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棵大葉合歡是水景花園的靈魂,無數市民的共同記憶,街坊的老朋友……」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期間,九龍公園一棵百年古樹被吹倒,引起市民關注,上萬人網上留言,盼古樹「堅強地活下去」。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迅速委託「中國建築社區應急義工隊」協助搶救古樹,政府人員和義工爭分奪秒,希望為古樹搶得一線生機。
大樹的初步救援工作於10月3日完成,隨即面臨颱風「麥德姆」威脅,昨日三號風球下,大公報記者到現場觀察,團隊正在為大樹加固。有義工表示,「希望大樹加油,撐過這一關。」\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王亞毛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傾芫
這棵編號LCSD YTM/70的大葉合歡,樹齡逾110年,自九龍公園1970年落成起便扎根於此,2004年入選香港「古樹名木」名冊。這樹高15米,樹冠約17米,樹幹直徑逾1.3米,被吹塌後,80%根莖斷裂脫出。
「好心痛啊!」「大葉合歡是水景花園的靈魂,無數人的共同記憶,它曾見證大學教授帶領學生在此學習、研究,承載着自然與文化的雙重意義,是無數街坊晨練的夥伴和老朋友……」不少市民和旅客在網上留言,希望救救古樹。
救援難度極高 像在米上雕畫
各方關注下,文體旅局委託「中國建築社區應急義工隊」協助搶救。中國建築國際集團副總裁、社區應急義工隊常務副總指揮(行動)黃江指示義工隊在現場工作。
「這是難度極高的一次救援行動。」中國建築國際集團副總裁、社區應急義工隊常務副總指揮陳恒鑌昨日向《大公報》表示,義工隊成立兩年來,處理過無數的樹木倒塌個案,這次挑戰前所未有。由於樹很高大,樹身有不同程度的蟲蛀和舊傷,有些地方還出現空心情況。救援工作就像在一粒米上雕畫,只要錯一點點,樹根就可能因搖動而再受傷。
中建香港中九龍幹線─啟德東工程項目負責人、九龍區義工隊副隊長陳長卿回憶,9月26日晚,中建公司接到通知後,27日早上8時30分與政府多個部門研究方案,中午確定計劃。28日獲政府批准方案,政府成立官商跨部門協調小組,連夜開工。30日晚成功扶正樹木,10月2日完成固定,3日下午移交政府進行後續保育工作。
借助大型機器 5.5小時扶正塌樹
9月30日,義工隊的義工、園藝專家為古樹救援工作展開部署。團隊初時打算用兩部起重機吊起古樹,再用鋼筋扶正,但古樹栽種在水池旁,現場狹窄,放不到兩部起重機,且起重機需在距離古樹最近處65米作業,難度非常高。最後義工隊用吊機緩慢吊起樹幹,每抬升10至15度,便暫停調整受力點。歷經五個半小時,古樹終於被扶正。樹木辦人員在工程結束後回收了一段破碎樹根,發現根系已糟朽,可見扶正作業對受力控制的要求極嚴苛。
陳恒鑌表示,為了救樹,義工隊採取四項防護措施,包括用麻布袋覆蓋根系鎖水補濕;邀請兩家園藝公司專家參與擬定方案;調配兩架大型吊機測算模擬斜拉方案;修剪樹冠並設置30米圍擋。同時,團隊捨棄金屬吊索,採用可承重30噸的帆布繃帶加「金剛圈」承托方案。
義工連日工作 市民送飲品打氣
「有些義工連續工作了18小時,日間在現場協助,晚上還在開會制定保護方案。」陳恒鑌認為工作雖辛苦,但感受到非常的暖意,「有些市民看到我們在工作,紛紛前來送上感謝及支持。有些街坊甚至買飲品送過來,讓大家在炎熱環境下,享得一口清涼。」
這次救樹行動累計出動義工261人次、107部車次/機械,支援沙包1050個。經過政府多個部門迅速響應及商界建築商的積極協助,還有市民的默默支持,民意最終得到了落實。一棵古樹贏得一線生機,更連結起了一段漂亮的官商民合作故事。
大公報記者昨日在九龍公園現場見到,噴水池及附近梯級均被圍封,古樹中部被三條橙黃色綁帶固定,並分別往周圍三個方向拉緊,每個方向綁帶末端均以巨型石磚固定,樹根有金屬固定器固定。
康文署日前表示,擴闊花槽工程預計於周末完成。由於樹木大部分根部已嚴重受損,其復原進度仍有待觀察。該署會密切留意樹木生長情況及復原進度,採取合適的護養方案,盡力保留古樹。