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從內地來港旅行,無論行程多緊湊都要擠出時間,去社交媒體上所說的「香港二次元聖地」─信和中心。我欣然同往,上次去信和怕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故地重遊應該頗為有趣吧。
踏入信和,第一感覺是這裏的時間似乎凝固了─低矮的樓層,狹窄的走道,兩邊門面狹小,但塞得滿滿當當的店舖,和記憶中多年之前一樣。
人也很多,有操普通話和英文的遊客,更多的則是香港本地的年輕人,中學生模樣的女孩,捧着剛買的K-Pop紀念品,跟朋友說說笑笑、眉飛色舞;高高大大的「膠佬」高舉着一大盒高達模型,一邊從人群中奮力擠出去,一邊不斷地向受影響的路人道歉。大家也都笑着讓路,在這裏「終於買到心儀模型,想要趕回家盡快開盒」的心情,無需多言,都能理解。
剛跟朋友分享說這裏多年未有變化,朋友卻笑着指向旁邊一家燈光明亮的店舖。我定睛望去,在店舖裏一大排Labubu,數十個未拆的盲盒整齊列陣成為背景板,最顯眼的地方是被用透明塑料包裝小心包起來的「限量款」和「特別版」,未有價格標籤,想必是「海鮮價」。
沒想到「打臉」來得如此之快,我也只能捂着臉,強行解釋:賣的東西變了,但信和沒有變:無論是二次元、模型手辦、K-Pop還是Labubu,都是年輕人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