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立法會選舉/提名期感受「人氣」與溫度\林鳴謙
選舉事務處資料顯示,本屆選舉共收到161份提名表格,是新選制實施以來最多的一次。不論是地區直選還是功能界別、選委會界別,各區各界都有競爭,真正做到了「區區有得選,界界有得比」。這樣的格局,表明選舉不再是遙遠的舞台,而是每個香港市民都能切實感受到的一場同頻共振。
新聞背後/黎智英案不容外部勢力干涉\梅若林
黎智英案開審兩年來,一直受到各方高度關注,這不僅因為黎智英本身涉及眾多嚴重國家罪行,同時在於本案考驗香港的法治水平、司法獨立,以及香港特區維護國安的決心。長期以來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有人借黎智英案來大肆攻擊特區政府、抹黑香港法治環境,或直接威脅法官以及特區官員,意圖影響本案的審訊過程和裁決結果。然而,過去的事實已經一再證明,香港司法機構從未因外部勢力威脅恐嚇而就範,或拋棄司法獨立的專業精神,特區政府也從沒讓步,放棄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
國際觀察/西方的中國威脅論何以站不住腳?\宋魯鄭
總的來看,有兩個層次。一是把中國視為對西方的直接威脅。比如即使面對特朗普2.0,許多歐洲智庫依然渲染中國是歐洲最大挑戰。像雅克·德洛爾研究所就認為美國只是暫時和不可預測性、不確定的威脅,但中國觸及歐洲工業主權的根基,因而是根本性的威脅。
2025立法會選舉/「首投族」的一票可影響選舉大局\韓成科
「首投族」是指首次投票的族群,不一定以年齡劃線,年輕的可以是「首投族」,年長的同樣可以是,不過一般而言年輕的「首投族」更多。近年在不同地區的選舉中,參選人都極為重視爭取「首投族」的支持,原因是「首投族」都是剛登記選民的一群,對於政治的偏好以及投票行為仍然處於形塑階段,與已經有投票慣性的選民比較,參選人較容易憑藉政綱、形象、表現爭取到他們的支持,從而開闢新票源,相反已有政治慣性的選民一般較難改變其立場。所以,參選人莫不全力以赴爭取「首投族」的認同,而在今屆競爭激烈的立法會選戰中,「首投族」的投票取向更隨時可以改變大局,主宰參選人的命運。
新聞背後/每個群體都應當踴躍投票\卓 銘
過去十多年來,香港少數族裔人口上升至少七成,很多少數族裔人士與其他居民一樣,幾代人在港扎根,土生土長,以香港為家。在香港這個機遇處處的國際大都會,很多少數族裔人士在這裏打拚、生活,在各行各業都做到不俗的成績,也為香港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而特區政府也一直致力建立一個關愛共融社會,過去多場選舉中亦積極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協助,鼓勵他們參與香港民主事務,踴躍投票。
知微篇/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給世界注入最大確定性\周八駿
誠然,普京演講的基調是積極的。關於他稱「沒有人能完全預見未來」,我理解,是因為全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斷惡化,雖然在理論上可以推測人類前途的多種可能性,但是,無法預計轉變為真實場景的將是其中哪一個。
2025立法會選舉/為自己為未來 「首投族」更應踴躍投票\鄭曼晴
今次是新選制下第二次的立法會選舉,有了第七屆立法會的實踐,香港社會對於「愛國者治港」下行政立法相互配合、相互制衡帶來的高效管治水平有了全新的認識。而隨着今年新登記選民達3.66萬人,較去年上升92.9%,年輕群體或「首投族」無疑有了更多可以決定選舉結果的機會。在選舉中投票,不但是每名選民的權利,也是不可推卸的公民責任。對年輕一代而言,有三大原因必須出來投票。
議論風生/數碼競爭力大躍升 香港做對了什麼?\成 劍
從排名數據來看,香港的表現堪稱亮眼。在IMD評估的三大核心因素——「知識」、「科技」與「未來準備度」中,香港繼續保持領先優勢。「知識」因素維持全球第五位,「科技」因素穩居第三位,而「未來準備度」則大幅躍升五位至第十位。這反映出香港不僅在基礎科研與技術創新上積累深厚,還在適應未來變革的能力上實現了質的飛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子因素層面:「技術框架」與「適應態度」榮登全球第一,「人才」、「培訓與教育」躋身前五。這意味着香港已構築起一套高效、靈活的數碼生態系統,能夠快速回應全球科技趨勢,並為持續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這種全方位進步,不是偶然,而是長期戰略布局的結晶。
港事港心/在更深層次的內外聯動中邁入香港下一個五年\陳成爐
回歸祖國28年來,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後,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程度日漸加深,無論是「硬聯通」還是「軟聯通」都向着更高質量發展。多項跨境基建落成啟用,北上南下的雙向互動愈發熱絡,經貿、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更加緊密。諸多制度性安排推動香港與內地的合作不停走深走實。
議事論事/鞏固提升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 ──深入學習貫徹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之四\常 樂
眾所周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中央立足全局和長遠作出的重大謀劃,也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重大決策。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