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政府昨日起對香港產品加徵一成關稅,同日美國郵政宣布暫停接收來自香港的包裹,特區政府對此表達強烈不滿,敦促美方改正錯誤。僅數小時後,美國郵政即宣布撤回該決定。政策的朝令夕改,說明美方內部的混亂。但另一方面,美方雖然糾正了部分錯誤,卻沒有改變對所有香港產品加徵關稅的做法。香港在保持反制權利的同時,也要保持警惕,因應外圍環境的變化,做好風險應對準備。
自2019年香港發生修例風波後,美國對香港實施多項制裁,包括取消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將正常貿易武器化、工具化,抹黑「一國兩制」。美國參眾兩院早前通過法案,叫囂取消香港特區駐美三個貿易代表處的地位,同樣是抹黑「一國兩制」。現在,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一成關稅,美國郵政一度暫停接收中國包裹,並首次適用於香港特區,不僅是重施故伎,更是變本加厲,居心險惡。
對於美方單邊主義的蠻橫做法,特區政府及時表達強烈不滿。特區政府發言人指出,美國對香港產品加徵額外關稅,是無視香港根據《基本法》第116條及獲世貿組織肯定作為單獨關稅地區的地位。香港作為世貿創始成員,一直秉持自由、暢通的貿易原則。特區政府強烈反對任何企圖損害本港聲譽和單獨關稅地區地位的行動,敦促美方採取即時行動,糾正聯邦登記冊公告並盡快恢復內載貨品郵件的郵政服務。發言人又強調,當局正密切留意事態發展。假如美方不糾正其錯誤行為,特區政府將採取一切可能的行動,包括循世貿組織途徑捍衛合法權益。
其實美方的做法不僅不合法、不合理,而且不理智。在2023年,美國是香港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商品貿易總額為603億美元。同時,香港是美國第27大貿易夥伴。美國對香港的貿易順差過去10年達2715億美元,是其全球貿易夥伴中最高。這些數字清楚說明了香港和美國之間有着緊密的經濟互動,美國企業在香港有龐大的商業利益。港美之間是互利互惠的關係,決不是美方的單方面賜予。美國向香港揮舞關稅大棒,損害雙方的利益,而美國的利益受損更大,這是顯而易見的。
過去幾年間,美國政客千方百計「唱衰」香港,藉以煽動外資「撤出香港」,但一直是事與願違。包括美資在內的在香港註冊外資,數量保持平穩。香港美國商會的調查顯示,絕大部分美商對香港有信心,希望繼續留在香港發展,這足以說明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不變,繼續是投資創業的天堂,成就理想的地方,絕對不是其他什麼地方可以輕易取代的。
美國當局數小時內「轉軚」,不論這背後發生了什麼,至少說明有關措施不符合各方的利益,更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自2015年美國將「最低免稅額」門檻由200美元提升至800美元以來,小額免稅包裹的數量激增,美方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增長了超過600%。特別是,邊遠地區的小額免稅包裹主要由美國郵政處理,一旦暫停,或正式報關上稅,時間和營運成本就大幅上升,中國電商固然要蒙受損失,最大的受害者則是美國的消費者。
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然而,在國際地緣政治日益複雜化的大背景下,指望美國立即停止「最愚蠢的貿易戰」並不實際。香港社會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在採用一切手段堅定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更加積極應變、求變,做好應對。特區政府近年積極開拓中東、東南亞和南美等新市場,取得一定成績,未來還要加大力氣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