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軟對抗」/以硬手段打擊「軟對抗」 要讓煽動者付出代價\卓 偉
其實,這兩篇文章觀其題基本已知其內容,內文充斥着偏頗的政治立場和偏見,對於政府國安教育污名化,對國安導師肆意矮化,對國家安全展覽廳導賞員使命醜化,上綱上線,混淆是非,其極端、聳人聽聞的標題充分說明這個「教育刺針」,雖以教育為名,實為「洗腦黃媒」。其負責人楊穎宇本身就是教育界極端分子、黎智英寫手,在教育界聲名狼藉,潛逃英國後繼續以「教育刺針」不斷抹黑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工作,針對青年學子進行各種「洗腦」和煽動。
智庫專欄/新思路說好香港國安法故事\李正儀
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是國家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和中外文化薈萃的城市;對國際社會來說,香港也是最能夠用他們的共同語言,為他們準確介紹中國政治文化的最佳傳譯者。
青評後浪/「軟對抗」如病毒滲透 社會需形成群體免疫力\梁 帆
「軟對抗」的實質是一種精妙的偽裝術。在社交媒體上,一些專頁以「懷舊」為幌子,趁機植入「戀殖色彩」的字句,潛移默化地將市民導向「懷緬港英時期」的虛幻想像。更有人利用指桑罵槐的言辭、貌似關切民生施政的「建議」,或似是而非的所謂憂慮,為真實意圖披上合理外衣。當公眾質疑其動機時,他們反而高舉「言論自由」之盾,倒打一耙。
中美關係/中美外長會晤與兩國關係的「穩定性」\宇 文
值得一提的是,兩國外長都形容這次會晤是積極、坦率、建設性。分析認為,中美外長會晤不僅是兩國關係的階段性調整,更體現了兩國在全球化時代對自身責任的重新認知。期待中美外長會晤的「建設性」,可以轉化為兩國關係的「穩定性」。
議論風生/警惕各種「軟對抗」 廢除「私飯」制度 合法合情合理\葉建明
此次修訂旨在防止有人濫用《監獄規則》的制度危害國家安全、威脅監獄的保安、秩序及紀律,或妨礙在囚人士改過自新。
智庫專欄/用好專業服務優勢 緊抓內企出海新機遇\區浩馳、胡恩齊
「出海」無疑已成當下經濟發展最熱門關鍵詞,而香港要真正發揮作用,除對自身優勢的認知,更須對潛在服務企業有深入了解,才能實際助力內地企業開拓全球市場。
知微篇/特朗普言而無信 美「印太戰略」入死胡同\周八駿
特朗普第一任美國總統任期,推行印太戰略的成果是,建立美國、日本、印度、澳洲「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
議論風生/高質量發展引領澳門系統性重塑 ——一場關乎命運的整體性重構\吳志良
本文原刊於《澳門日報》,作者就澳門系統性重塑與整體性重構,尤其是在改革破局、多元驅動創新發展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的闡述。文章對香港發展同樣具有啟發和借鑒意義,現轉載以饗讀者。
以法論事/修訂《監獄規則》是必要之舉\江樂士
本次修訂除涵蓋在囚人士攜帶私人食物和衣物等基本範疇外,核心改革旨在優化外來人員(包括律師、醫生、專職教士)探訪在囚人士的制度,以及在囚人士與外界聯繫的機制。修訂建議覆蓋所有懲教院及各類在囚人士。
議論風生/一堂生動的「國防公開課」\胡劍江
當日筆者聯同許多本港的學生,懷着激動與崇敬的心情登上山東艦。望見身着整齊軍裝,精神抖擻的海軍官兵,以及巍然聳立的巨大航母艦體,展現出中國海軍現代化建設的飛速發展,深切感受到祖國國防力量的日益強大。
新聞背後/從「穩定幣」看香港創新突破\梅若林
在迎來回歸28周年之際,香港再次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排名穩居全球第三、去年本地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港元等等,各項成就有目共睹。這是香港優勢鞏固提升的重要體現,值得驕傲。但也要看到,全球資本市場波動、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加快變革,挑戰正在不斷加大。同時,住房難、內需疲弱及人才競爭加劇等問題,更考驗香港的治理水平與業界的應變力。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