島、長洲等地的居民,親身聆聽居民的對未來的期望。尤其東涌的擴展令離島區選民人口持續增長,大嶼山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以致過往選舉不太被重視的離島區,如今也成了「主戰場」之一。
議論風生/優質民主鑄就香港新未來\盧業樑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才真正開啟了香港民主發展篇章。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逐漸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民主道路,而2021年選舉制度的完善,更讓香港邁入優質民主的新階段。
議事論事/十五運會是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的展台\陸文英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貫穿中國體育發展的核心概念。全運會透過高標準賽事設定和激烈競爭,顯著提升了中國運動員的競技水平。首屆全運會有4次打破世界紀錄,664名運動員刷新106項全國紀錄。1987年第六屆全運會期間,43次運動員打破並超過世界紀錄,佔前五屆總次數的75.4%,並在18個國際賽事中獲得147個世界冠軍。從首屆全運會檢閱建國十年成果,到十五運會體現區域協同,全運會始終是國家發展進步的縮影。彰顯了以體育為支點,撬動全民健康、區域協同與國家認同的多元價值,為體育強國建設注入持久動力。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