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銳評/反華網媒整合謀不軌 堅決懲治不容為禍香港\卓 偉

香港國安法出台後,反中勢力兵敗如山倒,連帶大批反中媒體亦出現大洗牌,過去反中勢力以《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兩個反中媒體旗艦為主、外加大批衛星媒體為輔的布局亦出現轉變,化整為零大打網絡游擊戰,繼而湧現出大批規模較小、自稱「獨立運營」的反中媒體。這些「細台」逐漸成為反中勢力認知戰的主力,近年香港的政治及社會爭議事件,背後都有這些媒體在煽風點火。

但近日情況卻出現轉變,兩間反中媒體日前在台灣宣布合併,包括在台灣地區的《光傳媒》和英國的《追新聞》,並加入部分前「自由亞洲電台」(RFA)粵語組成員,合併組成新的新聞平台「追光者PULSE HK」,這個平台將分別在台灣、英國及北美設立三個「分社」,平台並展開眾籌,目標為一年400萬港元,以組成約16至18人的團隊。

配合外國反華勢力部署

這次合併的反中網媒,一個共通點都是由前《蘋果日報》以及反中網媒的骨幹組成,《光傳媒》由前《蘋果日報》記者梁嘉麗於2023年4月在台灣成立,《追新聞》則於2022年3月由一班亂港勢力支持者在英國開始營運,其董事包括臭名昭彰的《教育刺針》創辦人楊穎宇。而新平台還包括前《蘋果日報》動新聞主管李家聰以及前「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主任胡力漢等人,顧問團隊包括陳健民、練乙錚等。這些人的構成,足以說明這個媒體的本質、背景、立場和定位。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要將「化整為零」的反中網媒合併,當中有何圖謀?

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資源上的整合。這些反中媒體近年雖然在網絡上動作不斷,但同時亦面對資源僧多粥少的情況,這些媒體一直以來都是依靠眾籌以及外部資金支持,但隨着香港形勢回穩,社會聚焦經濟民生,在香港眾籌的資源不斷減少,再加上特朗普上台後大力節流,大幅削減預算以至裁撤這些海外政治媒體,令到這些網媒需要抱團取暖,合併整合資源人手以求出路。

二是更重要的原因不在於資源,而在於整合反中勢力的網絡輿論力量,以準備接下來的新對抗。這個平台自稱要眾籌400萬,組成十多人的團隊,這樣的規模何用搞一場大龍鳳來合併?這個數字很可能是用來迷惑外界,故意淡化自身實力,並以此掩飾真正財源。事實上,合併後的新平台,其骨幹、人手以及外界的關注度,就算不如當年《蘋果日報》,也已接近《立場新聞》的規模及影響力,這樣奇貨可居怎可能沒有資源?

這個新平台的目的也自然不是做新聞,什麼為讀者提供多元報道,都是空話,其成立目的就是配合反華勢力部署,針對內地和香港進行意識形態的宣傳戰,這些都需要一個喉舌來負責。《追光者》主力之一的胡力漢就指,未來一至五年,世界地緣政治格局會有翻天覆地變化。楊穎宇更稱這是千載難逢的時機,讓他們「可堅持追逐黎明前的曙光」云云。這說明什麼《追光者》的出現,不是什麼媒體自發,不是為了提升新聞質素,而是有所圖謀,尤其在這個時間點成立,更是司馬昭之心。

當前香港正進入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經濟雖然顯露增長動力,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但同時亦面對經濟轉型以及外圍經濟挑戰,在這個時候民情很容易會被挑動,被一些人故意炒作負面新聞抹黑香港,打擊社會信心。又如香港今年下半年將迎來全運會等盛事,也會進行立法會換屆選舉,各種大事不斷,《追光者》在這個時間點成立,一個目的就是整合反中宣傳勢力,加強在香港進行「軟對抗」。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軟對抗」已經成為香港國安的重要威脅,而「軟對抗」的其中一個主戰場就在於意識形態上的爭奪。「追光者」的出現,反映外部反華勢力正在整合力量,發動新一輪「軟對抗」攻勢,未來「軟對抗」的博弈將會更加激烈,這個媒體必定會通過各種偏頗報道、改圖嘲諷、煽動文宣、抹黑宣傳,對香港進行各種抹黑和輿論引導,以破壞香港由治及興的步伐,這是其成立的主要目的。一些人今日還在掩耳盜鈴的說香港沒有「軟對抗」,不要凡事誇大「軟對抗」,現在反華媒體已在整合,外部勢力無日無之的對香港進行各種干預,各種針對香港、針對政府的抵抗、抗拒行為從未間斷,這些人還要裝睡嗎?

嚴正執法強化正向引導

應對將來更激烈的「軟對抗」以及認知戰,需要有軟硬兩手。硬的是嚴正執法,嚴打這些反中媒體資金鏈,只要發現有犯法行為就果斷出手,特別是讓香港市民知道其本質,知道資助這些媒體的風險。軟的一手是不斷提升自身的「軟實力」,「軟對抗」需要以「軟實力」應對,包括不斷向外顯示香港的核心優勢和價值,有理有據、心平氣和的澄清各種造謠和抹黑,更要加強網絡宣傳的工作。

網絡宣傳可分為傳播力和影響力。傳播力是指媒體要爭取得到最佳的傳播效果;影響力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接觸時,改變他人心理和行為的能力。對於網絡宣傳,傳播力是影響力的基礎,但不意味着可以直接轉化成為影響力,當中還需要不斷加強公信力,提升技巧以至適應網絡時代的做法等,通過不斷提升「軟實力」應對反中媒體的「軟對抗」。

資深評論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