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江三月,在香港理工大學蔣震劇院的舞台上,內地音樂劇演員、北京歌舞劇院音樂劇團團長阿雲嘎接受筆者訪問,談及中國文化出海,內地音樂劇來港演出的挑戰,以及中國音樂劇的發展。他認為中國音樂劇目前處於「借船出海」階段,未來將「造船出海」,而香港是重要碼頭與樞紐。
在音樂劇舞台上,他是《在遠方》中執著追夢的快遞員姚遠,是《基督山伯爵》中歸來復仇的埃德蒙,是《劇院魅影》中苛求完美的O.G,未來還將化身《風聲》中悲劇色彩濃厚的反派肥原。這位草原之子談及創作時說,他以「鷹的視角」俯瞰作品,拒絕沉溺其中,勇於推翻重塑。當目光投向音樂劇的發展,他不再囿於單一角色或劇目,而是從產業全局、文化出海與國際交流的高度尋找突破。/晴晴
阿雲嘎此番來港,應邀出席香港演藝界內地發展協進會的研討會,與香港演員王祖藍、作曲家金培達等,討論電影和音樂劇的互相轉換。香港演藝界內地發展協進會秘書長王祖藍介紹阿雲嘎時特別提到,阿雲嘎正在把內地成功的電影IP搬上舞台,延續這些IP的生命。
講到中國IP音樂劇的打造,阿雲嘎有源源不斷的靈感。「我們現在有一個特別好的IP《哪吒》,它已經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動畫電影,也是有民族的自豪感的一部IP電影。如果它要變成了一部音樂劇,未來是不是有這個可能?」台下觀眾則熱情起哄,讓阿雲嘎出演音樂劇版敖丙。
或可打造音樂劇版《哪吒》
阿雲嘎擔任總製作人和作曲的音樂劇《風聲》,改編自作家麥家同名諜戰小說,已在過去三年進行了三輪工作坊打磨,2024年在上海舉辦音樂會時,一票難求。2025年《風聲》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巡演,目前創作團隊正在針對《風聲》上半場的結構進行修改,以便讓觀眾更有代入感。阿雲嘎希望做到「每一個環節都要吸引觀眾的眼球。(讓他們)先把戲看進去,覺得人物有意思,每個環節都有意思,到下半場才真正的去挖掘人物內心,提高情感濃度。」
改編自同名賣座電影的音樂劇《揚名立萬》去年12月在上環文娛中心一連三日演出,這也是內地音樂劇近20年來首次以自營演出的模式登陸香港。作為這部劇的總製作人,阿雲嘎認為這部劇故事有趣,符合「三一律」,既深度挖掘人性,又有英式荒誕感,是特別適合「出海」的一部戲。
「文化出海情感共鳴是關鍵」
中國文化要如何出海,阿雲嘎認為情感共鳴是關鍵。他以《風聲》和《揚名立萬》為例,指出這些作品既有普世價值,也有愛國情懷,還有人性的一面。阿雲嘎認為未來10到20年,中國的音樂劇市場是不可估量的。而這個跟中國成為經濟、軍事、科技大國的事實密不可分。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民眾對於精神食糧的需求會不斷提升。而音樂劇是個集大成者,它可以滿足不同的人群。
阿雲嘎認為,現在內地做音樂劇屬於「借船出海」,未來是「造船出海」。「借船出海」需要一個碼頭,需要一個關鍵的樞紐,那就是香港。
被問及內地舞台劇在香港演出碰到的現實困難時,他直言舞美報關「非常非常難」。而比起《揚名立萬》,《風聲》音樂劇的舞美可能會更複雜。阿雲嘎說:「希望未來能開出一條綠色的通道,這對兩地的這種文化交流可能會更好。今天研討會談及香港演藝界內地發展,當然也需要內地音樂劇產品來香港,這是一個互惠共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