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氣機滴水的投訴個案近年呈上升趨勢,由2023年的31135宗,增至去年的34742宗,深水埗、油尖旺等舊區屬重災區。食物環境衞生署最近引入新科技,利用紅外線夜視鏡攝錄裝置,協助晚間追查滴水源頭,提高偵查效率。
油尖旺區議員陳少棠昨日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區內人口密集,樓宇及設施老化,加上劏房和賓館相對密集,有較多單位屬非法改裝或改建,沿彌敦道一帶的商住大廈,常見到冷氣機滴水問題。他指出,不少冷氣機滴水的源頭非常隱蔽,若然在內街後巷,一般較少人投訴,但若在行人較多的路段,例如彌敦道一帶,當滴水問題出現於巴士站附近,往往有較多投訴。
現時食環署接獲市民投訴,或在日常巡查期間發現冷氣機滴水後,會進行實地調查,並派員於不同時段,包括清晨及傍晚時分,在不同地點及一些人流眾多的冷氣機滴水黑點,如路旁巴士站、小巴站及行人過路處等地方進行巡查行動。
覆蓋逾20層高大廈 提升效率
食環署昨日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該署已改變過往以投訴為主導的模式,今年夏季開始主動打擊冷氣機滴水問題,除適當調配人手打擊全港多個冷氣機滴水地點,亦密集式派員每周至少一次進行「洗樓式」巡查,打擊其中30個嚴重影響市民排隊候車的滴水黑點。
應用創新科技方面,食環署與創新科技署轄下「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合作研發的「冷氣機滴水調查系統」,配備紅外線夜視錄像功能,可在低光源環境下準確識別滴水源頭,大幅縮短調查時間,改善以往在晚間調查遇到的困難。透過使用該系統,前線人員無需進入住戶單位,即可完成初步判斷,該系統並配備雷射指示器及實時錄影功能,偵測範圍達60至70米,足以覆蓋約20層高的大廈,顯著提升工作效率。
現時,食環署各分區辦事處均已配備一套系統,為日常執法工作提供支援。該署最近更引入「第二代」系統,偵測距離提升至120米(遠至樓高40層),更有效協助前線人員搜尋大廈外牆更高的滴水位置。\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